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积丰率先提出卓越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多个合作研究实验室,并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10余门课程,以多元协作的方式,全面培养软件行业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
何积丰坚持国际化办学,非常重视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双语和全英文课程建设,引进国外课程,采用原版教材,试行教考分离,实行月考制度,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业界实际需求接轨,改变学业评价方式,从单一考试拓展为以考试、研究项目、学术论文进行综合评价,要求专职老师从事学生实践项目管理,学生提早进老师实验室。
何积丰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创建者,在校企互动方面有着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经验。
“现在,我们发现产学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保障是不够的,我们缺乏这样的中介机构,高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也搞科研,但是高校中很多考核指标与企业合作却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很希望中间有社会的第三方帮助我们把企业与高校联合起来。”何积丰表示。
在阐释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时,何积丰认为,软件人才的培养在机制上创新,对于加快培养一流的软件人才队伍,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等众多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企业和行业多样化需求?
何积丰指出,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软件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地,应该依托高水平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对可信软件、基础软件的需求,将传统的学习———企业二元协作的人才培养组织架构拓展为学校、企业、国际教学资源等多元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架构。
何积丰提倡,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应被“下放”到企业,接触当下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并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既能夯实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技能,是名副其实的实战型教学模式,成功打破了软件人才培养“无老师、无教材、无环境”的“三无状态”,为优质人才培养指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
要大力开展协同创新,致力于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应被“下放”到企业,接触当下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并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既能夯实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技能,是名副其实的实战型教学模式,成功打破了软件人才培养“无老师、无教材、无环境”的“三无状态”,为优质人才培养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