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观众向用户转变:城市广电的求变之路

观众向用户转变:城市广电的求变之路

时间:2024-10-30 01:43:11

张雅洁

“互联网+”时代,说到底是“互联网+人”的时代。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最终要解决的都是服务于人的问题。同一个“人”字,电视称之为观众,新媒体称为用户。观众是陌生的、未知的。用户是熟悉的、了解的。从观众到用户,就是传统广电转型融合的过程,其求变之路注定是一次苦旅。身处“四级办台”最末一层的城市广电,犹如金字塔的底座,作用大、压力大,求变之路也格外艰难。

扬州广电连续几年收视份额逆势上扬,特别是在2015年,央视索福瑞晚间平均收视份额达到48.8%,在全国城市台中位居第一。其技术先行、多渠道生根的求变模式引起业界关注。

一、观众向用户转变,城市广电别无选择

互联网产品对用户的了解与服务是精准的,除了用户的电话、微信号、QQ号,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日常阅读、搜索,分析出对方的爱好、潜在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定制的产品。

电视观众流失是不争的事实,但扬州广电协会的一项问卷显示,通过手机与电脑观看电视的80、90、00后分别占比例为75%、88%、65%,这意味着年轻人虽然不在电视屏前,可电视节目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内容。广电的用户化过程就是希望通过种种途径,找到观众、了解观众,让自己的内容通过多渠道抵达他们,并吸引观众重新回到电视屏前。

另外,从广电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节目资源、广告资源向央视、一线卫视集中,城市广电发展受到资源条件、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再沿袭“撒胡椒盐”、盲人摸象式的节目制作理念肯定不行。城市广电要想在媒介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重构新型的用户关系。

二、观众向用户转变,城市广电求变的路径

观众如何向用户转变,广电机构可谓绞尽脑汁。央视春晚连续两年推出全民抢红包,尽管专家有异议,但央视算的是另一笔账,抢红包吸引了几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回流,一夜之间就完成了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用户积累。

城市广电无法复制央视、卫视的模式,唯有深挖自身优势,眼光向下,贴心、贴地,以专业化、本土化的特色抵达用户。

1.爱心与服务,以公益吸引用户

城市广电与基层观众的距离最近。曾经,各项公益服务活动为电视栏目树立品牌效应,赢得观众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传递社会正能量、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依然是广电抵达用户的桥梁。

扬州广电的自办节目在内容设置上,服务是出发点、爱心是主旋律。《新闻女生帮你忙》是一档帮忙类节目,“新闻女生”每日奔波在街头巷尾为观众排忧;《今日生活》是一档民生类服务节目,说的是方言,做的是和事佬。此外,还有《甲方乙方》、《天天有喜》、《相亲相爱》等节目,从家庭矛盾的调解,到男女婚恋,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需求。随着帮忙行动的深入,《新闻女生帮你忙》栏目牵头成立了新闻女生帮忙基金、新闻女生志愿服务团,《今日生活》成立温暖基金,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公益星主持》推出公益系列活动“小小黄手环照亮回家路”、“关爱环卫工人”等等,这些温情故事通过电视荧屏凝聚了大批忠实观众。

现如今,这些爱心与服务已经延伸到微博、微信平台,接受求助,落实反馈。观众通过节目关注微信平台成为用户,用户则通过参与活动关注电视节目。2016年3月11日,扬州一起煤气爆燃事故中,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当天,“新闻女生微公益”微信公众平台在短短4个小时内,募集到了165023.72元的善款。这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强大、便捷的支付功能,另一方面也再次证明,不管时代如何改变,爱心与关怀永远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相处方式,也是城市广电在转型中必须坚守的原则。

2.传统文化与贴地内容,以本土情结凝聚用户

相同的文化、习俗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本土情结、故乡情怀一直是穿越时空、穿越国界的永恒主题,加上移动端越来越便捷的即时互动,便是城市广电凝聚观众和用户的优势所在。

CSM媒介研究发现,2015年方言竞技类节目、创新的地方曲艺等等,成为了地面频道、特别是城市广电创新的新领域,如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疯狂杭州话》、山东齐鲁频道的《乡音对对碰》以及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阿拉乓乓响》,节目各有特色又殊途同归,以乡情、乡音的文化认同获得用户的忠诚度。

扬州电视台近几年在传统文化方面不断深挖、创新:《皮五新传》脱胎于传统经典的扬州评话《皮五辣子》,讲述现代故事,嬉笑怒骂,发人深思。《扬州好佬》嫁接扬州谐剧等多种曲艺表现方式,再现市井生活百态,扬善贬恶。《蔷薇花开》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融入小品、歌舞、评话等多种表现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些节目一方面深挖地方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强化全媒体互动,通过微信平台征集市民担任观众,在录制期间微信网友同步参与,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感悟,播出时段获得观众信息反馈,这些措施都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粘黏度,有效地实现了观众向用户的转变。

