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当游戏成瘾成为精神疾病

当游戏成瘾成为精神疾病

时间:2024-10-20 07:55:55

2018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自6月19日起正式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同时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被列入精神疾病后,游戏成瘾如何诊断?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游戏成瘾者戒掉游戏瘾呢?

如何诊断游戏成瘾

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在临床上,可根据以下特征识别游戏成瘾者: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失控性地玩游戏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损害了社会和职业功能等;停止玩游戏后会觉得无所适从、坐立不安等。当患者存在以上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规定,就可以作出游戏成瘾的诊断。

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是由国际专家反复讨论后制定的,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可引起大众对游戏成瘾的重视,并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诊疗。现有的诊断依据主观性较强,不同医生之间的诊断可能会存在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游戏成瘾者的诊断会加入客观性评估手段,如量表或生物标志物等,以提高诊断的效力。

面对游戏成瘾者,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正确诊断。临床医生除了根据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外,首先应考虑和排除游戏成瘾只是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如抑郁、焦虑患者可能会将玩游戏作为缓解情绪的方式。游戏成瘾患者以青少年为主,在青少年期,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应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规范治疗。目前我们仍缺乏针对游戏成瘾的防治指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的求治之心,采用非法或激进的治疗方式收敛钱财,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患者应到专业、正规的机构进行治疗,行业内也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大监管。

科普宣教。加大宣传,让大众了解游戏成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正面直视问题才能有效根除

刘慧慧[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将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最大的正面影响就是让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能正面直视网瘾问题,有助于全社会营造出“治病救人”的良好氛围。

首先,“游戏成瘾是病”的理念可以像“吸毒成瘾是罪”的观点一样帮助沉迷游戏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自我、预防上瘾、控制游戏欲望,指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游戏。此前关于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专门将游戏成瘾作为一种疾病,也没有专门的科学治疗方法。人们对“有病”的排斥心理,会激励上瘾者适当地控制游戏冲动,从而逐渐减少游戏时间。此外,如果青少年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成瘾同样具有生理学基础,且其生理学基础与毒品成瘾的生理学基础几乎一致,相信他们在涉足网游时定会更加小心谨慎。

其次,“游戏成瘾是病”有助于游戏企业、网络公司树立更强的社会责任心,从游戏产品提供者、销售者角度推广社会正能量,引导玩家合理游戏。

最后,“游戏成瘾是病”有助于家庭、学校与社会联手为游戏者提供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以前流行的“戒瘾”学校、电击疗法等不正规、摧残青少年身心的做法,已经在社会的进步中被证明为伪科学。如今的网瘾治疗,注重从患者的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等方面着手,是心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认定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各相关方面在针对性治疗方面必然加重研究投入,治疗方式有望更加科学高效。对游戏成瘾者的生理机制、致瘾动机、人格特征等进行实证研究,对症治疗,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治疗,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一切不区分个体差异、不研究成瘾机制、不循序渐进的治疗,都是胡乱开方子的伪科学。

对游戏开发、推广、运营者的规制和监管如何升级

张韬(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

游戏成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的“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反映出该问题的可致病性及严重性,也是在提醒各国对此进行关注和解决。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和规制也需要大力升级。

建议建立跨平台的行业综合监管体系。现在各个游戏厂商往往自有“家长监护系统”,建议形成全国(行业性)的统一家长监管平台,该平台综合统计未成年人在所有游戏平台中的时间等信息。家长一次注册和登录,即可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国内各网络游戏平台中的娱乐时间及其他有关信息,而平台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方式进行分析,向家长发出必要的告知和主动提示。

行业协会应当通过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相结合,通过引导企业签订自律公约等方式推动网络环境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发展。同时,游戏公司应当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识别和防范游戏成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主动预防用户游戏成瘾问题,这也是游戏公司社会责任的体现。

还需要推动相关立法和标准制订等相关工作。虽然我国已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及部分其他标准规范,但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建议对于网络游戏的广告推广、游戏内容、游戏分级、平台责任等重点问题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推动相关部门运用新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治理。同时,通过立法推动相关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严格惩罚机制的建立,进而建立相关保护制度和综合管理体系,保障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治理游戏成瘾问题,不能仅仅通过某一方主体或者某几种方式,而是应当通过多方面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方式,形成良性的治理手段,让人们既能够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也能够放心游戏。

立法规制的对象不应仅限于青少年

朱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世卫组织将网络游戏列为疾病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限制。中国从修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一直到即将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条例,都旨在防止孩子们沉迷游戏。

以往的法律大都针对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做出的,现在既然游戏成瘾已经被明确列为成瘾性精神疾病,反映在立法上就应该更加严格和明确,规制的对象也不应仅限于青少年,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游戏的成瘾性需明示。如同“吸烟有害健康”应标记在烟盒表面一样,网络游戏的成瘾性提示也应明确标记在用户能够清晰看到的地方。具体标记的内容、位置、字体和颜色,应由政府部门统一以立法的方式作出。

第二,网络游戏的广告限制。类似于广告法对烟草广告的限制一样,游戏类广告不能在大众媒介或公共场所发布,对未成年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发送游戏类广告。目前游戏广告在互联网广告中的比重非常大,而且是主要针对孩子发送的精准推送。日后在修改广告法时,应加入对网络游戏类广告的禁止性规定。

第三,取消政府背景组织的电子游戏竞技类比赛,取消高校电竞游戏的专业和课程。稍有公德心和常识的人都知道,电子游戏的危害远远大于电竞产业所带来的红利。如同不能举办吸烟与喝酒比赛一样,社会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更不能对电竞冠以崇尚健康、公平的竞技体育名义。

第四,禁止网络游戏的互联网直播。在网络直播内容中,游戏主播占到了很大比例,甚至有的平台以游戏主播为主。观看这些直播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这些直播内容在游戏成瘾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效果,无数家长对此早已深恶痛绝。

张静/采访整理开开/设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