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我尊重每一座有信仰的城市

我尊重每一座有信仰的城市

时间:2024-10-30 04:21:47

时间不够。这是我对泉州之行的最大遗憾。以至于泉州留给我的印象,就像一部不断切换的电影镜头,各种关于泉州的画面交叠在一起,闪烁而过,我很难决策这其中哪一副画面最能代表泉州。

离开泉州之前的那天上午,我们按计划“自由活动”了两个小时。我希望自己的肉身,与泉州古城尽可能多一些身影的重叠,于是我选择了去西街暴走。

在这之前的几天,我们都是被当地的朋友领着走的,相当于“跟团游”。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去领略这座城市最精华的部分,那只能由当地的朋友带着你走。

泉州姑娘阿连就是这样的“当地朋友”,每天早上我都会收到她的微信:亲,我在一楼大厅等你哦。于是一天的行程就拉开了帷幕。

几天下来,小伙伴们也和阿连姑娘混熟了,学了好多泉州话,其中跟吃喝有关的占了一大半。所以,当我选择了暴走西街时,他们选择了去找几家奶茶店。

从南俊路走到东街,再从东街走到西街。我没有目标地随意穿行,用手机记录着我的所见所闻,我把它当成泉州之行的最后回顾。我喜欢这种的总结性回顾。

我钻进了一条巷子,因为我看到有人在巷子里摆摊卖猪肉。这让我想起了“菜市场”,我觉得一个地方的菜市场最能透视当地的生活。如果能遇见泉州的菜市场,我一定会进去逛一圈的。

西街有很多类似的原生态的小巷,里面保留着泉州人传统的生活习性,有许多电影里才会有的场景,比如:一棵巨大的榕树,几个孩子在树下悠闲地做着游戏;一辆电动车从巷尾深处徐徐而来;几个阿婆坐在路边拉家常,裹粽子;一个头裹纱巾,身着阔腿裤的惠安女挑着箩筐从身后走来;沿街烧烤店的小伙翻烤着手上的鸡翅,窗外的孩子踮着脚尖直勾勾地盯着他看……

我喜欢这些有意思的人间烟火。在泉州可以不看风光,不看大海,但一定要去西街的巷子里走一走。

当然,在暴走西街的两个小时里,我没把时间分配给泉州的寺庙。阿连姑娘在前几天已经带我们走了五六座寺庙,个个都是千年古刹,香火特别旺盛。泉州的寺庙遍及各个角落,千年及以上的古寺在泉州有六十几座,几百年的寺庙更是多如牛毛。说泉州是信仰之城,绝没有丝毫的夸张之处,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似乎超出了教会本身的范畴,最终的信仰统归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去寺庙烧一炷香,已成为家常便饭的日常行为。

这其实与泉州早期的发展有关。远古时期的泉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融进了诸多异域的文化,宗教、建筑、植物、饮食等等,它们和泉州本土文化交接在一起,发生了物理反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店市街区的建筑、惠安女的服饰和蟳蜅女的头顶花园,都是极具代表的泉州元素。不难发现,这些独特的文化现象多多少少显现着外来文化曾经的影响。古早味的民居和洋楼,是侨民迁徙的印记,而蟳蜅女的“头顶花园”,据说是来自中亚地区的遗风。早在宋朝时期,蟳埔一带住的都是阿拉伯人,他们的后裔世代沿袭了头戴“簪花围”的传统,慢慢形成了蟳埔女的标志。

然而,在我眼里,这座城市多样文化的包容和接纳,最明显的就是宗教了。

在承天寺,有一座石刻,上面居然同时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混合图案,这反应了早在千年以前,这里的宗教流派就已经和谐相处了。距离关帝庙大约300米处就是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在泉州,各宗教庙宇之间的包容、互通,简直是人间奇迹。

那天下午,我在关帝庙仔细地观察过来来往往的香客,因为我发现了诸多与外地寺庙不一样的地方,这让我非常震撼。进门烧香的,竟然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有小情侣,有三五结伴的兄弟,有穿着时尚的闺蜜,他们熟练地在厅堂里做着各种程序,若无其事地来,若无其事地离开,没有凝重之感,只有轻松愉悦的神情。

泉州是一座宗教之城,将信仰揉进生活,这大概是泉州人的日常生活。去庙里烧一炷香,就像我们路过便利店时,去买瓶饮料一样,那么自然。

有理想奋斗的生活,有心灵寄托的方向。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泉州。

我尊重每一座有信仰的城市。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