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35年追梦路!

35年追梦路!

时间:2024-10-28 02:33:52

港珠澳大桥所跨越的伶仃洋,位于珠江入海口,是一片喇叭形状的海域。伶仃洋的周边分布有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东莞、中山以及香港和澳门等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279年,南宋名相文天祥曾在这里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1840年鸦片战争前,这里曾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至今在南沙及东莞等地仍可以看到抗击外来侵略者所修建的炮台遗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伶仃洋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在伶仃洋上架座连接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大桥,实现三地的互联互通,开始逐渐变为现实。

伶仃洋上的狂想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高,而内地不仅具有优质的土地和劳动力,人工成本也较香港低很多。港资企业家作为第一批进入内地的境外投资者,成为把市场经济意识引入内地并实际加以运作的拓荒者。

在众多的港资企业家中,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独具慧眼,把投资重点放在交通、能源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开以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投资能源、交通等大型基建项目的先河。胡应湘认为,如果发展工业区,有几样是必需的东西:通讯系统、交通系统和电力供应。他所投资的项目,包括广深珠高速公路、广州中国大酒店、沙角电厂、虎门大桥、皇岗口岸等。1983年,胡应湘大胆地提出了建设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与珠海的方案。该方案是由香港屯门最西部建一座桥到内伶仃岛,再到珠海的淇澳岛。

无独有偶。时任珠海市市长的梁广大,也动了在珠江口兴建跨海大桥的念头。作为国家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当时明显表现出发展乏力。毫无经济基础的珠海需要引进外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外商看不上这个虽然美丽、却交通不便的特区,宽阔的珠江口阻碍了珠海与香港的联系,也迟滞了珠海的发展步伐。

当时,从珠海发出的集装箱要先运到广州,然后转东莞、深圳,再到香港,经过三个运输环节。这样一来,不仅需要在路上多兜6~7个小时的圈,而且运输成本也大幅上涨。以一个集装箱为例,从珠海运到香港需要3000多元,而从深圳到香港只要1000多元。即使1997年5月跨越珠江的虎门大桥投入使用后,西岸与香港交通联系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从珠海到香港的运费,仍要比从深圳到香港贵1000多元。假设一个企业每月有100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一年就需要多付几百万。许多外商在考察后认为,在珠海投资交通成本太高,在这里建厂不合算。因此,即使珠海在地价方面有所让利,招商吸引力依然不足。

梦想第一次搁浅

与香港交通联系的不便,给珠海和西岸城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从几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1988年,珠江三角洲东岸的深圳、东莞两市GDP总量为120.8亿元,西岸的珠海、江门、中山三市的GDP总量为133.6亿元,高出东岸12.8亿元;但到了2001年,东岸两市GDP总量已达到2533.6亿元,多出西岸三市1188.1亿元。如果再以东西两岸的经济增速来比较,差距更是惊人。在1980年至2001年的22年间,东岸两市GDP总量增长了261倍,而西岸三市仅增长47倍。

在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和外向型经济方面,东西两岸的差距也很明显。2001年,东岸实际利用外资37.4亿美元,较西岸多出14.05亿美元。截至2001年,港澳台在东岸两市共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68家,而在西岸三市仅有1502家,只是东岸的63%。东西两岸外资利用规模的不同,造成两岸出口额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1年西岸三市的出口仅是东岸两市的20%。

对此有专家认为,与香港联系的紧密程度是造成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其中,交通联系又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境外投资商往往将能否在3小时以内往返作为他们投资办厂、物资采购和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

守着伶仃洋这样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却与东岸的发展逐渐拉大,让西岸非常焦急。珠海迫切需要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通过伶仃洋大桥从空间和时间上拉近自己与香港的距离。珠海投入600万元,邀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开始了预可行性研究。

1989年,珠海第一次公布拟建伶仃洋大桥计划。为打通到香港的通道,珠海提出了南北两个方案。南线方案是从香港大屿山至珠海与澳门之间的海域设人工岛,由该岛分两路分别进入珠海和澳门,类似今天所说的Y型路线。北线方案是由珠海金鼎至淇澳岛,跨过内伶仃岛至香港屯门烂角嘴。

珠海的提议,也得到了珠江西部诸市和云、桂、黔、川等省的积极响应。在经过漫长的论证工作后,全长27公里、桥面双向6车道的伶仃洋大桥终于在1997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但因为种种原因,胡应湘和珠海提出的方案最终搁浅。直到5年之后,才与珠海再续前缘。

2016年9月27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伶仃洋上续前缘

2002年,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连通香港与珠三角西岸,等于在大珠三角打开了三扇大门:对广东而言,有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对香港而言,等于打开大门直通内地;对于大珠三角而言,通向西南的大门也洞开了。

自1988年开始,梁广大便为修建伶仃洋大桥不停奔走,直至1998年卸任。2003年面对媒体的采访时,梁广大曾说:“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伶仃洋大桥还是港珠澳大桥),登陆点在哪里,只要快建快通就好!”

