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浅析“三农”人员能力素质与乡村发展

浅析“三农”人员能力素质与乡村发展

时间:2024-11-04 01:50:5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是农耕文化的基源。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当前,农业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仍然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等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等基础条件差,根源是农民职业受歧视、不愿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此外,也多缘于城市对农村人才等的“虹吸”。解决的措施: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方面制度;三是“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唯有进一步提高亿万乡村人口的生理、心理素质,尤其是社会文化素质,才能解决乡村人才匮乏、彻底扭转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根本力量;只有不断提升“三农”工作党政领导和农科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农科文化素养,才能摆脱“无知而乱的困境”,引领乡村振兴走向未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根本保障。

一、提升“三农”队伍素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人才支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引入社会资本和各类人才,更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农民主体。

(一)提升“三农”队伍素质为质量兴农提供技术支撑

乡村振兴之首要是产业兴旺。走质量兴农之路,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产业体系创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生产体系创新,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及效益提升;以经营体系创新,培育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三农”队伍素质为共同富裕提供技能支撑

乡村振兴之目标是生活富裕。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和共同富裕之路,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就地把生长于斯的2.3亿承包农户中的大多数小农户培育成为具有一定技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升其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使之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受益者;把青年农场主、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带动广大小农群体共同富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三)提升“三农”队伍素质为乡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要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吸引农民工“春暖燕回巢”;通过恢复乡村味道来“留住人、引进人”;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文明细胞”、移风易俗,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来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建设和谐有序的平安乡村,走乡村善治之路,要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建设为重点,加强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的选派管理与培训。

二、培养造就“三农”队伍的思考

(一)培养造就“一懂两爱”的干部队伍

领导干部要懂农业,才能去指挥基层;基层工作人员要懂农业,才能去指导农民;只有时刻惦记着农村、农民的干部,才能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发展。只有不断提升“三农”工作干部素养,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1.提升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党校、涉农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五级书记”对农业特点的认识和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保障决策不偏离中央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以此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落到实处;把具有基层“三农”经验的优秀分子选拔到“三农”工作岗位上;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2.提升农业科技教育人员队伍素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科研到推广、从生产到经营、从管理到服务等各方面人才来引领、来支撑。不管多新多好的技术或品种,农民都要在看到利益、尝到甜头之后才愿意去投资和应用,才会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反过来倒逼农科教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为此,一是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科教服务政策,建立农科教保障机制;二是要稳定并加大公益性农科教队伍建设力度,在职称评定上向基层一线倾斜,吸引和激励广大农科教人才扎根农村开展服务,引导农科教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是要拓宽基层农科教人员继续教育渠道,解决好知识更新跟不上需要的难题。

3.提升外援驻村干部队伍素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外援驻村干部及“三支一扶”工作队伍,虽然他们任期短、或许还欠缺农业农村等方面的知识,但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抱负,是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突击队”。要通过涉农高等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市场营销、法律经济、乡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来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快速走上治理村务、发展经济的重要岗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二)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到2017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体规模已突破1500万人,但农村人才瓶颈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应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完善培育体系上,要“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继续发挥其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渠道、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努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二是在培育机制上,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探索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学分银行”和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三是在培育内容上,要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如加工营销、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布局及资源禀赋来制定;四是在培育模式和手段上,既要做好田间地头课堂的线下现场示范教学,又要利用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做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等的线上网络培训,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加强对村“两委”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性、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素质提升。

1.提升“村两委”干部队伍素质。“村两委”是乡村振兴一线的领航员。要把政治素质好、奉献意识强的村“两委”班子培养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团结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定制村官”培育路径,定向培养一支“永久牌”村干部后备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可靠保障。

2.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是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跑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农业农村部与中组部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探索出了“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要通过创业培训,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支持地方高等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化人才。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使之成为农业技能型、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逐步成长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