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智能工厂的德国和中国样本

智能工厂的德国和中国样本

时间:2024-10-28 11:53:08

我国的制造业由“传统工厂”模式转向“智能工厂”,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广泛互联、信息交互、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手段,拉动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级

当前,工业4.0概念延伸的智能工厂(SmartFactory)成为了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这场机器与机器对话的工业革命,正在世界各地悄悄兴起。智能工厂把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术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智能制造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德国和中国样本是什么样子,本文将向读者系统地展示。

智能工厂的定义和特征

2017年3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上肯定了我国制造业不断创新的成果,并认为在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不断提速。2017年4月7日,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主办的“2017深圳智能工厂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深圳市也在准备于今年12月开幕的深圳国际先进制造与智能工厂展,智能工厂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李克强总理一直高度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刚刚提出2017年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

工信部印发的《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也提出,要以智能工厂示范为着力点,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升我国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实际上,早在这些战略和计划发布之前,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原来的概念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之上。数字化工厂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通过对企业全部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将物理工厂变成数字化工厂。

而今提出的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可以看出,智能工厂的本质是人机交互,也就是赋予智能工厂自主判断、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能够采集、分析、判断、规划和现有的数据和流程;也可以利用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

当然,概念上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撑,没有硬件的支持,智能工厂也是空中楼阁。

在硬件配备上,智能工厂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优质、高效、柔性、低耗能模式生产的工厂。比如智能工厂配备的智能仪表等要具有自我监测、自我维护的感知能力,能够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智能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实时控制,通过设备间的互联来提高设备间的协同作业的能力,从而使生产模块间的搭配方式更灵活、更自由;同时还要有系统的软件来支撑,实现总体数据整合,通过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来建立专家系统,进行智能决策。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工厂主要在3C制造、物流仓储、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材料加工、包装、汽车、医药、消费品等行业应用较多,所以智能工厂的生产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并符合人机工程理念;生产流程能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物料、生产过程、物流、仓储、销售、应用数据可追溯;此外一般还需要具备生产可视化系统,能快速提供完整、准确、及时、一致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资源、生产物流、操作人员等信息,并支持移动和固定客户端。智能工程还需要配备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测试检验系统,以让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巴斯夫智能工厂建设以来的第一号目标就是,每一台真实的流程设备都有一个完整的、可供智能化网络使用的数字化图像数据。智能工厂的德国样本:西门子、博世、巴斯夫和奥迪

作为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德国也是第一个实践智能工厂的国家。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城市安贝格的西门子工厂就是基于互联网智能工厂的早期案例。西门子工厂主要生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相关产品,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安贝格工厂可以看做是所有智能工厂的原型工厂。该工厂将工艺的规划与工程化、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工程化、仿真优化及验证全部实现数字化,并且能够达到实体与数字信息同步,达到设计、制造、调试信息一体化的联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变化,都能在整个环节上同步进行变更,强调的是集成的、统一的数据标准。

正是依赖统一的数据和联动机制,安贝格工厂仅通过工业互联网就可以进行联络,大多数设备都在无人操作状态下进行挑选和组装。安贝格工厂为全球6万多家客户提供产品,达到自接到订单,最短可达到一天之内为用户提供产品,生产组织形式真正高效、灵活。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员工仅有1000名,最令人惊叹的是,每100万件产品中,次品约为15件,可靠性达到99%,追溯性更是达到100%。

位于德国洪堡的博世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作为博世公司旗下智能工厂的代表,博世工厂主要解决的是机器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博世工厂,人始终能在智能生产中找到一席之地,而且人是整个生产体系中最灵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很多装配的精细环节,机器的出错率依然很高,所以博世工厂也建立了工人同机器人“混搭”而成的生产线,这样就将人力转移到更加灵巧和复杂的工序中去。

为了便于人机对话,博世工厂生产线所有零件都有一个独特的射频识别码,能同沿途关卡自动“对话”。每经过一个生产环节,读卡器会自动读出相关信息,反馈到控制中心进行相应处理,从而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独立的射频码给博世公司旗下工厂的20多条生产线带来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回报。目前博世在全球十家工厂每个月扫描200万个射频码。而这种让每个零件都能说话的技术,也是智能工厂的重要体现形式。

德国巴斯夫化工集团凯泽斯劳滕工厂也是智能工厂的佼佼者。还是对于射频码的利用,传统化工巨头巴斯夫则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巴斯夫位于凯泽斯劳滕的试点智能工厂所生产的洗发水和洗手液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随着网上的测试订单的下达,其生产流水线上的空洗手液瓶贴着的射频识别标签会自动地跟生产机器进行通讯,告知后者它需要何种肥皂、香料、瓶盖颜色和标记。在这样的流水线上,每一瓶洗手液都有可能跟传送带上的下一瓶全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夫化工集团的很多理念已经引起了欧洲化工界的普遍注意。德国Dechema协会2016年9月公布的白皮书“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更是将巴斯夫工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解析,PROCESS杂志于2016年10月在德国维尔茨堡举办的“第六届数字化工厂”论坛的总结认为,智能化工工厂是全数字化控制的、建立在数字化流程设备基础之上的综合化工生产基地。其主导思想是:为复杂的流程工艺设备开发数字化的3D模型,从流程设备的规划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调试开始,在流程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可以使用的3D模型。而巴斯夫智能工厂建设以来的第一号目标就是,每一台真实的流程设备都有一个完整的、可供智能化网络使用的数字化图像数据。

