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出生几个月后,就随身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了中国,那是1893年。在童年的世界里,她从未认为自己是个外国人。18岁的时候,父母决定送赛珍珠回美国读书。毕业之后,她再一次漂洋过海,来到父母为之奉献一生的土地。
这一次,赛珍珠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她童年生活过的国度。她嫁给了一位研究农学的美国青年,随后移居到安徽北部。丈夫下田地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她就在一旁和其他人交流,必要时去给汉语不是很好的丈夫做翻译。那时她居住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城里,那里的人们千百年来都过着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日子,虽闭塞却也安宁。她所认识的中国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时常面临着饥荒、战乱和疾病,他们身躯瘦小而腿脚结实,虽有小农心态却不失真诚。
这些特别的生活经历让赛珍珠想到要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小说。她在《大地》中塑造了贫苦农民王龙,和他坚强能干的妻子阿兰。在中国生活所获得的特别的素材和真实的情感使赛珍珠的小说拥有了无穷的魅力,也正是这些成就了她文坛的辉煌。
1931年,《大地》刚刚出版就在美国成为畅销书,随后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社会。
1938年,赛珍珠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当年授奖辞赞扬她道:“她经常是处在极度的危险之中,是一个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外国人的外国人;一般说来,她的观点保持着深沉与亲切的人性。她以纯粹的客观性使生活充实了她的知识,给我们提供了使她名扬世界的农民史诗《大地》。”她自己则认为,她所接受的要远远大于她在作品中所给予的,中国人的生活永远是她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坚信她的祖国美国,与她的养育之国中国,在精神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赛珍珠感受到的这种民族之间的共性,才使她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时想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四海之内皆兄弟》(AllMenAreBrothers)。
1930年,赛珍珠着手翻译《水浒传》,这是这部小说第一个英译本,也被认为是翻译得最传神的版本。她认为,“水浒”二字若离开了汉语语境,直译成“在水边”便失去了意义,不如借用《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点中故事的精要。她的努力使《水浒传》走出中国的大门,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赛珍珠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精通英语的中国作家,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中国评论周刊》上读到了林语堂的文章,感到十分中意,恰巧这位曾留学欧美、学贯中西的大师也有同样的愿望,二人畅谈,便觉相见恨晚。1935年,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在美国出版,一度畅销,赛珍珠为其作序,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赛珍珠还有其他知识分子朋友,比如被称为“中国拜伦”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著名作家老舍、杰出的剧作家曹禺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宾。
1946年老舍先生应邀访美,赛珍珠向出版公司推荐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使老舍成为当时作品被翻译最多的中国作家。1968年,瑞典文学院关注到了老舍在西方文坛的影响,决定将老舍列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遗憾的是,那时的老舍已经于1966年与世长辞。
1934年离开中国后,赛珍珠就再也没能回到这片她生活了40年的中国故土。赛珍珠曾说,“中国的美丽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它的古老,在于它的自足,在于它从不刻意地向世人展示,就像没有模特、没有吆喝的绸缎铺里,上好的料子都包在纸里,有客人来问,店主将其揭开,这才光华尽显;她说,中国的美丽不是我们眼前看到的风景,而是驱使中国人为自己、为家庭不断劳作和创造的动力。
1973年,赛珍珠在美国家中辞世,穿着一件她最爱的丝绸旗袍,长眠于大地。老舍的儿子舒乙曾写道:“赛珍珠,大地的女儿,你的一生、文字、名声、灵魂都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你是中国人民最真诚的好朋友,我们永远怀念你。”
1940年1月,在中国生活了40年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右)与中国妇女解放协会司库魏夫人的合影。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镇江生活过十五年的故居。
赛珍珠描写中国的代表作《大地》。1901年,在中国生活了40年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全家合影。自左至右:赛珍珠,她的父亲阿布索伦(Absolom),妹妹格雷斯(Grace),母亲卡罗兰(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