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新闻工作者需淬炼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新闻工作者需淬炼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时间:2024-10-30 01:30:38

口蔡媛媛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就看你是否淬炼出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在随意交谈中、在街谈巷议中、在餐馆就餐时、在外出旅游中、在回家的路上……都可能发现重要的新闻。

比如,海口自开展“双创”以来,成绩斐然。街道干净了、道路变宽了、绿化更好了、市民讲文明讲卫生的觉悟提高了。这些都是常规性的新闻选题,按套路出拳。但有些记者却能从一个被“双创”掉的路边小贩那里发现新闻。在海口港务局港西小区里,曾经有一个摆卖油炸串串的小摊子,一个存在了20多年的摊子,每天只在下午四点以后营业,卫生干净,味道一如既往,这个存续了20多年的小摊子,不但承载了一个家庭的生计,也承载了周边市民的共同记忆,但现在被“双创”的卫生整治给抹掉了,这不能不说让很多周边的市民觉得遗憾。该报道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影响颇大,也引起了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的重视,孙书记诚挚回信致谢,同时对解决该问题做了批示。

接到批示后的第二天上午,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负责人了解许国盛一家生活艰苦的情况后,采取了三项帮扶措施,将其纳入低保户进行扶助,在港丰市场改造后给其安排摊位,并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同时,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还举一反三,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将开发第一批100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录用占道经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上岗,解决其就业难题,为“双创”工作服务。

这一系列的正能量新闻报道的起源只是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子,所以,练就一双敏锐“新闻眼”的记者才能从一些被人忽视的小事中发掘出好新闻。

那么该如何淬炼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呢?

一、要走出去,在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去磨练去领悟

社会生活看似平常,但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作为一名记者,就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中的新的细小的变化。贫困学子上学难,是每年高考过后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主题,如何在此类新闻原有的主题和角度上突破创新呢?2006年是中央决定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十周年,也是宁波市与贵州对口帮扶十周年之际,举办了“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许多宁波市民慷慨解囊,纷纷认助贵州的贫困学子,为他们雪中送炭。宁波电视台的记者敏锐地用摄像机捕捉到了不少动人的场景,制作了新闻《宁波万余市民争“抢”贵州贫困学子》。这条新闻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还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带着泥土味,充满草根香”。透过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一个个扎根在基层,行走在路上的记者身影清晰可见。比如,甘肃卫视《甘肃新闻》获得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21张火车票—敦煌全程找主人》,就是记者在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采访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一条新闻线索,并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基本情况,层层推进、深入采访,最终找到了火车票的失主。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记者经过多年积累的新闻敏感度,就不会及时地捕捉到这条信息的新闻价值。

比如,我们走在街上,经常会被塞进几张各种药品或免费检测的广告传单。有些记者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新闻,并通过体验式采访写成了《免费检测—葫芦里卖的是啥药》、《保健品市场—雾里看花怎分辨》、《药市隐患:处方药的“非处方”卖》等医药、保健品市场的系列调查,警示市民不要轻易上当。由此可见,记者要时刻有找新闻的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性。

二、要用心观察,缜密思考,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海南坐拥全国“菜篮子”却吃着“高价菜”现象时,通过层层剖析和深入挖掘,发现海南的蔬菜大棚常年闲置,每年政府投入巨额补贴资金的背后,地方官员、不法分子骗取套取大棚补贴资金的新闻真相,据此他们采写了新闻《大棚补贴去哪儿了》,并获得了2014年度海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对待事情,若改变思考的角度,就能发挥其更丰富的意义。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口记者站采写的新闻《记者走基层—夜巡红树林》就是最好的佐证。记者本是跟随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夜晚巡查非法电鱼、打鸟等违法活动,但那次并没有发现周边渔民的违法活动,记者立刻换了一个角度思考,没有情况不就正好说明周边渔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吗?于是,记者以红树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题,写了呼吁大家呵护海南自然环境的报道。

三、要擦亮眼睛发现真金

新鲜的信息不一定就是好的新闻。西方新闻界曾有一种说法:新闻就是射中了绷得最紧的社会之弦。这句话道出了新闻的内涵所在,即新闻不但是生活中“新”的东西,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总是在特例中蕴含着普遍的社会意义,一个优秀的记者总会去寻求事实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比如,山民靠开采、加工、销售石材致富原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开采的不是普通山上的石头,而是风景旅游区山上的石头。记者从这件事里发现了发展经济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益的问题,采写了这种开采会破坏当地的风景、子孙后代会骂我们的报道。

记者想练就慧眼,就要学会在新闻事实中准确地发现有用信息,要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找准新闻点,避免哗众取宠。比如,仅为了证明“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犯罪嫌疑人刘海洋将强腐蚀性的硫酸泼向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则新闻震惊了世界。在有关刘海洋事件的报道中,很多媒体都把焦点集中在了“大学生”、“清华学生”、“清华大学”上。没错,刘海洋的身份是大学生,从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看,伤害动物园熊的事件完全由他一个人所为,但怎么在有些媒体上就变成了“大学生”?一位清华大学教授气愤地说,有的媒体怎么连“大学生”这个集合名词都不懂!刘海洋是大学生,但他代表不了大学生,更何况大学生并不等于刘海洋。而对同一件事,有的媒体则表现冷静,会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取向等方面对这件事进行客观分析,引导人们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要练就敏锐的“新闻眼”,须苦练内功

“新闻眼”是关于新闻敏感的一个形象比喻,它要求记者除了具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之外,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练就这样的“新闻眼”,必须苦练以下“内功”。

1.把握大局。培养敏锐的新闻视觉要善于把握大局、了解大势。首先,要培养全局意识,具备宏观的大局视野。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多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准确把握。其次,要博学善学。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武装头脑,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为知识面越广,对事件本质的认知越准确、客观,把握大局的能力才会越纯熟。再次,要有政治敏感。培养政治敏感是把握大局的核心,衡量一名记者是否优秀,就是要看他是否懂政治。新闻行业是高危行业,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如果记者不懂政治,为了追求新闻所谓的轰动效应,夸大或捏造事实,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2.善于总结。培养一双敏锐的“新闻眼”,还包括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总结经验,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慢慢睁开“新闻眼”。首先,要正视错误。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要学习前辈成功的经验,更要知道前辈挫折、失败的曲折缘由。将失败中总结的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其次,要勤于写作。只有勤学苦练,多动手、多练笔,才能慢慢总结出心得,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最后,要深入基层。新闻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各个工作现场,用心去发现平时生活中所看不到的,亲身去感受和了解现实生活,才能总结出基层群众的幸福甜美、辛酸苦辣。通过长期的总结来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睁开“新闻眼”,挖掘出深刻、鲜活、有价值的新闻故事。

3.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表现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能够以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对新闻事件作出全面准确的评断。做到新闻敏感,首先要学会从普通中寻找差异。当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当记者参加各类活动时,大部分活动主办方都已形成新闻通稿等成熟的文字材料,有些记者一字不改、原文刊发。新闻稿没有亮点、没有差异,虽然方便了记者发稿,但也“磨平”了记者的新闻欲望,致使新闻敏感性下降。优秀的记者能从普通的新闻事件中找出差异,通过放大差异,平衡普通,达到一个理想的宣传效果。其次,是尝试从差异中找亮点。具体来说,求差异的新闻事件就事件本身来说极具新闻传播要素。差异中找亮点的核心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解读,把其核心写深、写透,写出亮点,这样的宣传必将有意想不到效果。

历数那些获得新闻奖的记者,除了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之外,还经常深入生活,多走多看多听,才淬炼出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及时捕捉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新闻。

(作者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责编:丁磊)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