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4
5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电影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好莱坞,其电影文化的影响直接辐射到内地。在许多港产片中,经常有发生在茶餐厅的桥段,港式茶餐厅文化作为香港文化的一种符号,通过影视作品被大众所认识。
茶餐厅在被誉为“美食天堂”的香港,几乎点缀了每一条大街小巷。在世界各地的美食家眼中,港式奶茶就是香港茶餐厅的灵魂,是下午茶时光不可或缺的美味,如再加上一件蛋挞,便是完美组合。
“下午茶”的概念是英国殖民者带到香港的,和华人在早上喝茶的习惯不同,英国人习惯在下午3时左右,享受西茶之馀,再佐以西点,而味道较好价钱又便宜的锡兰(斯里兰卡)红茶是他们的首选。为使红茶入口更香更滑,英国人习惯在红茶里加淡奶和砂糖,这便是香港奶茶的原型。后来,经过香港人的重新演绎,港式奶茶喝起来茶味更加浓郁,奶香更加悠长。
其实,战前的香港一直流行着喝南洋咖啡,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人才开始爱上奶茶。当时大部分的食肆为了节省成本,都是用大水壶煲茶,因为茶叶被反复的煲煮,所以冲出来的奶茶味道普遍较为苦涩。
丝袜奶茶的首创者林木河,为了调出味道适宜的奶茶,想了不少办法。他先是找来打铁师傅,用铜打制出体积较小的茶壶,取名“手壶”,之后其妻用做棉袄的毛布自制茶袋,用来隔离茶渣和茶水。冲制奶茶时,先把装有锡兰红茶的茶袋浸入盛有开水的茶壶内,让茶叶在茶壶内焖数分钟(称为焗茶),然后把第一泡的茶水倒入空壶中,再把空壶中的茶水冲回盛有茶叶的茶壶内,如此来回撞击八九次(称为撞茶),便可冲出一壶合格的“茶胆”。客人光顾时,先将浓淡相宜的淡奶置于杯中,再冲进一直在炉火上预热的“茶胆”,这样一杯正宗的丝袜奶茶便制作完成了。
反观奶茶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没有用到丝袜,为何称呼它为丝袜奶茶呢?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据林木河回忆,他与妻子及一名伙计于1952年在中环摆花街开设兰芳园大排档。当年小小的排档,每日下午总会吸引附近的码头工人光顾,工人看见他将茶水用个袋子冲来冲去,觉得挺好玩的。时间长了,茶袋由白色变成了咖啡色,看起来极像丝袜,工人们误以为林木河是用丝袜冲奶茶,以后每次下单时都会大叫“来一杯丝袜奶茶”,丝袜奶茶由此得名。2014年8月,港式奶茶正式成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40年代,蛋挞出现在香港的饼店,50年代开始进驻香港大小餐厅,初时茶餐厅制作的蛋挞都比较大,一个蛋挞便可以成为一个下午茶餐。
“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蛋挞的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然后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的蛋浆,最后放入烤炉烤制成熟。新鲜烤出的蛋挞拥有一百多层挞皮,酥脆可口,内层渗出清淡奶味的黄色凝固蛋浆,嫩滑细腻。而葡式蛋挞则口感松软香酥、内馅丰厚、奶味蛋香浓郁,其焦黑表面(焦糖)是其特征。
(责编:焦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