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一条伟大河流的壮丽诗篇

一条伟大河流的壮丽诗篇

时间:2024-10-30 05:07:57

“母亲常对我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如此浩大,如此荒僻的江河了。湄公河及其支流奔腾向海,这水域将消失在大洋的洞壑中。平野一望无际,河水涌流奔泻,仿佛大地是倾斜一般。”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这样写道。

Link:湄公河(MekongRiver,源自泰语MaeNamKhong,意为高棉人之河),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干流全长4908千米。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12月的湄公河,并不像玛格丽特·杜拉斯描写的那样壮观和浩大,但的确显得非常荒僻,河水低徊,浑浊。

但这丝毫不损害湄公河作为一条伟大河流的形象,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长河流,亚洲第四长河流,湄公河是其流域6000万人口的生活主动脉。在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国家中,老挝境内拥有最长的河道。

第一次看湄公河日出是在老挝的首都万象。我们住的宾馆距离湄公河只有100米距离。早上,我穿过碎石小路,穿过路边一丛丛盛开的三角梅,就到了湄公河边。

这个时候,居民们一般已经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准备早餐。一个男人在自己的院子里放了一个盛满牛角面包的篮子在自己的摩托车后座上,然后往面包上涂抹黄油。那些法式面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个东南亚、印象中贫穷的国家,它的人民饮食习惯却是如此西化,这实在让我惊讶。

河堤是宽阔的红色土路,不时有锻炼的人奔跑而过,扬起轻微的红尘。天空上是漫漫铺陈开去的朝霞。湄公河安静地流淌,朝阳给它披上了一层闪着金色光芒的面纱。河的对岸,就是泰国。

但是湄公河从来都不是一条安静的河流,从历史到现在,明争暗斗,翻云覆雨,你死我活。远古时期的老挝傣族人沿着南乌江、南康河,九死一生向南缓慢迁徙,到达的最终之地就是湄公河,这条被称之为“伟大之河”的河流。豪不夸张地说,围绕着争夺湄公河及流域的历史,就是一部东南亚社会发展的历史。

2011年,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12名中国船员被害、1人失踪,就是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该惨案后来被搬上银幕,叫《湄公河行动》,由林超贤执导,张涵予和彭于晏出演主角。金三角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治理格局,一度成为臭名昭著的制毒、贩毒天堂。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联合打击之下,该地区的毒品犯罪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猖獗。但“按下葫芦浮起瓢”,“河盗”又开始横行湄公河。听说我要去湄公河,有朋友就用很担心的眼神看着我,似乎那里危机四伏。

但现实场景是如此平和与安详。一个老挝中年女人在湄公河边铺上一张小小的地毯,摆放着一些食物,赤足跪在上面。我尝试用英语向她打招呼,但她微笑着摇摇头。一头土狗向我狂吠着,她大声呼喊了一声,那狗瞬间就低眉顺眼地坐在她身边,一声不吭了。

这是布施吗?整个早上,我并没有看见有僧侣从她们面前走过来接受布施。但他们依然肃穆地跪在地上,几乎是全家出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在老挝体验一次湄公河日出日落,被推荐为人生中最值得体验的旅行经历之一。

为了拍摄,我下到了河堤的中部,向上看,跪成一排的人影似乎映照在天幕上。一个老挝女人在湄公河边捕鱼,用的工具是自制的网兜,一个十字形的竹条加上稍微粗壮点的竹筒,再套上渔网,把渔网放下去,隔几分钟提上来看看有没有中招的鱼。这就是老挝人的日常。

当然,如果你要真正体会湄公河的气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几乎是必读书籍。这本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在法国殖民时期的越南爱上了当地贵族后裔的故事。虽然小说的背景是越南,但是对于湄公河的描述你完全可以看作是老挝。

杜拉斯本人出生在殖民时期的印度支那(现越南),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哥哥,他们是当地唯一的白人家庭,却过着艰苦单调乏味的生活。她的大哥吸食鸦片,是个败家子,却深得母亲的喜爱。她从小就和她的二哥培养出了暧昧模糊的感情,他们间的关系远远超出了兄妹,她叫他“小哥哥”,在越南语里是爱人、情人的意思。在她出生以后十五年的时间里,她静静地看着湄公河的日出日落,承受着不公和无趣的生活。

