关于一个人的旅行,蕾秋·乔伊斯在《一个人的朝圣》中做了一些解释:“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所谓“新的意义”,我认为就是,无须与人分享,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和反馈,放逐内心,任性驰骋。也许有人在其中找到了幸福和快乐的密码,比如书中的主人公哈雷德和奎妮。但如果你读懂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在阅读中,整个心都是撕裂的。
一个人旅行,没什么不好。一个人吃饭也没什么不好,还有:“一个人听音乐会”“一个人逛家居用品店”“一个人看电影”……或者“一个人一辈子”呢?没什么不好。
这样的每一句之前,都应该有一个曾经的故事吧。有故事,和酒,你愿意一个人吗?
我表妹雯雯在埃及航空的送餐时间用流利的英文要了一杯香槟,香槟就在那里,餐车的下层,空嫂皱起眉头做没听清或没听懂状,是不是空嫂的信仰认为年轻的单身女孩子不应该喝酒?不得而知。邻座殷勤的白发法国老男人看不下去了,替雯雯要来了这杯冒着小小气泡的香槟,也不知道他们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能保持着自然向上卷曲的眼睫毛,随后他用纯真的眼神和充满爱心的表情与雯雯搭讪,雯雯招架不住了,说去伸展一下腰腿,这一路在小吃吧台前站了很久很久。
我的一个客户是中学教师,几乎住遍了全国每一个城市的国际青年旅舍。丈夫没时间奉陪,自从儿子满周岁,她利用每一个寒、暑假一个人旅行。我问她为什么只住多人间的青年旅舍,她说只有在那里才能结交各路驴友,得到很多30岁女人很容易获得的帮助、陪伴和爱,和暧昧……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这是已婚女人的“一个人旅行”。
公司组织新疆游那年,电脑部小夏的老婆执意要带上妈妈一起去,不就是每人交几千块钱的事吗?并不是,从第四天的行程开始,丈母娘和女婿就再不说话了,连累得一路同桌吃饭的同事都很尴尬。
你放弃了愿意与你同行的人,你没有寻来你愿与之同行的人,你心里揣着的那个他不属于你,或是最后你发现你真正想要的旅伴就是你自己,那就独自上路吧,别去相信那些看似有深度的能量辞藻,这样或许更能坚定自己的选择。
有没有发现,孤独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扑面而来?就在第一口冰淇淋融化时,就在卡帕多奇亚上空的鸽子掠过时,宣礼塔的晚祷声盘旋时,耳机里的第二乐章开始时,茵特拉根湖面飘雪时……它能在任何繁华的、荒蛮的地方落地生根,无力反抗。
如王安忆在《波特哈根海岸》中所说:“什么遇见自己,看见不同,都是矫揉造作,孤独和迷茫才是一路相伴的,它们忠实地静默横亘于心,无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