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性活动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实践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学会学习是时代的命题,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入“蓝天下的课堂”,阅读“生活的教科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引领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七—九年级的要求和由浅入深的顺序,科学地拟定了阶段目标,设计、编写了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材。
二、综合性活动的特性
1.综合性活动的语文性。从语文知识的积累出发,包括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逻辑的、修辞的等,通过综合性信息的搜集、筛选、事例、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积累的过程中,在快乐的活动中,丰富文化,开拓视野,得到综合收益。从语文能力的培养出发,通过对文言诗词、成语典故、警言睿语等语言精华的品味和记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三个维度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性学习不仅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吟诵,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还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三、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过程,因此,怎样才能组织好?如何让其精彩纷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与各单元中的课文相并列、照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编写有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其话题主要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设计,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小结、延伸和综合运用,针对性和综合性强。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还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到校内外收集资料,并明确组员职责、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等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获得第一手素材,不愁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3.上好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课和综合评价课。每次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了,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以互相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参加展示的人员可人人参与,也可毛遂自荐,还可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的模式根据活动的主题确定,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景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课堂活动都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4.趁热打铁上好写作课。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被编排在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很明确:一是在积累资料、获取成果、收获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使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育。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是一片全新的领域,是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艳丽的奇葩!语文,因综合实践活动而更精彩!于漪老师曾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宁阳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