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资产合理配置可守护国家金融安全底线

资产合理配置可守护国家金融安全底线

时间:2024-10-28 02:24:31

中国金融资产量已经达到GDP的10%,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比例还高,如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势必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大量的金融资产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优厚的发展土壤,但守住安全底线、防范风险也必然是金融行业的从业底线。相对于单一的投资方式,多层面的资产配置方案的风险可控度更高,属于用时间换空间的风险可控行业。但中国人习惯于不动产或理财的单一投资方式,很少配备健全的资产配置方案,这点还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提高对资产有效配置的先决意识。在中国国运昌宏的大环境背景下,以及国家层面对资配行业监管的日益完善与从严,优胜劣汰会使大量专业资配机构把对冲风险放在发展首位,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多安全、优秀的资产配置服务。在融资中国股权投资产业峰会上,来自投资界的相关资深人士围绕资产配置话题展开了讨论

资金方迎来了良好预期

信业基金首席投资官张伟表示,资产配置包含三个主题:一是提供资金方;二是资产管理人,类似于私募基金;三是用钱方。从市场目前情况来看,资金提供方收益率在逐渐抬升,尤其在2017年货币政策从紧以后,投资人的收益率比前两年都提升了。而资金运用方的收益没有提高,因为实体经济本身的回报率也不高,企业经营本就比较困难,资金成本高会对企业经营带来阻碍。作为私募基金,夹在二者中间比较难受,投资的资金价格提升,使用资金方还停留在低成本的资金状态,所以对资产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益空间在明显的缩窄。但从投资人的角度看,目前还是不错的投资时间点,无论是做固定收益类还是权益类,固收类的整体收益率在提高,权益类正在经济转型,国家在支持脱虚向实,且资本市场上升的通道也在逐渐打开,相比于做PE,处在这种周期下的各方面预期会更好。目前作为资金方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风险也更低。可以选择诸如房地产租赁市场的长租公寓或大消费领域的投资,同时这也对资产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产配置是时间换空间的风险可控行业

华泰资产副总经理李胜称,我们管理的资产近三千亿,大部分为保险资金,保险资金在大类配置时会受到几个限制:一是受保险性质限制,“保险姓保”,钱从负债端来,一定程度上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天生比较偏向谨慎。同时财险的钱每年都会有成本,所以较重视现金流。二是监管上要求的比例限制,按照目前保监会的规定,保险资金在股权性质投资上的钱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包括在二级市场以及股权基金性质的投资商都不能超30%。且海外投资不能超过投资总资产的15%,而不动产方面的配置也有上限。目前保险资金的绝大多数还是配置在了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上,因为保监会的规定,所以在二级市场和股权方面较少配置,远远低于10%。这点反过来也说明保险公司的基金在股权上的配置有潜力可挖,属于实质性刚需。寿险的钱都是久期的,对现金流的反馈不那么敏感。作为保险资金的管理者是很愿意与头部的PE、FOF管理人合作的。

其实好多人可能对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有一种误解,认为它属于特别高风险有赌博性质且成功率很低的业务。通过对美国1991年~2000年之间接受风险投资的10840个企业梳理后发现,14%的企业IPO成功了、33%的企业被更大的上市企业收购了,成功率达47%。剩下的53%里的18%是失败的,另外35%未知,即使这35%的未知都失败了,美国当时的案例成功率也是47%,远远高于预期的10%或20%。而总体回报率水平也没有那么高,年收益约在12%。其实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这是考验耐心和投资水平的一个行业,而不是一个赌博行业。中国头部的GP非常多,他们喜欢讲在哪个企业投进去赚了多少倍,但这意义并不大。资产配置只要能找到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水平或者略高的地方就超级满意,资产配置不是一个项目能翻几百倍的事情,它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的风险可控行业。

对于未来的资产投资机会,与大消费相关的行业,例如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物流、智能管理、物流地产的机会都比较好。与此同时,中国的二级市场,无论是内地的还是香港的都千万不能碰,尽量配置一些稳定性比较强的,建议收益性往后,流动性、安全性往前排。