《情人》

导演:让-雅克·阿诺

编剧:让-雅克·阿诺、热拉尔·布拉什、玛格丽特·杜拉斯

主演:珍·玛奇、梁家辉、ArnaudGiovaninetti、FrédériqueMeininger

类型:剧情、爱情、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英国、越南语言:英语、粤语

上映日期:1992-01-22(法国)、199206-19(英国)

片长:115分钟

又名:TheLover

影片讲述一法国少女与中国阔少在西贡发生的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

杜拉斯对湄公河的描写让人心动:“相对模糊的夜色中一条见不到的帆影,无比宽阔的大河。”“黑黢黢的大河,离得很近。它的表面。它的肌肤。在夜色青灰里相对明亮。”

“又一条宽阔的大河。只有两岸苍翠的景色静止不动。它从两岸间流过,流向大海。大河全景。无边无际。”“每年单调地重复着两个季节,夏季和非夏季。湄公河上升起旭日,照着河岸的稻谷,照着笔直的白色大路,大路横贯一望无尽的稻田,稻谷随风起伏。公路上,孩子和照看孩子的狗,在阳蓬下睡着。长街尽头,昏黄的防风灯的灯光,欢腾,歌唱,嬉笑。湄公河,这是个帆影点点的渔村,这是三角洲的头,大河的尾……”

但是我所见到的万象段湄公河太宽阔了,虽然平缓厚重,但似乎缺少灵性。直到,我们来到琅勃拉邦,才真正体会到杜拉斯笔下湄公河的魅力。

琅勃拉邦的日出我是没有真正见识,因为那几天我一直着迷于清晨去看布施,等到我看完布施,天已经大亮。白天的湄公河平谈无奇,甚至有一些肮脏。但是,一到傍晚,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浦西山是远观湄公河和看日落的最佳地方之一,在山上还可以俯瞰琅勃拉邦全景。第一次爬浦西山很是紧张,因为去得比较晚,感觉夕阳已经要下去了,对山的高度又完全没有把握,担心爬到半山夕阳就没了。因此,背着摄影器材拼命小跑,实际上浦西山的相对高度也仅仅100米左右,但是阶梯很陡,有328层之多,爬起来并不轻松,况且我自己还背着10多斤的包。

路上经过巨大的西埔塔巴提帕拉寺,到达一座不寻常的神龛,里面供奉着一枚佛陀的脚印。佛的“足迹”三米长,这些佛的“足迹”也出现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通常,佛的足迹都有着高度的装饰,依稀显出足迹的轮廓。它们是用来表明佛曾经到这儿讲过经的,所以人们对这片地方很是尊敬。

在山岩之下,几个老挝女人跪在地上,低着头,抽泣着,似乎是有家人去世。她们来到寺庙里祈祷或者倾诉。于是你就会明白,这里的寺庙并不仅仅是旅游景点,而真正是与当地人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的,那些专为旅游打造的人工景点无法与之比拟,当然那些为了旅游把原住民迁出去的行为,更是多么得浅薄无知,那种塑料感十足的东西实在没有价值。

如果你攀登到这里不再往上,那就是免费的,如果你要攀登到最顶端的宗西塔,就必须支付两万K。当然,我是必须到顶的。宗西塔,高24米,全镀金的佛塔,是琅勃拉邦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LonelyPlanet对宗西塔的描述是:“在灯火通明的夜晚,这座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朦胧的空气中一般”。

浦西山顶部实在是小,几百平方米的地盘,大部分被宗西塔和瓦宗寺占去了,留给

浦西山是远观湄公河和看日落的最佳地方之一,在山上还可以俯瞰琅勃拉邦全景。第一次爬浦西山很是紧张,因为去得比较晚,感觉夕阳已经要下去了,对山的高度又完全没有把握,担心爬到半山夕阳就没了。

现存的瓦宗寺其实是一个老寺庙的复制品,最初的老寺庙建于公元1513年。虽然样品寺庙是公元1898年才建造的,但它展现了中世纪寺庙的氛围。这个寺庙中珍藏着无数琅勃拉邦城镇琅勃拉邦古城图册的艺术珍宝。

当攀登到顶的时候,夕阳已经倾斜照射在宗西塔上,金光四射。由于四周狭小,你要看全塔身,就必须仰望,宗西塔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上,庄严肃穆,不由自主让你产生对佛陀的敬畏之情。

宗西塔塔身呈四角形,塔顶有如含苞待放的莲花,而市中心的维崇塔,形状如同西瓜。从山顶俯瞰琅勃拉邦市区,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层层叠叠的二、三层小楼和寺庙掩映在绿树之间,景色十分迷人,展现着琅勃拉邦的独特魅力。

