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谁能成为中国版“SpaceX”?

谁能成为中国版“SpaceX”?

时间:2024-10-19 05:14:03

5月12日凌晨4点14分,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Block5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孟加拉国的第一颗卫星BangabandhuSatellite-1送入太空。

5天后,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的“重庆两江之星”号在西北某基地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

自从SpaceX成立,马斯克高调炫他的太空梦后,民营公司的身影逐渐出现在人类征服浩瀚宇宙的队列中。到目前为止,全球有1700家私人航天公司,其中45%在美国。高盛预测,未来20年内,太空商业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在中国,同样也有一群民营公司试图征服星辰大海。此次,重庆两江之星背后的领头人是30岁出头的CEO舒畅。

“风骚”商人也能造火箭

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在解决导弹达不到预定射程的问题上,32岁的王永志提出“卸一些燃料,减少重量,提高推力,加大射程”的逆向思维,遭到众人的反对。

关键时刻,钱学森认真倾听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意见。后来,“东风二号”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命中了目标。

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航,成为北航火箭专业的首届学生。在钱学森的大力支持下,他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北航首届学生中获得院士称号的6位翘楚之一。

王永志对舒畅的影响很深。2004年,他在北航讲了3次专业大课,舒畅无一缺席,并且深受鼓舞。这期间,舒畅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目标”:“站起来就能够得着的,不叫目标。你得加速快跑,冲起来跳上去够得着,那才叫目标。我一直在寻找那样一个目标,Somethingdifferent,somethingbig。”影响舒畅人生选择的第二个人,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

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航天产业基金,主要投资航天行业及其技术领域。当时舒畅已经大学毕业,应聘到这个创业团队做实习生,从装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工作做起。而一次在行业会议上与黄老的见面,进一步刺激了舒畅的加速快跑。

当时,听闻舒畅毕业于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黄老兴致大发,拉着他聊了很久,谈的重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产业化。

在黄老看来,中国拥有那么多航天的技术,但很多研发的最终结果仅仅是解决航天范畴内的一个很小的问题。问题解决后,相关技术便束之高阁,非常浪费。因此,他希望舒畅这些年轻人,能探索怎么将航天技术产业化,形成中国航天的社会化发展优势。

懂航天技术还得懂市场,这次谈话没多久,舒畅便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与此同时,大洋彼岸,堪称“民营火箭第一人”的马斯克,带着他的SpaceX公司和猎鹰火箭横空出世。

马斯克以一系列风骚无比的操作,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航天还可以这样玩。在美国航天飞机正式退役后,马斯克的猎鹰系列火箭承担了NASA向空间站货物运输的80%工作。再加上那段时间美国漫威的钢铁侠电影上映,一时间,被视为钢铁侠原型的马斯克,成为无数航天航空人的偶像。

在光华管理学院求学期间,舒畅经常跟同学讨论各种各样的投资案例。有一天,大家不约而同谈及马斯克和大出风头的SpaceX。经过缜密的分析,所有的同学都惊讶地意识到,与其说马斯克是个科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成功的商人。

“你看他的火箭,从猎鹰1到猎鹰9,甚至重型猎鹰,其实都是基于一款发动机不断改进、并联完成。这样的好处很多,最起码他是第一个有望实现火箭发动机量产的人。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那他的成就不可限量,很可能将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低到一个无法想象的水平。”由此,舒畅开始以更商业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情,包括马斯克。“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一点也不过分。或者讲,马斯克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再是一位疯狂的科学家。”

零壹空间CEO、创始人舒畅(@视觉中国图)

去太空渐渐没了障碍

舒畅渐渐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想主导投资一家中国的SpaceX公司,打造中国的私人火箭产业。

毕业后,舒畅进入联想控股战略投资部做投后管理,他抛去浮躁用2个月时间完成5万字的中国酒业发展调查报告,打动了大老板柳传志,成为联想控股最年轻的投资VP。

联想控股没有什么航空产业的项目,舒畅却一直对这一领域保持着关注。

2014年11月,中国航天政策放开了一个小缝。《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60号文)明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微小卫星市场,任何人都可以造小卫星,申请发射,去太空渐渐没了障碍。

那段时间,舒畅心中的兴奋无以言表。

2015年,仅仅上半年他就接触过不下10个卫星创业公司的申请,但几乎所有的商业计划都在讲:“我要通过与SpaceX合作来发射卫星……”。这让舒畅很疑惑,大家都要做卫星,那中国谁来做火箭?总不能全世界的私人商业卫星都拿去SpaceX发射吧?

