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西果农尝到了甜头。作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广西种植面积达22.52万亩、产量近19万吨,大部分火龙果种植企业都创建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尽管品质上乘,但卖果难也曾一度困扰着当地果农。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当地以果为媒,通过产销对接会、电商平台等方式,让优果卖出了好价钱,仅近期的一场产销对接会就卖出了7亿元。
在甘肃,通过构建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串起生产端和消费端,还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民收入。按照规划,到2020年,甘肃将建立3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2000万亩以上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5%左右,带动以休闲农业为重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受益农户有望达50万户。
与广西、甘肃等地不同,安徽从培育职业农民入手,探索开展以“扶贫脱困”为主要特征的“联姻帮扶”培育模式,突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省4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与近1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在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托管服务等方面携手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类似这样的实践,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据统计,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2∶1;今年前5个月,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左右。与此同时,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档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农村网络零售增速更是高达39.1%,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
实践证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突出亮点。
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对产业融合发展认识还不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支撑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还有的地方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农户不能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等。
解决上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路,强化规划引领、部门协同配合,以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增强产+销的互联互通,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