宗西塔的底座建有两、三层阶梯,可供游客坐在那里看看夕阳慢慢坠落山谷。从肤色上看,亚洲游客喜欢围着宗西塔不停走动,上下攀爬,拍照。而欧美游客则喜欢安静地坐在那里,要么是在读一本书,一边读着相关介绍,一边在现场感受。要么就是呆若木鸡地坐着,墨镜背后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一些老人甚至坐在那里睡着了,夕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任何人都无比的倦怠和放松。

天空越来越红,湄公河也越来越丰富与精彩。从浦西山上可以看到湄公河上那些隐约的渡口和渡轮。你可以想象出玛格丽特·杜拉斯此刻就站立在湄公河的轮渡上,她穿着旧的丝质连衣裙,戴着一顶平檐的男帽,脚上穿着一双镶嵌廉价金丝亮片尖头严重磨损的高跟鞋。湄公河上的风轻轻撩起她柔顺的金发,微微吹开她脖颈下敞开的衣领……就在这样风情万种的时刻,她的北方情人从古董轿车里走出来,将烟盒递给翘起一只脚放在栏杆上的她,她一回眸,他竟因为内心怯懦欣喜手指颤抖不已……这段注定凄美和绝望的爱情故事就在湄公河上酝酿发生了。

浦西上看湄公河的日落,可以深切感受到太阳从你的头顶,慢慢划过天空,然后在山谷尽头消失的全过程。时间从宗西塔的塔尖一点点流逝。但这还只是远远地欣赏,你如果要真正体会湄公河日落的辉煌,还要下到河边去。

我曾经无数次沿着湄公河,顺流而下,一点一点捕捉那些奇

天空越来越红,湄公河也越来越丰富与精彩。从浦西山上可以看到湄公河上那些隐约的渡口和渡轮。

我们去的时候是旱季,河水消减得厉害,岸边的岩石纷纷裸露了出来。傍晚,我穿过这些巨大的岩石,发现了一小块沙滩。几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JIME应该就是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我遇到她的时候,她左手捏了一只香烟,穿着羽绒短褂,脚底却是清凉的人字拖,这装扮有些滑稽。

我们同时被岸边的两个老挝人工作场景所吸引。我远远就看到这里有一团火,还散发出阵阵恶臭,就好奇过来看看。两个老挝男人在为他们的木舟上油漆,旁边用石头架了一个简易的灶,油漆罐直接放到上面煮,那臭味就是这样来的。

JIME来自加拿大,已经在琅勃拉邦住了相当长时间。看得出来,这两个老挝男人认识她。后来我才知道,这木舟竟然是受JIME委托专门打造的。

我很好奇,租一艘船也花费不了多少啊,如果是坐那种大的游船和渡轮还更便宜。

“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租船不行。”JIME耸耸肩,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她有着金色的卷发,夕阳的余光照亮了她。

她不时拿上刷子刷上几笔油漆。已经漆好一半的木舟里面除了烟之外,竟然丢了两瓶老挝啤酒。真是懂得享受生活。

她也在用自己的卡片相机为工人们拍照,然后饶有兴趣地回放给他们看。

湄公河日落的最壮丽的那部分是在太阳完全落下山之后才会发生的。那种铺天盖地的红黄橙,让我全身战栗起鸡皮疙瘩。当我和JIME道别——她问了我一句,但我有限的英语无法对之回应,只能匆匆而别——一回转头,天空与湄公河已经突然红成一遍,我“哇哇哇”地惊叫,然后拿起相机,当然永远在连拍档上,一直拍到内存装满。

然后,什么都不拍了,就坐在岩石上,让天空变成死灰,宛如高潮之后的沉寂。

在琅勃拉邦期间,每天看日落是必修功课,百看不厌。其中有一天,天气似乎不好,时间到点后,也没有云彩,只有厚厚的云层。当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又是突然,厚厚的云层瞬间就燃烧起来,湄公河一起沸腾。

那种场景,印象深刻。

湄公河无疑是一条有故事的河,在河边随便站一站,都会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我离开琅勃拉邦,离开湄公河的时候,又想起了玛格丽特·杜拉斯——她离开越南回巴黎的那一天,她靠在船舷上,依旧静静的,没有眼泪,没有伤心,没有期待,没有告别。

湄公河无疑是一条有故事的河,在河边随便站一站,都会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