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泛娱乐化对电视文学发展的影响
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有着传播信息、教育受众、文化交流、娱乐大众等多种功能。对此,浙江大学孙沛然教授曾经在《影视文化导论》一书中指出,电视是消遣第一的娱乐手段。据此可以判断,电视在娱乐大众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电视有了娱乐的功能,才使得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进而推动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纵观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由过去单向的节目宣传模式,向关注受众体验、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泛娱乐化”现象严重。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朱辉宇教授认为,影视传播过程中的过度娱乐化,指的是影视节目把一些高雅影视文学艺术或严肃的话题,以庸俗、恶意等搞笑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达到纯粹娱乐大众的目的,进而提高影视节目的收视率。比如有的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故意用低俗的话题来制造笑点,甚至不惜故意裸露身体的某些部位来取悦于观众,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电视泛娱乐化现象。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一直承担着载道、明德、思想启蒙、社会教化的作用。而在电视媒体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电视文学开始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展现形式,其通过一定的屏幕造型,将文学从单纯文字转化为视频,以给观众更为生动、形象的文学审美体验。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娱乐至死成为了当前电视文化最为重要的武器,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学也开始被大规模地搬上荧屏,以满足大众对于电视的消费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了泛化的趋势。一是文学改编题材泛化。为了迎合大众消费者的文学消费需求,一些电视媒体开始尝试将全新的文学题材进行改编,进而制作成影片或者电视节目,这推动了文学改编题材的泛化。比如自第一部网络文学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成电影后,我国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文学作品开始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通过影视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拉开了文学电视改编的序幕。二是文学展现形式泛化。为了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电视文学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比如《百家讲坛》通过讲课的形式传播文学,还有一些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这说明在电视泛娱乐化的背景之下,电视文学也迎来了多元化的展现形式。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电视文学生存的困境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文化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视觉文化,而非印刷文化。这就意味着文学仅仅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是难以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生存的。从这个维度来看,电视文学泛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电视文学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泛娱乐化也给电视文学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这正是当前电视文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所在。具体来看,泛娱乐化背景下电视文学生存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泛娱乐化背景下对收视率的过度追求消解了电视文学的艺术性。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经在其著作《关于电视》中指出,对于电视而言,收视率是隐藏起来的上帝,如果某个电视节目收视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其就将面临走向死亡的压力。这形象地说明收视率对于电视节目发展的影响。与纸质媒介相比,电视声音和图像的具像性可以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学中的人物,但与此同时,其也限制了文学艺术的想象空间,通过电视很难完全展现文学的艺术意境。特别是在当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一些电视文学节目为了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追求高收视率,过于注重画面的营造,而忽略对文学艺术本身的挖掘,导致电视文学节目很难体现文学的艺术意境。比如电视散文《荷塘月色》,其为了迎合大众对于文学的消费需求,在音乐和画面方面做到了美轮美奂,但其却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使得一些真正的文学爱好者难以从中体会到诗歌和散文的意境。在泛娱乐化的冲击下,当前电视文学节目还呈现出“形态碎片化”、“篇幅短小”等特征,这不利于传统文学“思想启蒙”、“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必将给观众留下低俗、恶搞、缺乏文化内涵的印象,进而降低电视文学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其创新力也将被扼杀。
另一方面,泛娱乐化背景下的大众消费需求挤压了电视文学的生存空间。电视节目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文化艺术元素,是21世纪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电视节目的出现,使得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节目,在电视展现的空间里,观众可以感受到更多快乐,进而释放心理压力。为了迎合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追求,当前的电视节目无论是原本严肃的新闻类栏目,还是互动娱乐栏目,都开始寻找娱乐刺激点,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与传统的电视娱乐节目相比,电视文学节目的受众群体相对有限,而在当前各种娱乐性节目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电视文学节目的生存空间实际上相对有限。196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将小说《小英雄雨来》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拉开了我国电视文学发展的序幕。1998年,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栏目推出了《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节目,并创办了《电视诗歌散文》节目,将我国电视文学节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自2010年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节目停播之后,常规性的电视文学节目开始大幅减少,直到中央电视台《节日诗会》、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等栏目的回归,电视文学节目才又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这充分说明,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被肆无忌惮地大批量生产出来,娱乐文化成为当前电视文化的主流,而电视文学却处于一定的边缘地带,其生存空间受到了高度的挤压,而这种状况已有好转。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电视文学的突围之路
在泛娱乐化时代,公众的审美趣味会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文学不能有所作为。早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对一些低俗的娱乐节目进行整改。这说明在国家层面,对于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是有限制的。重新审视当前的电视节目,一些低俗的娱乐节目之所以能够登上各类屏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性节目的匮乏。在传统美学看来,所有艺术的基础是文学,要增强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就必须增强电视艺术的文学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性既是当前电视节目的短板,同时也是电视节目发展的良药,电视文学节目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电视泛娱乐化现象。基于此,必须针对当前电视文学节目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采取有效的突围之路,以发挥电视文学在消解电视泛娱乐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方面,强化电视文学作品的审查制度,坚守电视文学作品的内在文学性。为了治理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加大了对电视文学作品的审查和监管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电视文学领域的泛娱乐化现象。但在“收视率至上”理念下,目前还有很多电视台播放的电视文学作品仍然有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对电视文学作品的监管,明确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对电视文学作品的泛娱乐化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出台具体的监管措施,以确保电视文学作品的规范性。与此同时,电视文学作品与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其肩负着传播经典文学的使命,因此在对电视文学作品进行审查时,可以注重电视文学作品与原著的耦合程度,对于那些故意为了娱乐大众而严重背离原著的电视文学作品,不应该让其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如此可以让电视文学作品坚守其内在的文学性,进而有效避免电视文学作品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另一方面,改变以收视率为中心的评判标准,重构电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精神,拓展电视文学的生存空间。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前之所以出现电视泛娱乐化现象,其中最为根源性的因素就是各电视台以收视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影视作品好坏的核心标准。电视文学要实现长远的发展,仅仅以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是不够的,因为电视文学的价值很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被公众所挖掘。基于此,如果可以改变当前电视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将电视文学作品的平台覆盖率、人文美誉度、人文精神、社会影响力等要素也作为评判电视文学作品的指标,可以有效地打破当前影视节目追求利益至上的格局。在改变电视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之后,就可以促使电视文学作品的制作人在制定相应的节目时,不仅要考虑其收视率,还必须考虑其所蕴含的审美文化与精神,尽量做到不背离原著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如此可以重构当前电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精神,让电视文学作品向雅俗共赏的高品位方向迈进,以压缩泛娱乐化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进而拓展其自身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责编: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