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道教名山述说道教故事

道教名山述说道教故事

时间:2024-11-08 02:22:19

1

2

3

4

5

6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道教名山100多处,从三皇五帝到文人骚客,从君王大臣到凡夫俗子,在这里留下了或喜、或悲、或怒、或怨的美丽传说,道教名山也因此充满了灵性。在此,我带您去领略一下道教名山的风采,倾听它们叙说的道教故事。

湖北武当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相传上古时真武在此得道飞升,历代有众多道士隐居在此,近百处道教建筑遍及武当山。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也是武当山的象征景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旗峰下是被明永乐皇帝封为“紫霄福地”的紫霄宫,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南岩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曾在南岩修道。复真观又名太子坡,相传为真武大帝15岁入武当山修炼之初的居所,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除古建筑外,武当山还有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四大道教名山”中的四川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相传汉顺帝汉安二年(143)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创立五斗米教,即“天师道”(又称正一道),并在此羽化,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天师道的祖山。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名丈人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名为青城山。这里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全山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保存的10余座道教宫观。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30代孙“虚靖天师”像。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龙虎山也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于江西鹰潭市。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道,“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遂成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第四代孙张盛始在龙虎山定居,其后裔世居龙虎山,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至今承袭63代,历经1800余年。在鼎盛时期,各种宫观道院林立,规模宏大,自古就有“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的美誉,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道教传播中心。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张道陵修道之所,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一回为“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就是上清宫内伏魔殿中的镇妖井走出36天罡、72地煞,演绎出一部惊天动地的农民起义故事。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齐云山亦位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云游道士纷纷而来。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龙虎山嗣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祷、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的圣地。现存宫观殿宇及亭台楼阁10余处,均为重修,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的道士、唐朝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直径达2.3米。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住在洞中,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

闻名于世的五岳也留下了许多道教遗迹,因历代皇帝的登临、道观宫宇的耸立、居士信众的香火、文人雅士的咏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形成不可撼动的尊崇地位。

东岳泰山,道教视其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为36小洞天之第2洞天。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其它道教胜迹有王母池、碧霞祠、斗姆宫和岱庙。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王母池道观建于魏晋时期,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宋真宗封泰山时,晋封泰山老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创建碧霞祠,供奉的碧霞元君成为道教信徒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描绘东岳泰山神出巡的情景。7

8

9

10

11

12南岳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和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相传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死后葬于此,被尊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峰上建有祝融殿,又名老圣殿,以祀祝融火神。衡山72座峰峦如展开的双翼,主峰祝融峰则如昂首天外、引颈高歌的鸟首,远望气势宏伟,近看秀丽多姿,故有“南岳独如飞”之称,是神仙羽客栖居修炼的胜地,为36小洞天之第3洞天,号“朱陵太虚洞天”。此外,72福地中的23~26福地均位于衡山之中。汉魏时著名道士魏华存曾居衡山修炼有成,被尊为衡山夫人。南岳太庙在衡山南岳镇,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唐朝开元十三年(725)修建,明朝末年寺庙在战火中被烧毁。清光绪八年(1882),建筑群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建,因此也有“江南小故宫”之称,是我国五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南岳太庙佛道共存,东侧为8个道观,西侧为8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

西岳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道教称其为36小洞天之第4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华山五峰中的西峰名为莲花峰,流传着神话《宝莲灯》中三圣母之子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南峰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曾隐居于此。中峰为春秋时隐士箫史和秦穆公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的隐居之地,故名玉女峰。西岳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光初年(前134),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岳华山神少昊的场所,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形似北京故宫,素有“陕西故宫”之誉。正殿灏灵殿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进出老君山景区的唯一通道“老君犁沟”,传说是太上老君过此处,见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间犁成这条山沟。13

