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七日》获奖剧照一、选题立意:饱含中国智慧的“禅文化”能够解决普通现代民众的现实问题
《禅门七日》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禅”的故事。在河北的一个禅寺里,23年来,每到夏天,数百名青年学生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里,进行为期七天的禅修训练。他们都是年轻人,面临各种各样的人生困惑,希望能够通过禅修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纪录片选取了五名大学生的故事:英国硕士小L面临在回国工作和女朋友之间进行选择;学习精算的女博士小X看上去拥有事业和爱情都完美的人生,但仍然不知道每天埋头在数据堆里搞研究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情窦初开的女硕士小S面临着在爱情和亲情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妈妈不接受她的现任男友;小Y面临着和父亲多年的矛盾和冲突,“连吃个饭都要躲着他”;小M不明白母亲每日拜佛念经究竟有什么意义,希望能到禅寺来找到答案。这些平凡人面临着普通而琐碎的问题,但通过七天的学习,五人之中的三人发生了顿悟,找到了内心的答案。
故事的选题体现出两个方面的价值:
1.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禅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虽然佛教文化在历史上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但在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据《禅门七日》的执行编导张超介绍,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为了弘扬传统的禅文化,并将禅的智慧传播到海外。他们相信“生活禅”不仅可以解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烦恼,还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制片人史蒂夫认为,在今天这个快速多变、思维多元、社会问题复杂的时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希望通过信仰来寻找心灵安慰和解脱的心态,而以禅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显然具备这种特质。从几个故事的发展来看,禅的智慧确实给了人们一些解决之道:纪录片中的禅师教导人们“抛开功利的因素,直面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直面内心,不做任何道德和价值的判断才是最可贵的”;“带着感恩或忏悔的心,先修正自己,才能感化别人”。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根基。张超认为,这种用简单的真理去解决现代人生活中种种复杂问题的办法,不能不称为是一种大智慧。《南方日报》评论到,《禅门七日》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的禅的智慧对现代年轻人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时所受到的启发,表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①《禅门七日》的获奖,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步被世界认可和接纳,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2.传播世界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传播世界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是蓝海集团一贯遵循的理念和宗旨。基于对国际传播多年的摸索,他们发现,越是具有普遍共性的话题越容易得到西方受众的认同,比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也是不分国界和意识形态的话题,最容易凸显人文关怀。因此,蓝海集团在挑选题材的时候,特别重视能够体现出人类普遍共性的话题。《禅门七日》关注的几个大学生,面临着无非是亲情、爱情、职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触发很多人心中的共鸣。“成长”和“感恩”是这部纪录片中的两个重要元素,也是两张重要的世界名片。“成长”——故事关注了五个年轻的大学生,用短短七天时间,把这些年轻人的烦恼通过和禅的碰撞,一点一点让他们开悟,让观众感受到禅的文化和年轻人一起成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通融点。感恩的情怀也渗透在几个小故事中,女博士小X反省到自己应该用一种更为感性的思维和方式去和母亲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和父亲有着强烈冲突的小Y开始试图从改变自己入手、忏悔自己、感恩父亲,而这确实改善了她和父亲的关系。感恩的正能量情绪使全片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于平淡之中更有意义和价值。曾任职美联社通讯员的罗马尼亚自由撰稿人安卡·帕杜拉鲁(AncaPaduraru)认为,在影片中采访的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让世界上任何有同感的年轻人都感到熟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这部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是具有看点的。②
二、叙事手法:讲好普通人物的小故事
在多年的对外传播实践中,蓝海集团一直认为,讲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集团总裁诸葛虹云认为,不管传播手段多么先进、技术多么发达,“讲故事”依然是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一个好故事是否能成为“爆款”,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还是内容。因此,蓝海集团一直致力于用外国人喜爱的角度和能够接受的语言,讲好各种故事。