信业基金首席投资官张伟

华泰资产副总经理李胜

韦莱韬悦中国区投资咨询业务总监唐峥辉应提高对资产配置的重视度

韦莱韬悦中国区投资咨询业务总监唐峥辉表示,在中国与客户谈资产配置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在忙着看标的、看项目。一个客户在一年内可以做超过10个私募基金的调研和操作项目,但很少去想做资产配置。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资产配置就是从10个经理人中选出五人,再每人配50万的资金,这与国际上的经验正好相反。国际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同客户讨论资产配置的好方法。以保险公司为例,负债联动是保监会要求寿险公司做的事情,但从国际经验来看,资产与负债的联动不是光说就能做成的。如果光有负债端,资产端就没有动力,投资回报的标的设太高也不现实,而如果资产端提高,负债端就觉得太难达标。

中国的财富管理公司很多,都运行得如火如荼,每天都有很多新产品发出来,但怎样把中国资产往国际上配置呢?其实通过财富管理的渠道会比较容易和简单。但在选产品、选财富管理平台或机构时就很难。现在中国每天有那么多的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冒出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理念在里面,有一些比较难实现,比如一些私募基金的产品提出有保证回报的概念,但很难想象会有保证回报的私募产品存在,也不清楚背后怎样可以得到保证。私募股权产品起码也需要八年时间才能获利,如果是五年期就要多注意一下。其实场景、平台、渠道还是有的,但选的时候要多考量一下。现在有很多的金融创新,比如产品创新。一些私募基金的投管人募资额度越来越大,他们就把原来GP部位的基金打包成一个股票性质的产品,再卖到一些养老金保险公司。再比如产业创新,以前只是零售端的平台,希望可以做一个机构投资者的平台,平台上可以有好的价格、信息也比较透明。

资管业应对监管持喜闻乐见态度

钜派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事业部合伙人赵甜表示,此前做PE的时候对资产配置的了解还不多,态度并不是很乐观。但通过近几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不断增加,钱多了人就慌了,因为在货币超发、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通过资产配置让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呢?作为第三方的财富管理机构,本身要兼顾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应以固定收益为主力资产,以权益类资产为增速和增量资产的配置模式,近几年已经固化和初步形成了此种模式。各资管公司已开始主动管理,提高收益,同时加大配置FOF比重、强化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类型的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以及提升专业管理的水平。钜派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事业部合伙人赵甜

盛世方舟主管合伙人、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谢作强

融资中国总编辑方泉从个人资产配置需求来说,每个人都有很多个性化需求。从客户对资产配置的比例和动态表现,就可以反映出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晴雨表。个人客户对市场的反应最敏感,他可以体现对资产类别的配置、资产时间的配置、资产区域的配置。从个人角度来说,一方面它能对冲财富端的风险,另一方面,资产配置也能提升在各类型资产上的收益。总体来说,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动态调整为客户的资产配置策略,同时开放更多通道,实现资产配置的可行性并帮助其落地。眼下资产配置的机遇非常多,钱多速来。但另一方面在强监管的态势下等于带着黄金手套跳舞,举步维艰。其实机遇和挑战并存是常态化现象,比如每年都在说资本寒冬,但资本也从来没闲着。尽管监管的严格度一直在提高,但严监管是好事,市场在很多维度上野蛮生长了多年,如果监管上不从严,使得很不适合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就会把很多钱变成“傻钱”,流向不应该停留的地方,这是对行业的伤害。行业应该对严监管喜闻乐见,尤其对于专业机构是好事,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拥抱。

从创新角度来说,除了产品层面,通过各种结构设计,或者其它类型产品的联动来实现监管,包括资金配置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的创新就是对产品本质精神的理解,超越了对单一资产的理解。比如产融可不可以结合、股债可不可以结合?把这些产品打通,包括境内境外资产的协同,这才是真正希望实现的创新,不仅规避了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资产整体的管理能力和收益。可见创新的“新”只是相对的概念,创新只是阶段性要求,实质上是在提高管理的维度、产品类别的丰富度、专业的深化程度以及对整体资产管理的高度。最终实现高度、广度、深度的基础理念。

资产配置要跟着国运走

盛世方舟主管合伙人、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谢作强表示,中国与国际上的资配文化存在很大差别,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大客户想去欧洲的一家私人银行做资产配置。进了私人银行的大门对管理人员表示自己是个中国人,有很多财富积累,想了解一下应该做怎样的资产配置。银行的管理人员对其很重视,找来了一位非常资深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她交流:“你对你的资产配置有什么样的要求?”这位中国客户脑子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投资的回报率能达到多少?但对方回答道:“可能您还没有达到我们客户的要求,我们的客户可能不那么在意回报率,他们更在乎资产的传承、家族的传承、长期稳定的回报率。”这个故事反映出中国的财富管理取决于资金属性,创新、监管、风险控制都是起源于“钱”的属性。个人财富管理有他逐利的诉求,尚未成熟的家族财富管理更看中利益的回报。而欧美市场对于财产传承、家族声誉、慈善事业上会或多或少有一些配置。因此,在中国做资产配置还是要跟着国运走,国运在上升通道,只要流动性没问题,就不会有太大问题。预计今后10年,无论是买房、买股权、买债券,应该都会赚钱。我们通过把资金用来发展产业,并且参与到政府的投资业务中收获了以下四方面体会:

