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戏经年
时间:2023-12-03 08:50:31
葛亮
许多年前,在江苏昆剧院看过一出《风筝误》。当时只当是才子佳人戏,多年后再看,却看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盟姻。书生与佳人,生活在痴情爱欲的海市蜃楼里,倒是周边的小人物,有着清醒十足的生活洞见。
《题鹞》一折,世故的是一个小书童,他对寒门才子的风月想象给予了善意的打击,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人,只喜势利不重孤寒,若查问了你的家世,家世贫寒,连诗的成色都要看低了的。”说白了,就是价值观。朱门柴扉,总不相当,才子却是看不到的。书生们总是很傻很天真,要想成事,还是得靠心明眼亮的身边人。他们说出粗糙的真理来,并不显得突兀。这些真理即使以喜剧的腔调表达,内质仍有些残酷,然而,大团圆的结局又令人安慰。因为这圆满是经历了磨砺与考验的,有人负责演戏,有人负责现实,人生才由此而清晰妥帖,真实而有温度。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这是根基庞大的悖论。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最大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则要被称为“戏疯子”。庄生晓梦,有人要醒,有人不要醒。没有信心水来土掩,醒来可能更痛。
所以大多数人,抱着清醒、游离、戏谑的心思来过生活,把激荡宏阔留给艺术,希望两者间有分明的壁垒,终究还是理想化了。譬如文字,总带着经验的轨迹。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岁月如斯。以影像雕刻时光,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記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会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语冰摘自中信出版社《戏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