3.“进平台”与“建平台”,让节目多渠道抵达用户

社交应用的兴起,使互联网由内容网络进化为关系网络。信息由过去的“获取”变成了现在的“推送”和“分享”。传统的城市广电可以借力微博、微信这些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去迎合用户的行为习惯,在社交分享中使节目内容通过多渠道抵达目标用户。

互联网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如何赢得他们的认同和参与至关重要。扬州广电协会的问卷结果显示,80、90、00后大都有一到两个社交账号,有固定的论坛和朋友圈。尤其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深受二次元文化浸润的95、00后,他们对拼盘式平台不感兴趣,他们更热衷于垂直兴趣社区以及个性化产品。针对这样的特性,扬州广电打造了自媒体矩阵:民生新闻栏目“关注”、“会生活”,方言新闻栏目“今日生活”运营的公众号,以市井百态为主打,组成关注本地民生新闻阵群;由新媒体中心运营的“扬州广电新媒体”、“扬州广电独家”、“扬州广电绝对现场”形成深度报道阵群。这些公众号像蒲公英一样,由扬州广电统一管理、推广,需要时可随时形成合力。蒲公英式的矩阵群使广电的品牌被分装成个性化的品牌,从而在垂直领域可达到提供深度服务,凝聚用户。

通过进平台与建平台,扬州广电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700万。渠道的多样化,也打破了原本制约城市广电发展的地域局限,让广电的影响力走出了一城一池,这或许是互联网带给城市广电的机遇。

4.遥控器与APP,用服务凝聚用户

用户是挑剔的,对你提供的内容不满意,或者有了更好的内容,他会毫不犹豫地取消对你的关注。因此,要增加对用户的粘性,必须在实用上下功夫,让所有的信息都附带服务功能,让移动屏与电视屏形成某种关联。

2016年,扬州广电综合服务客户端“扬帆”正式启航,这款集“信息发布、生活服务、视频直播、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从图文直播互动,到多媒体平台互动,再到线上线下融合,真正实现了移动屏与电视屏的互动。比如,2016年4月24日扬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盛大举行,“扬帆”客户端推出“扬马直播”专栏,全国首创150个机位同步直播,4个小时、10个频道,21公里赛道全程无死角,真正实现了电视、广播、手机的融合直播,并且用户可以上传图片,成为内容生产的主体。目前,“扬帆”正尝试连接“TV+美食”,将美食节目向线下延伸,电视呈现,APP发布,与净菜、家政企业线下互动,为小区居民提供上门做菜服务。“左手遥控器,右手APP”,以此锁定各类消费人群,特别是年轻人。

三、观众向用户转变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1.机制保障城市广电的运作方式比较封闭,由于信息资源有限,导致各栏目资源独享,采编各自为阵。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常常是多支有相同Logo的话筒指向同一采访对象,最终呈现的报道也是大同小异。近年来,一些广电成立了独立采编的新媒体部,但与采编部门之间机制不畅,新媒体部门很难调动整体资源,持续发力。如何才能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位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城市广电就必须打破原有的运行机制,重造流程。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是“中央厨房”模式,能否以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弥补城市广电规模小、人才少、信息资源有限的不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产品内容多样化,呈现同一主题同频共振的传播效果,这还有待时间检验。

2.大数据应用

城市广电的种种变化,就是希望将散落的观众变成数据化的可控用户。再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内容,使用户再次回到电视屏前。这样的理想状态一定需要基于大数据的支撑,例如美国Netflix的《纸牌屋》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有人物、情节、设计,全部来自数据分析,就连导演、主演都是在用户调查中发现的,完全投观众所好创作这部大剧,并实现了市场热卖。但由于用户数量及技术瓶颈,城市广电的大数据运用依然是软肋。2016年年初,SMG电视新闻中心与新闻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合作,将互联网基因注入传统新闻播报节目。借力新媒体的数据分析,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这似乎是城市广电值得借鉴的路径,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合作、分享,利用新媒体成熟的资源完成自身转型,这是顺势而为。

3.IP产业链开发

城市广电经过几十年打造,拥有很多品牌栏目,如果将这些版权资源变成产业,产生经济效益,就需要专业的经营人才,需要懂得资本运作的团队,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软肋。如何真正实现制播分离,将产业运营剥离出来,进入资本市场,还有待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可见,巨变之中的城市广电虽然困难重重,但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之一,是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用户增加,这也意味着城市广电的平台影响力在扩大。机遇之二,互联网消融了地理上的地域概念,城市广电的用户也可以面向全国、全球,前提是只要你的内容足够精彩。在观众向用户的转变过程中,城市广电既要破局迎头赶上,也要把握机遇完美转身。同时,在互联网多元变幻的世界里,还要理性地坚守媒体的责任,润物无声。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责编:丁磊)

志愿者下社区做收视调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