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基于语文国学课堂提升技校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基于语文国学课堂提升技校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时间:2024-10-27 01:02:55

摘要:技校学生普遍不爱学习,虽学过语文,但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国学修养低,职业素养缺失。因此,本文就基于语文国学课堂上提升技校生职业素养的方法进行阐述。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国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课堂上的点滴积累及课后的后续学习,都是提高技校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让技校生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相应地提升职业素养,成为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国学职业素养培养

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道德修养,体现到职场上就是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语文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享受“与民族经典为伴,与中华圣贤为友”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职业素养,积淀文化功底,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技校生在感受经典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熟悉中华优秀传统,升华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托古代诗词,培养诗意人生,传承价值理念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层峦耸翠,以其独特的意蕴美,令无数读者拜服,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先人们用他们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忧思,创造了延续千百年却依然闪烁着真理光芒的不朽诗篇。

笔者在讲解《木兰诗》时注重该诗词中价值理念的传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绝唱,反映了中原主流文化的精神风貌。替父从军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孝悌仁义的思想;力辞高官厚赐,反映了道家为而不争,返朴归真的精神。透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并存、兼容互补的精神特质。学习时既要传承花木兰忠孝两全的优秀品质,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推陈出新。针对“忠孝”问题和女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笔者设计了两个供学生讨论的问题。一是结合实际,谈谈对新时期“忠孝”的辩证认识,怎样做到“忠孝”两全?二是对当前“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赞成吗?这两个问题中蕴含着《木兰诗》留给后人的价值理念——尽忠尽孝和女儿当自强的精神特质。现如今,和谐社会已经不需要大量的人去从军打仗,现代人应该有另一种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尽忠行为!经讨论,新时代的尽忠尽孝方式浮出水面。尽忠就是在职场上要争当优秀员工,尽孝则是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当一个优秀的家庭成员。而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女性应该是在职能独当一面,在家懂得相夫教子。这样,花木兰的尽忠尽孝精神和女儿当自强的人生价值观水到渠成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推陈出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益终生。

二、利用经典戏剧,感受真善美,传承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戏剧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从中能够窥探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更能体会剧作家对于劳苦大众的悲悯情怀。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追求并实践的行为准则,无论在文化、教育、还是社会方面,都渗透着祖先对于真善美的愿望。戏剧所体现出的真善美则更能表达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生活诉求。学生通过欣赏戏剧,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笔者在讲解《赵氏孤儿》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程婴的人物形象,体会程婴人格的真与善,人生的悲剧美。程婴在戏剧中是个身份卑微的地道的小人物——草泽郎中。可是正是这位不起眼的草根小人物,在赵家遇难时,第一时间赶到宫里,把孤儿藏入药箱,带离险境;他慷慨陈词,说服宫门守将韩厥大义放行,进而韩厥自刎;他吞下血泪,李代桃僵交出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亲生幼子,换下孤儿赵武;他忍辱负重,取得奸贼屠岸贾的信任,苟活于世,他胸怀仁心、仁术,用自己卑微孱弱的双肩,扛起了救孤复仇的正义大旗。从程婴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忠义精神,感受到善良与真诚,同时也体会到其浓得化不开的悲剧命运的美。

程婴是作者塑造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了正义不怕冒任何危险,为保全小赵武,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作者正是通过程婴这样一个人物——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使读者做出清晰的道德取向,即“忠义”至上。程婴的忠贞、真诚、善良、舍己为人、为正义而奋斗终生、不惜牺牲自己至亲骨肉的高尚品德是很感染人的。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摒弃职场上常见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弄虚作假、争权夺利等恶劣品行,形成忠诚、正直、正义、谦让、敬业、协作等职业精神。

三、借助古典名著,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及其中体现出的高超人际沟通技巧和完美职业素养。如“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既说明了林妹妹的漂亮不似凡人,没有从细节说黛玉好看,但用赞誉的一句话让人明白,同时把贾母的嫡亲孙女们也夸了一通,又间接地恭维了贾母。后半句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不忘,又向黛玉挑明了贾母对她的思念,让黛玉感激贾母,又让众人听到了贾母的心慈,从细节处恭维贾母是个慈悲的人,恰到好处。王熙凤仅用一段话,就把一家老少哄得开心。其言外之意大概是:林妹妹是标致的,贾母的嫡亲孙女们也是标致的,外孙女与嫡亲孙女都标致,这标致基因来自贾母,因此贾母也是很标致的。这种语言方式,假如运用到职场上,那就是领导开心,下属高兴,同事们都心情愉悦,还有什么工作是无法开展的呢?!可见,王熙凤的成功管理与其能说会道是分不开的。要想成为职场精英,学会说话很重要。深入揣摩王熙凤语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吸其精华,学以致用,何愁不能成为一个沟通能力强的职场精英?

四、理解成语寓言故事,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职业能力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个成语寓言故事都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成语寓言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在成语庖丁解牛的故事里,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人们无不惊叹他的解牛技艺。从而得出几点体会:第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第二,对待工作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精益求精,体现应有的工匠精神。第三,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才能化解矛盾。第四,一个人成功与否,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做一件事,把事做精做细,持之以恒,激情饱满。因精于一件事而成名的,均不乏范例。

另外,《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熟能生巧之境。这也告诫学生学习技能必须学习庖丁和卖油翁的工匠精神,就是只有长期反复苦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之境。只有掌握高超的职业技能,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除了在国学课堂上利用国学素材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和第二课堂等学习契机进行国学的后续学习,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职业能力。比如,课堂上学习诗词,课后作业可以是有感而发写自由诗,培养诗意人生;课堂上学习戏剧,课后作业可以是学唱一段戏曲,发微信群评奖,弘扬民族文化;学完成语典故后,可布置大家讲故事……这样,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课后又有后续加强,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阅读习惯。与国学为伴,与传统文化为友,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会越来越高,职业能力会越来越强,渐渐成长为称职精英、国家栋梁。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学教材,发掘其闪光点,有效地引导技校生在国学的海洋中驰骋,吸取精华,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既传承先人留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国学精粹之花在技工院校学生身上绽放。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