《禅门七日》充分体现了蓝海集团在讲故事方面的精心设计。一是讲好人物的故事,因为人物故事一直被认为是最能够吸引海外观众的重要因素。《禅门七日》执行编导张超认为,所有的故事发展到最后都是以人为本,去解决人物的最根本和普遍的问题。故事中的小L曾经一帆风顺,在23岁以前都是走的上坡路,“可是,生活不可能一直都是上坡路,我也有遇到困惑的时候,所以我来到这里”而禅师告诉他“当你直面内心的时候,其实在你的内心深处,爱情和事业早已暗中排好了序”。这些真实的人物语言代替了生硬的宣传,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的转变,悄无声息地传递禅的智慧对于人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片中几个人物实实在在的转变,给了观众最有效的影响。
二是讲好普通人平凡的小故事。影片从普通人的小故事入手,没有重大题材,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惊天动地,但却有着入脑入心的力量。女博士小X对着镜头说“妈妈每次打来电话的时候,总是唠叨家里的几只小鸡,这让我觉得难过:怎么妈妈宁可关心她的小鸡也不关心我”。女硕士小S面对镜头承认自己几次与男友分分合合,纠缠不清,因为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喜欢他,还是仅仅是因为他对自己太好了。这些人间琐事仿佛都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尼日利亚的媒体人克里斯特尔女士说道:“故事主人翁的经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曾经也面临类似的挑战,面对独立选择、承担责任。”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制片人史蒂夫说道:“影片以小故事、小人物、小细节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根植于国际叙事中,这是影片打动洛杉矶电影节评委及海外观众的关键之处。”③正是这些“小故事大理念、小事件大社会、小人物大意义”引起了观众深刻的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小L等学生在禅修
年轻学员在禅修三、艺术表现:最平淡朴素的纪实拍摄手法
蓝海集团认为,讲述人物故事的第一选择是纪录片,因为纪录片最能够真实客观地表现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认为,纪录片是一种百变的形态,不仅适合于不同的题材,也是所有影视作品题材中最为自由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具有思想虹吸效应的文化承载。中版昆仑传媒总经理曹剑说过,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之一,同时也有着其他文艺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④因此,用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摄这些人物的故事,成为了《禅门七日》的首选。据介绍,制作团队采用了跟踪拍摄的手法,在七天中从每天早上4点到晚上10点,用五台摄像机紧紧跟随五个人进行拍摄,整整拍出七天的素材,再剪辑完成40分钟的纪录片。“既不风花雪月,也不装神弄鬼”是媒体人对于这部纪录片拍摄手法的评价。⑤
这部纪录片的亮点一是真实客观。蓝海集团认为,讲故事的表达首先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够使人物有生命力,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由于人物在寺庙中修炼,有可能在某一个环节突然悟到什么而发生突然改变,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记录和跟踪。”比如故事发展到最后,有三个人发生了转变,但是仍然有两个人没有发生转变,那么,我们要做的也是把这个事实记录下来。它正好能够体现和应验一个道理:宗教有时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整个纪录片没有任何夸张或者拔高的做法,这反而使故事更有信服力。
第二个亮点是拍摄中刻意追求朴素和平淡的效果。这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没有精彩的灯光、没有炫酷的配乐、没有宏大的场景、甚至人物都没有化妆。所有的人物都穿着宽大素色的衣裤,只有从表情上能够发觉其内心所思所想的流露,但是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人生感悟和思想才是这部片子要发觉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种外在的平淡才反衬了内心的深刻变化。反观蓝海集团历年的作品,这种朴实和平淡一直贯穿在多个故事的拍摄思路中。其执行编导张超认为,这种朴素和平淡还基于另外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认为用最简单的素材去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更容易被外国媒体和受众所接纳,更加便于外媒的改编和传播。二是朴素其实是一种新的时尚,如果用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去审视和制作影片,那么很多能被当下网友所认可的作品其实大多是朴素的。那些真实地记录现代人的生活,不掺杂任何主观情绪和价值理念的呈现,才是最符合当下社会和生活的。
《禅门七日》漂洋过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以创新形式为壳,采用世界性的话语体系和视听习惯,让中国文化内涵为更多的国外观众所了解与喜爱,获得了西方主流影视行业从业者的认可与高度评价。《禅门七日》的实践证实了一个道理:用微观的故事来反映宏观的理念和情怀,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做出了最大成效,这是适合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条道路。它的经验为今后的“中国故事”如何更好地跨出国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作者供图)
精算女博士小X接受采访,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注释」
①《讲好中国故事〈禅门七日〉获国际电影节奖,中国智慧唤起跨文化的共鸣》,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GT_European/2018-07/12466891.html。
②同上。
③同上。
④《禅门七日》研讨会上的发言,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2018年7月10日,转引自央视网。http://newstv/2018/07/11/ARTIG073QLmEuWLeGmY3Rj4g180711.shtml。
⑤葛维樱:《烦恼夏令营》,《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9期。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