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青少训练

青少训练

时间:2024-11-03 01:37:52

横板正手两点走位

马凯旋

刘奥博本篇我们要介绍的内容是横板运动员正手两点走位的训练科目,这套训练需要小队员在球台的正手位和中路偏反手位进行横向的步法移动,并连续使用正手击球。在本组图中,对小队员提出的要求是两板球都要打到对方球台的右侧,即第一板打直线,第二板打斜线。实际训练中,教练员们可按需要制定不同的击球线路。

引拍前注重非持拍手姿态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非常普及,当下各种形式的培训也是五花八门,但教学水平确实良莠不齐。就拿图1来说,示范小队员在准备引拍时,他的持拍手位置和非持拍手位置是非常讲究的,然而很多入门的孩子在练习正手攻球或拉球时(以右手持拍为例),引拍前的持拍手已经提前放置在身体右侧了,对此我是非常不赞同的。因为这样做动作的话,腰胯的引动基本就不存在了,更严重的是,击球时的重心交换也就无从谈起了。

图2中,我们看到了小队员完整的引拍及重心运动,他的非持拍手在保持身体的平衡,这也是他图1的姿态为什么值得称道的原因,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说,练球的细节是非常需要关注的。图3中他脚下踩住,图4调高体位,动作做得一板一眼,煞是好看;图5中的击球板形,图6中的手腕跟进,图7中动作后期的到位,都是“教科书”式的示范,很多成年的业余球友都应该在这位小队员的图解中好好校正自己的初始动作。它反映了中国乒乓球启蒙训练的厉害之处:动作必须练完整,细节必须练到位!

启蒙时动作幅度可放大

图9-11是小队员两板击球间的调整,他身体位置的起伏恰恰是边走步法边引拍的真实写照,这个过程他走得很有弹性,对位置的感觉很不简单,所以如图12,他再次调整体位的时候看上去就很舒服了。图13是小队员触球前的刹那,有一点问题是前臂显得过高了,但这是因为早期训练开始得太早,孩子的个子太矮造成的。因此,图14里他的后续动作就显得击球向前不足,这属于早期专项化的代价,毕竟甘蔗确实没有两头甜的。图15中,小队员的动作还是很够尺寸,收势也比较自然。在少儿训练中,个人建议动作幅度可以要求更大一号,其道理有身高,也有日后练习发力的考量在内。

直板拉下旋后攻上旋

马凯旋

金奕萱本组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直板运动员拉下旋球后再攻上旋球。对于青少年的启蒙阶段而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战术套路,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训练,因为它在实战中会经常用到,而且两板球非常要求基本的扎实度,否则连接就会不连贯,即便连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威胁。这组图我们选择了侧视角度,重在展现小队员的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

击球点不宜太过靠后

前8张图是小队员第一板拉下旋的技术动作。如图2-4,她的身体是先略微弹起后,再走步法及屈腿进行引拍,在这里之所以用“弹”这个字,是要提醒大家这是身体松弛和有动感的具体表现,说明这名小队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非常好,不僵硬。只有经过系统的严格训练才能在这么小的年纪达到这个水准,这个细节大家千万不能忽视。

图5-6是小队员拉下旋球的过程,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图5的瞬间展示得非常好,图中的球点应该是小队员第一板的击球点,不管教练员是用多球喂还是单球喂,如果这个点再延伸的话,就有点顶人了。因此,在小队员下一张图击球时,她的击球时间就偏晚了,显得迎前不够,而图7-8中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挥拍的轨迹向上过多,向前不足。

教练员喂球不宜太顶

图9中,小队员在拉完第一板球后,连续意识很强,这点从她盯球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所以还原之后再进行第二板引拍时,整体动作就会非常从容。这组计划是“拉后攻”,涉及到了旋转的改变,回球的速度也会有很大变化,把图12小队员的前臂位置和图4-5对比一下的话,明显可以看出高了一些,这就是要拉变攻的先声。

图13中,小队员对自己的体位再次调整,非如此打不成。图14是正手快攻的环节,从画面来看,来球一定是比较长的,所以她的攻球仍然是向上过多,有些被球顶住的痕迹。不过在第二板击球中,小队员重心运用得比较充分,可以看出来她也在加强击球质量,意识可嘉。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这组训练对于小队员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连起来没缺点反而不正常了,而种种不足恰恰是提高的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接触连续板数、不同旋转的实战性套路要循序渐进,要走好建立技术基本概念的阶段。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