“中国小卫星市场非常大。2015年年初,我们走访过很多科研院所,不完全统计表明,现在全国做好的小卫星就有几百个,但都在等国家火箭的配套,很多卫星也只能放在陈列室里展出。”这让舒畅觉得,自己发现了一片巨大的蓝海。

“要知道,不是每个卫星的发射倾角、轨道都相同,恰恰是几乎每个卫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这为低成本火箭发射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我认为会到每年千亿级的市场。”他说。

“我们再不做,五年之后私人火箭市场就被SpaceX垄断了。”联想控股上市第二天,舒畅辞掉了投资VP的职位,准备从零开始研制和发射火箭,做中国的SpaceX。

万事开头难,想挑战体制内的行业更难。雄心勃勃的舒畅,一开始就遭遇下马威。“哪是三顾茅庐,我九顾茅庐都有了。”舒畅说。航天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人员要求非常高。舒畅拉关系找同学,学长学弟交往了很多,一个一个上门邀约,讲自己的想法、方案、思路。但体制始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很多同学都觉得想法不错,真要一脚跨出体制的时候,就退缩了。

“有的时候我们明明已经谈妥,连待遇都说好了,第二天就变卦。收到我的offer,却给我打电话说对不起的大有人在。”舒畅说,有一段时间,失眠成了常态。

一次饭局,让舒畅找到重要合伙人。饭桌上,舒畅听说某型运载火箭的一位副主任刚刚辞职,第二天,他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急不可待地找到了这位副主任。舒畅热情地讲述了自己做私人火箭的理想。出乎舒畅的意料,这位副主任很痛快就加盟了舒畅团队,成为舒畅中国私人火箭事业的一块重要拼图。之后,总体、弹道、制导、姿态控制、气动、结构、电气、软件等工程师先后到位。

长光卫星

成立时间:2014年

组织架构: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管理中心等五个股东单位和33名自然人组建而成,总注册资本11.83亿元。

成绩:已成功研发多个商业卫星。

2018年5月17日7点33分,在西北某基地,重庆两江之星在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视觉中国图)不敢摁点火按钮

认真与坚持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而做火箭,除了认真与坚持,舒畅他还遇到了很多从没想过的问题。

“火箭最核心的是发动机和飞控系统。发动机国内就一家院所可以做,飞控系统也是。举国体制是不考虑成本的,发动机四五十人搞几个月弄一套。问题是我们想买,都没人卖给我。因为国家任务都排满了。”

迫不得已,舒畅只能带领团队自研发动机和飞控系统。“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国内依靠纯市场行为,建立生产火箭的产业链。要知道,这个产业链非常长,带动的企业不是几家,那是数以百计的,这将对航天技术在中国民用领域发展有好处。”

相较国内其他几家想做火箭的公司,舒畅直接把视角聚焦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固体火箭发动机,我们可以批量生产,需要发射时快速组装与测试,这样可以满足用户时间很短的发射需求,未来将是我们服务客户最大的优势。”

经历100余次失败,团队最终实验成功固体火箭发动机。那之前,舒畅的焦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重庆两江之星点火之前有一个10秒倒计时,倒数结束那一刻,舒畅紧张地不敢摁那个点火按钮。后来看视频,众人能明显能感觉到当时有一秒的延迟。

回顾创业路,舒畅最想感谢的,仍然是体制内的领导、专家。“因为业内的这些人,才是最了解中国的航天到底是什么现状,为什么商业航天会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什么SpaceX可以用四五千人的规模做出这样的产品。所以我跟他们沟通时,有相当数量的领导是鼓励的态度,他们会觉得你还很年轻,你又有做这件事情的梦想,那好,那你就尽全力去做,我们会支持你。”

如今,舒畅的火箭团队成员来自北航、南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相关高校,并具备多年研发经验。其中,两位资深火箭研发员,在火箭研究院的合计研发年龄超过30年。同时,团队还吸引了多位总装、国防科工局、相关院所及高校的领导担任顾问。

“团队里不乏研发火箭的老专家,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吸收新的力量,包括拿过奥赛金牌、保送到北大等未涉足过火箭的特殊人才,他们非航天科班出身,但是被这份事业深深吸引。整个团队仅有一名本科生,人员素质非常高。”

