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衍丽吕俊伟(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坑道工事是志愿军根据朝鲜战场作战实际,为更好的防御自身而进行的伟大发明与创造,借以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在确保上甘岭战役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采取严厉措施封锁坑道部队的物资补给,意图使我坑道内坚守部队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最终我方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但整个作战过程中我方坑道部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坚持,也给今天的后勤保障工作以启示。
关键词:坑道工事;防御;上甘岭战役;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一、坑道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的形成历程
《孙子兵法·势篇》讲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强调参战者要重视地形的研究和利用,要善于利用客观物质条件,出奇制胜,打击敌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由于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面对“联合国军”飞机、大炮、坦克的巨大优势,如何组织有效防御成为首要问题。1951年6月中旬,志愿军第47军第140师在阵地上大量修筑“猫耳洞”式的防空洞,并将其挖深,把两个洞连结起来,形成了一个U形小坑道。这便是坑道工事的雏形,有力的抵御了敌人的进攻。
1951年10月,志愿军总部指示第一线各部,进一步明确了修筑坑道工事的思想。经过抗击“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考验后,1951年12月志愿军不断总结经验,全线展开大面积坑道筑城作业。至1952年5月底,志愿军共构筑坑道7789条,长度达198.7公里。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东海岸的杆城,正面233公里,纵深15-20公里的第一线阵地,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各种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1]
二、坑道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的特色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构筑的坑道工事不同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冀中平原上的地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一)战斗设施、生活设施齐全,为长期固守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沿阵地前面,有重点的布设了雷区、鹿砦、铁丝网等防御设施。坑道不但能防空、防炮,而且能防雨、防潮、防毒、防寒、防火。坑道内部既有战斗设施,也有厕所、厨房、水池等生活设施,把阵地逐步建成能打、能防、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坑道顶厚一般都在30米以上,有利于保存自己。[2]
坑道工事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肯定,他这样讲到:“能不能守的问题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1]2坑道工事有效的解决了志愿军防守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积极防御,保存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造。
(二)客观上弥补了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上的极大悬殊
在敌人强大火力攻势下,志愿军以坚固的坑道工事作为依托,巧妙避开了敌人以绝对优势火力对我实施的猛烈轰击,起到了削弱敌人火力优势的作用,为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与敌反复争夺地表阵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志愿军在坑道内坚守反击,可以有效配合反击部队冲破敌方强大火力网,减少反击部队的伤亡,充分发挥坑道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地表阵地,迫使其投入更多的兵力和兵器,从而达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目的。
三、坑道战术在上甘岭战役胜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为粉碎美“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依托坑道工事,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与“联合国军”持续争夺43昼夜,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取得了坚守防御的胜利。在上甘岭战役过程中,坑道作战显示出在敌人强大火力攻势下进行防御的极大优势。
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共投入300余门火炮、3000架次飞机和近200辆坦克,向597.9和537.7两个高地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了2米,表面工事被摧毁,草木被炸光,表面岩石被炸成1米多深的粉末,战况极其惨烈,地表阵地根本无法立足。[3]面对如此惨烈的攻势,志愿军紧紧依托坑道,当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后,志愿军官兵就退入坑道,从坑道内不断以小分队主动出击,破坏其修筑工事,使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对“联合国军”或南朝鲜军实施反击时,志愿军官兵则以坑道为出发阵地,缩短冲击距离,达成反击的突然性。坑道体系不仅使志愿军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削弱了敌人火力优势的作用,也为我长期固守和与敌反复争夺创造了有利条件。[4]
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G·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认为:“无论是从空中或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5]“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一方。”[5]2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勇士们在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在连续打退敌人进攻的战斗中人员负伤甚至牺牲,表面阵地工事被敌人占领之后被迫转入坑道继续战斗,在与主力脱离联系、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坚守着坑道……他们艰苦地坚守着坑道,更鼓舞着全军指战员的勇气。”[6]
四、上甘岭战役坑道内坚守部队所面临的异常后勤补给困难对现代军队后勤保障体系的启示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长期坚守坑道作战,坑道内的物资和人员消耗需后方不断补充才能保持战斗力。美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我军退守的坑道口实施严密火力封锁,从后方到前沿坑道口的几百米至上千米的距离安插数层炮火拦阻线和步兵火力控制网,且越是靠近坑道,杀伤力越大,[4]2意欲切断坑道内部队与后方的联系。坑道部队在缺水、缺粮、缺弹药的困难条件下坚守。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门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向坑道内运送补给物资,有力支持了坑道内部队的作战。据统计,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后勤保障观念
在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根据客观作战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军队后勤保障观念,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使得后勤保障工作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一直坚持“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补给理念,主要靠取给于民或靠作战部队从战场上缴获。朝鲜战争中,作战条件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取给于民还是取给于敌都不适应客观作战环境的变化。朝鲜战争期间我军作战物资几乎全靠从国内运输补给,这样一来,后勤补给线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当时运输条件有限,运输工具少,美军依靠具有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始终将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后方,作为其整个侵略战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31951年8月“联合国军”发动“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企图以此扭转前方战场形势。
针对“联合国军”的险恶用心,我志愿军积极开展反“绞杀战”斗争,采取“重点掩护、机动作战”的方针,积极抢修被敌方炸毁的铁路、公路、桥梁,同时加强对空作战,掩护物资运输车辆。据不完全统计,在此阶段,志愿军铁路运输抢运过封锁区的作战物资共达15400多车皮。同时,志愿军公路运输也得到了很大改善,1951年9-12月公路运输能力比4-8月提高95%,[1]4有效保证了志愿军作战的基本需要,并使前线开始有了粮弹储备。
(二)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工作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在上甘岭战役期间,“联合国军”对坑道实施封锁,为缓解坑道内部队粮食、弹药紧缺的状况,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门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穿越敌人层层炮火拦阻线和步兵火力控制网,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有力支持了坑道内部队的作战,赢得了准备反击所需的宝贵时间。秦基伟曾对十五军后勤部长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4]3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后勤工作不仅是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后勤补给线在哪里,停火线就在哪里,[7]争取使我方的后勤补给线走的更远。
(三)完善后勤保障体制
建立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后勤,建立包括防空部队、铁路和公路抢修运输部队、后方警卫部队等组成的联合保障机制,[1]5将陆海空三军后勤保障融为一体,建立三军一体的保障体制,[8]力争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给前线军队以可靠保障。
(四)大力加强后勤信息化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9]
建立完善的后勤结构分析系统,将后勤物资按不同消耗特点进行分类,有选择的储存、供应。对于消耗量大、战时不宜多得的多加储存,对于消耗量小的物资则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存储,建设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后勤。[9]2
参考文献
[1]齐德学.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01.
[2]刘明钢,商亚茹.朝鲜战场上的秦基伟将军[J].党史博采(纪实),2010-08-05,第8期.
[3]黄国栋.透视上甘岭战役制胜之道—解读《秦基伟日记》[J].军事历史,2010-05-28,第3期.
[4]刘明钢,金敏求.秦基伟: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原因[J].福建党史月刊,2010-09-08,第17期.
[5]沃尔特·G·赫姆斯著;王琪等译.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12.
[6]秦基伟,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2-01.
[7]邵永灵.秦基伟:上甘岭战役给我们的启示[J].青年与社会,2012-10-15,第10期.
[8]陈卫平,王亚红,傅梅梅,李晓明.党的军事后勤指导理论与中国特色军队后勤[J].军事经济研究,2011-09-15,第9期.
[9]胡东升.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积极推进中国军队后勤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05-04-01,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