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在别人的BGM里,我战无不胜

在别人的BGM里,我战无不胜

时间:2024-11-08 12:28:15

格子的话痨时间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与朋友聊天,帮朋友分析问题,尤其是感情问题时,总是客观理智,说出来的话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直击要害,简直可以媲美问题专家。

然而一旦自己遇上了同样的问题,智商立马直线下降,暴跌的速度跟股票熊市比起来真是有过之无不及。客观分析?不存在的;跳出情绪化?呵,我现在的心情你跟我讲道理?!

根据解释水平理论,这是因为在分析朋友的问题时,我们更关注核心、整体和本质,显示出了较高的解释水平;而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细节和表象上,严重拉低了解释水平。自然也就无法用全局、客观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了。

举个糖炒栗子,当你暗恋某个人时,会不自觉注意Ta的一举一动,然后不停问自己:Ta刚刚下课出去从我身边经过时,好像特意对我笑了一下?今天上学遇到Ta,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Ta刚刚朝我这边看了耶,是因为我说的话吸引了Ta吗?

这时候,你的朋友则表现出了睿智的一面,一针见血地指出:哥们儿,Ta从来没主动跟你说过话,更没表现出对你感兴趣的亲近之意,你倒是清醒一点啊!

那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在自己的BGM(问题)里,又怂又无措,在别人的BGM里却大显神威,战无不胜?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兔拉酱:母胎solo的我是朋友们的情感问题小顾问,然而一旦自己碰上类似的感情问题,整个人立马就又怂又蠢了,真是令人窒息。

不瘦十斤不改名:没毛病,说的就是我了!每次朋友有烦恼来跟我说时,我都能够非常客观地帮她分析,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然而角色一旦对调,就容易钻牛角尖,不作不死。

Kaki:呃,这种情况难道不是“道理我都懂,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系列吗?刀没戳在自己身上,自然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了”。趣少少:同意楼上。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问题,自然容易得多。然而但凡涉及到自己,总是会有情绪的,能做到情绪之外的客观理智,怕是不容易吧。

太太请收下我的膝盖:欸,以前的自己也是这样的,但后来get到了个技能点,就是遇到问题时和自己自说自话,就像把自己从问题里摘出来,和自己做朋友进行交谈。虽然听起来有点中二也很傻,但当你把自己的情绪和自己说出来后,感受真的很不一样,自己来分析真的比旁人来跟你分析有效得多。

汉尼拔不出来:朋友考试失利的时候,能够客观帮她分析问题,为什么会错,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到了自己的时候,完全沉浸在失败难过的情绪中。

江流湖海江波涛:就像网上那些在屏幕后面分析新闻事件当事人应该怎么做的键盘侠,遇到危险你要怎样怎样,不能这样那样,说起来多容易啊,完全没有考虑当事人遇到事情时的恐惧、无助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等你自己真遇到的时候,也能像坐在屏幕后面那样一一做到吗?

十元没有喵:分析别人的问题总是比分析自己的容易嘛,在别人的问题面前,我们都是专家~

心理学告诉我们的事儿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对远心理距离的事物会倾向于用高解释水平表征,即用本质、主要、核心、去背景化的特征来看待事物;而对近心理距离的事物则倾向于用低解释水平表征,即用非本质、次要、辅助、细节化、边缘化、背景化的特征来看待事物。

而心理距离的远近,则是指,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觉得面对的事情和自己有关系。更细化来说,就是朋友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是“远”,而自己的问题则是“近”;去年发生的事情是“远”,今天发生的事情是“近”。

心理距离近的事件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情绪,如果过度关注自己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反复思考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就容易陷入主观的视角中无法自拔。

那么,怎么提高解释水平,也就是提高自己看待自身发生的问题的理智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呢?主流理论认为,解释水平主要随心理距离变化,拉开心理距离能够提升解释水平。

密歇根大学的EthanKross等人研究发现,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能够拉开心理距离,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

说白了,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把自己对象化,反观自己的言行,以他者的身份和自己对话。

虽然听起来有点中二,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我XXX就算饿死也不会吃”之类的尴尬场面,或者动漫里的卖萌场景,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当然,如果实在说不出口的话,也可以用“你”来代替。据母上说,我小时候自己在家练琴时,会模仿老师上课时的语气,对自己说“你要认真一点,要思考,放慢一点,注意这个难点和节奏”诸如此类的话,从而纠正自己弹错的地方。

而我的基友以前遇到问题时,则有过悄悄对着镜子和自己对话的经历,以“你”来称呼,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和自己探讨问题。虽然听着就是自说自话,有点蠢,但确实能够让人冷静下来。

同时,用第三人称思考,还能使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交焦虑,对自己的表现更满意。起到一种自我暗示鼓励的心理作用。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大脑听多了对自己的赞美,自然也就会慢慢接受相信并朝着被赞美的方向好好努力”吧。

就如同当你很丧的时候,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假装成别人来跟自己说要努力一样。又或者给自己打气,厚脸皮花式夸自己:木各格,加油,你是最棒的!像你这样又懒又中二的人已经不多了,一定不能怂不能输啊。

请不要自动带入“鹿小葵,加油!”的画面,谢谢!

编辑/张春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