我是一个愿意做点事的商人

火箭总装完成的那一天,舒畅罕见地喝醉了。在舒畅的蓝图中,M系列火箭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M系列是第一种中国私人能直接商业化的火箭。我们跟其他中国的公司不一样,M系列有运载能力。根据我们现在的技术,火箭有效载荷每公斤运输成本能降低到10万元。”

为了完成商业化,舒畅带领团队对火箭做了很多精妙设计。其中,最核心的商业创新,就是火箭组成的标准化——M系列的火箭,如果想增加载荷能力,只要增加火箭的级数就行。“最多3级,发动机是一样的,我们在飞控上做了接口设计,批量生成发动机,再串联测试。”这样的好处是成本最低。

5月8日,OS-X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首飞发布会在重庆两江企业总部大厦举行。该火箭长约9米,总重7200千克,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42千米,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约5分钟,飞行距离273千米。

发布会上,舒畅显得信心十足:“我们第一次发射是有成功保证的。”据介绍,“OS-X是测试类型,之后就是M系列。OS-X系列是单级不入轨的火箭,M是入轨火箭,OS-X主要测试飞控系统和发动机。通过这些技术的研发,舒畅认为,中美商业火箭之间,差距并没有想象的大。

“我们主打500公斤级别的微小卫星,这是个错位竞争。”舒畅说,“假设工业技术是类似的,那么SpaceX是2002年成立的,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差距就是13年。但是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把以前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给避免,应该能把这13年缩短到5到10年。”

对比猎鹰重型,OS-X火箭只能算“小弟弟”,但对于国产产业来说,“这是中国私人公司第一次造出了自己的火箭、第一次在政策上走通、第一次在资本上投入、会获得一定的估值上的回报,这些全都是第一次。而且这对于培养团队的信心,包括培养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技术人才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意义。”舒畅说。

“我不是中国马斯克,我是一个愿意做点事的商人。”这是舒畅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中国私人航天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探索,中国私人航天事业才刚刚上路。

民营航天新势力

蓝色起源(BlueOrigin)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旗下的一家商业太空公司,2000年成立,已经拥有了近600名员工。主营业务是火箭发射,开发可回收火箭和太空旅游业务。今年4月30日,蓝色起源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再次成功发射并回收了“新谢泼德(NewShepard)”亚轨道飞行器。该公司还计划在2019年之前将首批游客送入太空。

RocketLab成立仅仅6年的初创企业,今年1月,RocketLab成功将火箭送入空间轨道,并部署3颗卫星。SpaceX的方向是开发可回收利用的大型火箭,而RocketLab则是希望使用3D打印等成本较低的方式制造小型火箭。该公司所生产的小型火箭,旨在满足人类对小型人造卫星部署的需求。

OneWeb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是卫星网络。Oneweb的创始人名叫格里格·维勒,是卫星通信界的名人,Oneweb之所以出名,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赢得了软银、高通和可口可乐等公司的青睐,纷纷为其注资。

Bigelow1999年连锁酒店大亨罗伯特·毕格罗成立商业空间站公司Bigelow。主要开发充气太空舱。Bigelow的充气式太空舱在火箭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会自动充气并伸展至一个小型休息舱的大小。此后,该充气式太空舱会停留在国际空间站两到三年,以供宇航员不定期停靠用。

中国的SpaceX们

蓝箭空间科技

成立时间:2015年

创始人:CEO张昌武;CTO吴树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任宇航系统高级工程师。

主营业务:运载火箭研制和运营

融资:B轮2亿元、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2亿元

翎客航天

成立时间:2014年

创始人:90后胡振宇

主营业务:航天系统产品研发与制造,运营初期以新型探空火箭作为主要产品

远大目标:希望实现星际载人移民,通过飞船与火箭,让人类的文明可以在宇宙其它角落繁衍生息。不过,这些豪言壮语并未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

驭龙航天

成立时间:2012年

创始人:卢驭龙,95后,曾参加过《中国达人秀》

成绩:2016年2月4日,发射升空一枚号称国内私人航天史上第一枚大型液体火箭,直径300毫米,长度5米,重量100余公斤。有人评论:这个没有箭体数据,没有发动机详细信息,也没有遥测的火箭,只是一个大号“蹿天猴”。

摘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