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现实生活,启动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一些经典篇目,其思想内涵具有极大的教育性,甚至有一些文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挖掘更多写话训练角度,把握写话契机。学生读完文本内容后,受到文本内容的感染,更容易产生写话欲望和冲动,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成长规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写话。通过与生活相关联,学生思维得到开启。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风俗有更深刻的感知,教师引导道:“文章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糯米粽子,你还吃过哪些粽子?试着对你吃过的粽子进行依法描述,在端午节里,发生过哪些与粽子有关的趣事呢?”学生热情高涨,拿起笔叙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粽子种类也异常丰富,学生吃过肉粽子、纯糯米粽子、红豆粽子、绿豆沙粽子,等等。这些粽子类型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仿照文本描绘粽子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描绘。在描绘的过程中,学生回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景,学生对粽子的感知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升华。在进行写话训练时,教师没有单一的就粽子而写话,而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认知和思维自然得到启动,写话兴致高涨。
小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对课文内容比较敏感,但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概括性相对较差。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话的思路,适度点拨、引导,学生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一些人和事都可以作为写话内容,只要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真实感受就可以。
二、开展想象联想,突破文本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既定的写作思路,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会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内容容易固化学生思维认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依据,突破文本内容,拓展写作素材和内容。小学生兴趣点比较低,想象力丰富,一个情节就有可能引发学生想象。想象力的生成,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以及写作内容的多元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选取文中的一点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思维活动中,完成写话。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假如小蝌蚪遇到了鲤鱼妈妈,鲤鱼妈妈认下了小蝌蚪当它的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写一写。”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学生叙写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一起生活得很幸福,还有的学生认为他们一起生活得很不开心。无论学生写的是什么结果,只要合理就可以。学生写完后,教师继续引导道:“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当它们长大了,会随着妈妈捉哪些害虫呢?”学生根据自身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联想。教师借助文本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活动,突破了文本内容的限制,学生想象力得到开发,写话质量值得期待。
三、搭建展示平台,彰显写话个性
成果展示是写话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写话任务后,教师让学生将写话成果展示出来。教师构建的展示平台,能够让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学生在观看、聆听别人写话作品时,有所收获,取长补短。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教学存在一些短板,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学生羞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总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够优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写话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举手展示。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教师让学生叙写:“假如你是小壁虎,你还会向谁借尾巴?会不会借到呢?”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写话。学生写完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展示。但学生都感到羞怯,不愿意展示。教师做出表率,将自己写的话展示了出来。学生在欣赏教师写作片段的同时,产生展示冲动,纷纷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写话内容。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习得了语言表述技巧,有的学生习得了写话的结构安排。在班级交流互动中,学生写话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自然较好。通过写话展示交流,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再进行写话训练时,学生自然能够规避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
学生性格存在差异,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文本改写自然也不同。为了凸显学生个性特征,教师要根据现实需要和学生写话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手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展示中,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综合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写话产生的正效应也值得期待。
小学写话教学必须依托教材,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并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开展设计。文本改写是一种趣味化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话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活学生写话主动性,同时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