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嵚
中国古代野史演义里一个常见的豪横桥段,就是“炫身高”。
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但凡牛人出场,都要报身高。白脸曹操身高七尺,爱哭的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猛张飞身高八尺,红脸汉子关羽身高九尺。出场没多久就领盒饭的华雄,同样有九尺高。按照现代标准,哪怕最矮的曹操,身高也达到2.3米,放篮球队里可以做中锋。“身长九尺”的关羽,身高更是近3米,“温酒斩华雄”那一仗,等于是两个“三米大汉”在血拼……而放在正史记载里,许多古代人物的身高,也是让人一换算就吓一跳:比如《史记》里的西汉开国功臣郦食其,出场时就是“年六十余,长八尺”。这何止是个“高阳酒徒”?简直是个巨型大汉。周游列国的孔夫子,也是个“九尺有六寸”的大汉。也就是说,如果把古代名人组个团,那就是个能碾压篮球明星的“巨人团队”。
这震撼一幕,也让很多“历史票友”发出“古人个子真高”的感叹。有些好事者还开启“沉痛反思”模式,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变矮了”。相关的奇谈怪论,多年来衍生不断。
不过,古代的度量衡换算,其实和现代出入颇多。比如秦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这么一换算,许多古代名人们看上去无比豪横的身高,也就大大缩水:曹操1.6米,刘备1.73米,张飞1.8米。倒是关羽、华雄、孔子等人,拥有着2.07米以上的身高,即使放在今天,也算是巨人。
而比起正史、野史里记载的数据,真实的古代中国人身高又是什么样的?首先比较准确的,就是考古数据。以北京西屯墓地的考古数据为例,当地共发掘出从汉代至明清年间的400多座墓葬。以墓葬里的人骨标本推算:此地汉代男性的身高在1.44米到1.54米之间,即使是相对较高的清代男性人骨标本,其身高也只在1.59米到1.6米之间。即使是《三国演义》里“比较矮”的曹操,放这里都称得上高。
如果放在全国范围看,以20世纪80年代国家考古部门的权威数据:中国各地秦汉墓葬里的人骨标本,平均身高约为1.66米,而隋唐宋元明清的墓葬里,这一数据则为1.67米。相比之下,1979年至1980年,中国18岁至25岁的城镇男女青年,平均身高分别为1.7米和1.59米。单看这个对比就可以说,“中国人变矮”是个伪命题。
那这些考古成果,又能否代表古人的真实身高呢?同样能生动说明古人身高的,还有古代军队的征兵标准。
在历朝历代的古代军队里,身高常常是硬性条件。比如战国时代的战车兵和骑兵,对于身高都有严格要求。《六韬》里记载说,当时的战车兵必须“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也就是身高“七尺五寸”且40岁以下的士兵。骑兵则要“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可见除了要强壮能跑,“七尺五寸”同样也是硬标准。那“七尺五寸”又是多高呢?按照秦汉时代的度量衡,换算过来约为1.73米。
发展到“国家养兵”的两宋年间,那些享受着优厚待遇的“大宋禁军”,入选时的硬性条件同样是身高。宋朝禁军的身高,从“五尺五寸”到“五尺八寸”分为5个等级,以宋代度量衡换算,也就是在1.71米到1.8米之间。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的军队,也基本沿用了这个选兵标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坑里,兵马俑的平均身高,也在1.77米左右。
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1.7米,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那这样的身高水平,放在同时代的世界上又是怎样的呢?明末造访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文集里就认为中国不但“远比欧洲富裕得多”,中国人的身高也“较我们(欧洲人)高一些”。哪怕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多国的征兵标准依然是1.66米,低于中国宋代禁军征兵标准。1889年波兰军人的平均身高,更是只有1.62米左右。
甚至这“身高问题”,还成了近代中国对外战争里的沉痛注脚:1895年的甲午战场上,当清朝陆军被日本陆军打得全线崩溃时,日本随军记者还嘲讽说“清军个头很高,但完全不使用白刃战,每到白刃战,他们都……一溜烟逃跑”。1900年,当八国联军肆意蹂躏北京城时,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还在北京各处城门派遣医官,对过往中国人强行进行体检,结果却让他震惊:95%的北京男性市民,在身高与健康状况方面,都符合德军的入伍标准。
也正是这一结果,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的信里,做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我们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民,不能视其为已经衰弱的,或者是已经失去德行的人,他们仍然充满生气,勤俭巧慧……”
但是,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身高对比”,差距迅速拉大。在经济民生严重困顿,老百姓营养水平严重低下的旧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度只有35岁,医疗救治也严重落后。在苦难的时代里,人民的身体素质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比如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人,在当时的英美“盟友”眼里,一大形象就是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1943年时,国民政府曾送1800名新兵到兰姆伽(中国驻印军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受训,结果竟有68%的士兵因体格不达标而被淘汰。这还是号称优中选优的“中央军”,普通老百姓的营养水平可想而知。曾经有民国学者做过统计,单是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14岁左右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竟比10年前的同龄人矮了5至8厘米。
反而是同时期的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經济的发展和营养水平的提高,国民身高也突飞猛进。以西方学者的统计,从美国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提高了8厘米。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欧洲男性的平均身高更提高了11厘米。我们关于“欧美人身材高大”的印象,基本都来自这一时期。
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其实也在快速变高。以《柳叶刀》杂志的统计数据,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近9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近6厘米,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更冲到了1.75米,排名东亚第一。可以相信,这样的变高,依然在快速进行中。
“中国人有没有变高”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生理问题,更是古代生活水平的写照和近代中国多少兴衰记忆的生动缩影。
(丁强摘自微信公众号“朝文社”,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