14

15

16

17北岳恒山,是五岳中最高峰,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先后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道教称为36小洞天之第5洞天,号“太乙总玄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为秦汉时著名方士,曾于此山修道,后又点化其弟茅固、茅衷,均得仙道圆满,3人皆被上清派奉为祖师,尊称“三茅真君”。古代神话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并终老山中的。在果老岭一块光滑的陡石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的蹄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而建,以“奇、悬、巧”著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中岳嵩山,道教称其为36小洞天之第6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据史称,秦始皇笃信神仙,曾在嵩山上立伺祭祀岳神。唐宋时期,道教十分兴盛,神仙信仰体系已经趋于完备,中岳大帝作为道教的崇拜神之一,在帝王的奉祀下正式定型。仙人浮丘公、王子缙、鬼谷子等曾在此隐居,道教高真寇谦之、司马承祯、丘处机也曾在此修道传教。中岳庙创建于秦代,称“太室祠”。西汉时,武帝游嵩岳,中岳庙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相传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另有集儒、释、道三教文化典型代表的嵩阳书院,前身为佛教寺院,曰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公元七世纪初,隋帝改梵刹为道观,名叫嵩阳观。

黄山,秦代称黟山,因传说黄帝曾在山中修身炼丹,故唐天宝元年(747)诏改黄山。自古以来,黄山便布满了道教的踪迹,关于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广,至今还留下许多与神仙故事有关的峰名,如轩辕峰、飞来石、炼丹峰、天都峰、蓬莱仙岛、仙人晒靴石、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每一座峰都有一个精彩动人的道家故事。天都峰意为天上的都会,是各路神仙聚集的地方。蓬莱三岛,相传唐玄宗与爱妃杨玉环死后,阴魂受道士指引而在此相会,过上了恩爱的生活。飞来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的仙家之物。

崂山,古代又称牢山、劳山、鳌山等,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至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秦始皇的东巡、汉武帝的两次亲临幸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都与仙道的活动密切相关。著名诗人李白和宫廷军师李筠一起云游崂山,将宫廷音乐曲牌传给崂山太清宫的道士,成为太清宫沿用至今的早课经韵曲牌。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香火鼎盛,从者云集,使崂山成为盛极一时的道教名山。在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崂山道士》。

三清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之一,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摩天柱地,峻拔巍峨,犹如道教所奉三位天尊(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自东晋葛洪“结庐练丹”于三清山,便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盛誉。三清山的兴衰沉浮,也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自宋代尤其是明代以来,三清宫等道教建筑依山水走向,顺八卦方位,将自然景观与道家理念合一,方圆数十里,道风浓郁,道境昭然,玄谜隐奥,有天下第一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有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岩,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老君造像还有个传说,据明代史学家何乔远的《闽书》记载:“老子李耳骑青牛由楚入闽,不知所踪。”坊间则传言: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由楚入闽,至清源山羽化成仙,坐化成“老君岩”,青牛奔向后山至清源洞下化为青牛石。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亦名匡山、匡庐,以史前匡氏兄弟在山中修道,结庐而居,得道升天而得名,很早以来就是神仙方士活动的重要场所。吕洞宾亦得道于庐山,扬名于庐山,足迹遍及庐山南北。唐代李白曾5上庐山,遍历山中胜景,寻仙访道,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庐山五老峰,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5位老翁而得名。相传,五老峰是青灵始老天尊、丹灵真老天尊、黄灵元老天尊、浩灵素老天尊和一灵玄老天尊携《河图》《洛书》藏经授典的隐身之所和研卦修行、传经布道的地方。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山也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甘肃崆峒山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此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安徽天柱山则是历代仙家羽客争相登临栖身、精思修真、修炼不老之术、采集灵药炼制仙丹的灵山妙境。

福建武夷山荣列道教36小洞天之第16洞天,许多景点都是以道教文化的特定词汇命名的,每一景点都有一个体现着道家文化精神的神话传说。

江苏茅山被道家列为72福地之第一福地,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前44),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

辽宁千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建筑精美的无量观和著名的仙人台及石制棋盘,相传有仙人乘鹤飞来,在台上对弈。

(责编:黄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