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开始动工建设。大桥全长55公里,横跨珠江口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中29.6公里的海中桥岛隧主体工程,包含了一段长6.7公里的世界最长深埋沉管隧道和两个桥隧连接人工岛,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剩余部分还包括由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政府各自负责建设的连接路段及口岸工程。

从1983年提出兴建伶仃洋大桥,到收到大桥建设方的邀请,2018年2月,在等待了35年之后,胡应湘第一次站在了港珠澳大桥上。他说:“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建筑水平在30年里得到了大大提高,现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这些比其他的都重要。”

3月6日,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在全国两会上透露,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完成交工验收,预计大桥全线将于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通车。

竣工后的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香港三个城市连接在一起,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将从4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将极大推动三地的经济发展。

西人工岛远景。“60后”的筑梦者

现在,只要你在网上检索“港珠澳大桥”,就会发现有几个关键词格外醒目:“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使用寿命120年”“抵抗16级台风”……在超级工程赢得的无数荣光的背后,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参与者群像。

1963年出生的朱永灵长期奋战在交通系统,2004年3月30日,四十不惑的他接到了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聘书。

当时,组建方案赋予前期办的职责很简单,跟进项目可行性研究进度,听取社会各界对港珠澳大桥的意见。多数来自广东省“大交通”领域各个机构的干部员工,构成了前期办的13位元老。余烈,36岁,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主任;苏权科,42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劲文,29岁,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那一刻他们就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到两个月后的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隆重举行。2010年5月,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珠海召开,朱永灵受聘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

在2010年9月8日召开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第一次员工大会上,朱永灵说:“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信念则是对某种思维方式或是行为方式的长期坚持并以之作为行动准则的东西。在坚持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记住我们的目标:建设世界级的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在每一件事情上我们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在做一个世界级的项目,在做一个涉及“一国两制”三地的独一无二的项目,在做一个专业覆盖面最全的交通项目。我希望每一个同事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穷尽自己的所有智慧,把港珠澳大桥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项目,也希望港珠澳大桥能成就大家的光荣与梦想。”

14年的时间,朱永灵将自己的人生融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在他看来,港珠澳大桥就像一块试验田,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集成了三地制度优势。同时,项目也最大程度聚合了各方力量。

沉管预制模板安装完毕。“50后”的挑战者

林鸣说,自己很喜欢创造,喜欢挑战的感觉。1957年10月出生的他,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总长6.7公里,由33节沉管相互联结而成。自1928年人类工程史上修建第一条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以来,沉管制作的工具箱里只有刚性和柔性两种方法。在大桥前期设计阶段,国际知名岛隧咨询公司的专家们比较两种结构,认为无论哪种方案对港珠澳大桥隧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权威隧道专家给出的“深埋浅做”解决方案,至少需要花费十多亿元。这样做代价太大,让林鸣心有不甘。“从2012年年初,我和设计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可替代结构体系,希望为工程建设找到一条出路。”林鸣说。

2012年11月16日,林鸣几乎一夜没睡。凌晨五点左右,他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了半刚性这个概念,随后给总设计师刘晓东的手机发去了一条短信:“尝试研究一下半刚性。”为了证明“半刚性”结构,从2012年底到2013年8月,他们经历了200多个备受煎熬的日子。林鸣始终坚信“半刚性”是一种科学的解决办法。此后,他们邀请国内外6家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背对背”的分析计算,从模型试验及原理上验证“半刚性”的结构,最终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认可。从此,世界百年沉管结构的工具箱里除了已有的“刚性”“柔性”之外,增加了“半刚性”这位新成员。

