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中海看来,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使命是为软件产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软件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的主要特点就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面向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新工科的探路者,过去十七年,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教育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改革和探索。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新时代赋予软件园和软件学院新的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软件新工科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多方角色更加深入的合作。
面向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
吴中海介绍,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大国崛起的时代,时代旋律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路径是引进模仿、吸收改良、自主创新。在吴中海看来,实现创新驱动,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现在是新经济时代,IP、人才与资本需要高度融合。传统经济是追求高速增长、追求GDP,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新经济则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追求效益与生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要注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在这些宏观形势下,面向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适时而来。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新工科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要重新诠释新时代的工程教育。新工科教育以应用为主,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领域知识,培育“工匠精神”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用融合培养模式,能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而对于新工科教育理念,吴中海认为,要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
一是要根据产业发展态势,注重交叉学科建设,超前规划新的专业和方向达到专业设置“前瞻性”和校企供需“零距离”。
二是要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校企互联互动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
三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对于新工科教育师资队伍,吴中海认为,要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评价体系,教师既要有学术水平,又要有领域经验;要产学合作,引入国际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既有学校教师,又有企业专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要聘请在工业界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企业导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新工科人才评价要坚持市场与行业评价为主。一方面要注重知识产权产出,比如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软件著作权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软件新工科: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软件吞噬世界,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产生颠覆式创新,包括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机器人、汽车、能源、广告业、通信业、物流业、医疗业、教育行业、电影行业、出版业……新IT是经典信息技术理论、模型、结构和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新平台、新模式和新思维。“软件+X”、软件定义催生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金融科技、自动驾驶、医药信息等新工科专业。
新工科的主要特点就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面向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新工科的探路者。新时代赋予软件园和软件学院新的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软件新工科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探索有几点特色。一是前瞻性与“零距离”。当前技术融合和产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国家提供的专业设置要具有前瞻性人才培养,达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不仅使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教育能及时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成为了推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校、企业的互联互动,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新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是主动、自主与质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面向产业、面向领域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注重发展交叉学科,以课程体系为核心,逐步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核心,逐步形成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提高的培养体系。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吴中海
新工科教育要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新工科的主要特点就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面向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新工科的探路者。新时代赋予软件园和软件学院新的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软件新工科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关链接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着力积聚顺应区域发展的优势。新工科建设是为满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需要,对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做出的主动性变革。因此,一方面,地方高校要精准把握外部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全力聚集内部发展优势。
着力打造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地方高校要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其次,要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整合发展。最后,应立足人才建专业,基于专业建课程、建基地、建团队,通过校校、校企、校政联合攻关,共同探索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等,积极构建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
着力加强保证教学质量的体系。面对新工科,地方高校要在教学质量标准和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从培养伊始就强化能力培养。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工科类院校应该将“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作为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和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和跟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寻找本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尺度。
着力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要在弘扬“工匠精神”上下功夫,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特长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从优秀校园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弘扬“工匠精神”,塑造融合校训校风的“工匠风范”;要在师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工匠故事”,使师生胸怀“匠心”。(李幼平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