奥迪一直都十分重视生产线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目前,奥迪在生产的许多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智能工厂”的要求。例如,通过增强现实工具“世界之窗”(WindowtotheWorld)系统,预生产中心的员工能够将虚拟3D零部件投影到汽车上,从而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汽车开发精确结合。在奥迪模具部门,先进的3D打印设备能够生产出复杂的金属零部件,其智能工具可以通过准确的高压分配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精确度高达百分之一毫米。在英戈尔斯塔特工厂的装配车间,机器人与员工在生产线上并肩工作,机器人以适当的速度和符合人体工学的位置向员工传送零部件。

在奥迪智能工厂中的零件物流运输全部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小型化、轻型化的机器人将取代人工来实现琐碎零件的安装固定。奥迪智能工厂发明的柔性抓取机器人最大特点在于柔性触手,这种结构类似于变色龙舌头,抓取零件更加灵活。除了抓取普通零件外,柔性抓取机器人还可以抓取螺母、垫片之类的细微零件。

奥迪的在线杂志《Encounter》还展望了未来汽车生产的远景:放弃传统的装配线,采用独立智能工作台(competenceislands)生产汽车,所有的部件由3D打印制作,无人机负责材料的运输,汽车则在生产完成后自动驶离生产线。

可以看到,德国的智能工厂主要依赖数字化、模拟仿真、模块化及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基于自己产品的物料清单、工艺清单的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高度融合,来实现智能工程的稳定运行。

据悉,美的改用智能工厂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效率增长100%。在C2M的制造模式下,客户从下订单到收货,12天完成,还可全程订单跟踪。智能工厂的中国样本:格力、美的、海尔和鸿海

美的已在合肥、武汉、广州空调生产中心建设了三座智能工厂。所谓“智能”,指工厂在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主要用于美的家电空调等产品的制造。工厂内建有智能化中控中心,可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共享,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了解数据,接入平台。

据悉,美的智能工厂的设计与搭建共耗时两年时间,前期走访德国、日本等国调研,累计投入50亿元。厂内共布设有1500台机器人,改用智能工厂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效率增长100%。在C2M(ConsumertoManufacturer,反向定制)的制造模式下,客户从下订单到收货,12天完成,还可全程订单跟踪。在美的的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中,库卡作为主体,帮助美的集团在机器人本体生产、工业自动化方案、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全面布局。

在格力空调武汉生产线,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经过格力人不懈的努力,格力在智能制造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数控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设备、工业零部件等10多个领域,上百种规格产品,超百项专利技术。整个格力电器武汉工厂共安装了120台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都是格力自己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在格力智能总装工厂里面,AGV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将需要的物料运达指定地点,然后由机器人接力,将物料提上生产线,自动打上螺钉螺母,之后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上,由机器人自动安装底盘、插管、顶盖等各个部件,中间还穿插人工辅助的以机器人操作为主的焊接和制冷剂灌注等工艺流程。最后在末端进行自动化套袋、包装,一台空调就生产出来了。

海尔先后建造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七大互联工厂。在不断改良、迭代中追求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海尔的智能工厂可以实现信息在“人—人”、“人—物”、“物—物”之间自动传递的理念,此外柔性生产线、智能互联工厂可以满足为用户大规模定制的需求。

海尔打造的智能平台COSMOPlat是“企业和智能制造资源最专业的连接者”,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更快、更准确的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作为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目前有20多套相关软件均属海尔自主产权开发。它既不等同于美国由“软”至“硬”的模式,也跟德国以“硬”求“软”的模式不同,而是海尔在打造互联工厂的实践中,逐步构建的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该平台运转的核心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进而实现产品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快速转型。现在海尔COSMOPlat平台上聚集了上亿的用户资源,同时还聚合了300万+的生态资源,形成了用户与资源、用户与企业、企业与资源的3个“双边市场”。目前海尔的COSMOPlat与通用电气的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代表平台,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领域迈进。

鸿海集团布局的智能工厂已经扩及在中国28个厂区,智能工厂朝向无纸化、无人化和图像化发展。目前鸿海正在与英特尔(Intel)合作,推动富士康在武汉智能工厂转型。鸿海集团积极布局机器人、高阶设备、数控机床、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与系统整合。透过建立平台,累积庞大的数据数据,逐步具有分析能力,朝向软硬整合目标前进。鸿海集团在中国持续布局熄灯工厂,目前集团熄灯工厂数超过5个,有望增加到10个,包括成都制造平板计算机的塑料成型、喷涂、CNC加工等制程,就采用熄灯工厂模式。此外,鸿海集团在重庆厂区的一体成型计算机以及显示器部分制程,以及郑州厂区的CNC工厂,也采用熄灯工厂模式。

中国建造“智能工厂”还需要苦练内功

2017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了《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加快上海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期限为2017-2020年。《意见》指出,培育10家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此外,唐山曹妃甸区出台《打造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创新协同制造模式,到2020年,联合北京打造5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

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行业纷纷加入到工业化重塑中。但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的“传统工厂”发展阶段,大量核心技术如制造业操作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传感器、制造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器、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工业软件等仍严重受制于国外厂商,车间自动化水平不高,缺乏高效管理,产业链协同平台和信息集成平台尚未完全建立。与此同时也面临交货期却越来越短,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或半定制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生产线提出了较高柔性要求等问题,还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约束加剧等外部冲击,迫使全国制造企业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

我国的制造业由“传统工厂”模式转向“智能工厂”,还需要苦练内功。特别是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广泛互联、信息交互、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手段,拉动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级。在关键技术领域,需要探索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D显示、移动O2O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收集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企业内部以及全球各方设计研发者之间的协同共享,通过众包设计研发及云制造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在设备智能化改造方面,要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改造升级现有各类普通机床和生产线的数控功能、数控化率和联网率,推动生产设备互联、设备与产品互联,建设自动化车间。从而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提高生产的灵活性,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