2015年12月,当第一位获得英国桥梁硕士学位的华人、香港土木工程署前任署长刘正光到访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时,发现24节沉管的192个接头没有一点渗漏的痕迹,整个隧道内既没有“雨”更没有“河”,甚至没有水印的痕迹。当曾主持设计建造了香港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荣获我国桥梁工程界的最高奖“茅以升奖”,并在国际桥梁界享有盛名的刘正光与林鸣见面时,第一句话是“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没有想到你们的隧道能够滴水不漏”,第二句话是“我们香港工程界要向你们学习”。

西人工岛安装最后一个钢圆筒。“80后”“90后”的参与者

计划合同部的王芳今年29岁,“80后”的他一直记得,桥梁工程专业课上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能参与超大项目,他的职业生涯会非常有意义。”为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亲历这样的超级工程,他放弃了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发展机会,加入到港珠澳大桥建设中。

2003~2013年,计划合同部的成员组成调研小组,对国内的东海大桥、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以及英国、日本、荷兰、瑞士等国大桥进行了考察。经历国内外考察后他们意识到,中国在管理水平、技术理念、施工素质等工程领域,与桥梁强国仍存在一定差距。他们决心利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契机,沉下心来,成体系地进行研究,尽快赶上桥梁强国的水平。“港珠澳大桥会逼着你学习,不学习跟不上别人的步伐,就是落后。”王芳说。

材料学专业毕业的王小帅经过入职培训后,被分配到港珠澳大桥项目,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工程艰苦的环境,给了这个“95后”一个“下马威”。

在交通行业,桥梁建设被称为土木工程。人们自嘲地说,所谓土木,就是各种部件、模板就地安装,又土又木,脏乱差是工地环境的最大写照。到港珠澳大桥项目报到后,王小帅吃住都在人工岛,头顶常有飞机飞过,工地上的各种设备不间断的轰鸣,岛上手机信号不好,想要给女朋友发微信需要想方设法去找信号,眺望经过的飞机和轮船是这里独有的娱乐方式。每天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虽然枯燥,也让王小帅更加踏实、坚韧和努力。记录下大桥建设的精彩,记录下工友们工作和生活的瞬间,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邮储银行客户经理实地考察港珠澳大桥项目。

大桥建设的见证者

和建设者们一样不能被忘记的,还有和大桥有关的很多企业及其员工,他们也为港珠澳大桥的早日通车作出了贡献。

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直履行国有银行社会责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为重大项目、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作为国家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被列入邮储银行重点支持项目。在项目银团组建过程中,邮储银行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银团牵头行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争取参与该项目融资工作。由邮储银行总行牵头与广东省分行组成跨层级工作小组,优先推进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等关键节点,最终成功参与该项目的银团组建工作。

作为银团参与行,主要职责是按合同约定提供融资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但过程中受各方因素影响,项目出现了一些需要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与银团协调解决的融资问题。2013~2014年,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银团部分参与行未能及时安排项目融资的信贷规模。邮储银行努力克服困难,调配内部资源,解决项目阶段性融资需求。为解决因银团某一参与行单一客户融资限额而影响项目建设中后期大额资金需求的问题,邮储银行积极响应业主与银团的提议,通过总行、省行与落地分行三级联动,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业主及施工联合体作了深入沟通与调研,有效解决了银团份额内部受让事宜。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管理方称赞,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离不开三地政府的相互配合,离不开奋战在建设工地上的工程师和工人队伍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银行方给予的贷款支持。邮储银行在市场紧张、大桥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支持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支持国家超级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作出的努力。

如今已是邮储银行珠海市分行公司部总经理的邓小桃,主要负责港珠澳大桥项目的信贷管理工作。2009年至今,她见证了港珠澳大桥从无到有的过程。

“刚开始参与港珠澳大桥项目时我也是懵懵懂懂的,就拼命学习。随着项目不断的推进和大桥的一点点建起,感觉好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大桥贯通的时候,那感觉跟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忽然就觉得原来我们一直在参与其中的,是一项如此宏伟的国家项目。我为自己是邮储银行的员工而自豪,更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连接珠江东西岸的关键性工程,集桥、岛、隧为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对于中国而言,港珠澳大桥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交通圈、经济圈、消费圈以及生态圈的一系列巨变,粤港澳大湾区也将成为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港珠澳大桥的意义,已经远超惠及三地的使用价值,它不仅是一项超级工程,更体现了中国人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以及中国“一国两制”在实践上的丰硕成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