第一,市场化。包括了资金来源市场化、投资决策市场化、退出机制市场化。这是多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过程中很明显的变化。当今各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总数量已经超过900,平均政府引导基金单个体量的规模超过20亿人民币,大的甚至有几千亿。其实无论是哪一级的地方政府部门,他们的平台公司、合作伙伴都在寻求这三个方面的市场化,希望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上的产业资金源头、项目源头,然后来发展地方产业。

第二,两极化。早期化和中后期的并购化。近几年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变化来看非常明显。最早以松禾资本为代表的早期投资机构也逐步本土化,变成大的PE基金,有大量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进入到产业投资领域。近几年早期投资和产业投资是整个市场尤为活跃的部分,特别是在2016年有大量的产业基金涌出。因此,受托管理的资金非常关注两极化的趋势,且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地方调结构当中资本的推动力度也是两极化。

第三,综合化。综合化是跳脱了传统股权投资的概念,甚至很多的地方政府已经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平台功能体系的打造跟产业发展做融合。在政府引导基金里也慢慢出现了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综合性的产业基金,未来也会成为趋势。目前的问题是规划、招商往往与产业投资脱节。前两年是孵化器、产业园区特别火,结果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园区闲置、厂房空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做产业规划的时候与产业投资脱节。

第四,国际化。都在说中国企业要出去“买买买”,国家的大战略、大方向引领着中国企业要在世界的舞台上做各种各样的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海外投资经验。现在除了出去买,出去碰,还有很多中国企业收购国际上好的资产,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也为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动力。因此应思考把政府的产业基金带向国际化的大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各种各样的政府引导基金出台以后,缺乏专业的委托运营管理已是普遍现象。通常都是财政局、局委办来管理,但不是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同时,投资管理过程中游离了地方政府想发展产业的初心,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效益低下,行进缓慢,对地方产业的渗透率极低,这是很大的风险。

风险意识要高于收益预期

融资中国总编辑方泉指出,中国金融会议几次明确提出脱虚向实,现在金融界的钱已经多到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地步。这么多钱在政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大类资产配置、股权投资、信托投资都处于被“脱”的领域。2017年上半年,中国金融资产已经接近了GDP的10%,而美国最高时才达到8.5%,脱实向虚志在必行。其实做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的本质也是在支持产业发展。不管站在哪个角度,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坚守在投资大类资产匹配的专业领域人员要思考怎样在专业中发掘更稳健、更有增长空间的投资机会。同时,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投资方式、投资模式应该怎样创新,创新的空间在哪?毕竟创新意味着风险。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提到“金融创新要识别风险,如果没有识别风险就是失职;如果识别了金融风险没有及时处置就是渎职。”渎职就是金融犯罪。国家公安部长郭声琨近日说:“要警惕金融犯罪可能演化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话都意味着金融界在固守阵地的同时应思考怎么发展?在创新的同时,要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实现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式?

比如资产配置领域,人们都认为该领域人傻钱多,但钱永远不嫌多,也没有人傻。在当前巨大的资产量下如何做好资金配置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大体量的财富管理公司,一是要对冲风险;二是要提高收益。资产管理的本质就是应把对冲风险放在首位,先保值再增值,寻找新的资产增值机会。可见大公司的理念更符合行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不能没有增值却有风险,偷鸡不成蚀把米。目前中国有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财富管理往往由资金的性质决定,这实际上是财富管理中巨大的风险隐患,因为做业务要看客户脸色,按客户的高预期拼命,有可能出现超越常规、超越原则的配置,最后带来“双失”效果。很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发产品的时候都会承诺很高的预期,尽管在协议最后有一小行字会提示风险,盈亏自负,但所承诺的高预期很难实现则是财富管理面对的严峻问题。今天的股权资金管理、固定收益管理、境外投资包括保险投资都基本上触及了市场发展的某个阶段,问题与风险并存。尽管行业总是充满信心,“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一定要把风险意识上升到收益预期之上,这是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

(摄影谢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