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像一颗滚石

像一颗滚石

时间:2023-12-02 04:50:30


   
    袁越
    滚石是摇滚乐的经典图腾,不仅因为英国出过一支名叫滚石的摇滚乐队,更因为鲍勃·迪伦写过一首以滚石为名的摇滚歌曲,《像一颗滚石》。
    这首歌的灵感来自迪伦1965年的英国巡演。当时迪伦只在民歌圈有些名气,却被英国娱乐界当成流行歌星,这让迪伦感到很不舒服。他经常在记者会上跟迂腐刻板的英国记者斗嘴,这些举动被一个名叫彭尼贝克的独立摄影师拍了下来,这就是后来那部被奉为音乐纪录片鼻祖的《别回头看》。
    迪伦讨厌英国记者审问式的采访,对配器简单的民歌演唱方式也感到乏味,觉得这个世界没人理解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了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回到美国后,迪伦把自己关进位于伍德斯托克的家中,用打字机写了一首长达6页的诗歌。一开始诗中充满了愤怒,可迪伦写着写着口气就变了,他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感到骄傲,孤立无援让他感到自豪。最后这首诗成了迪伦对这个不理解他的世界的一种报复,他仿佛在说:我要告诉你们的事情你们不理解,但这绝不是我的错,没准儿被蒙在鼓里对你们来说还是万幸呢。
    这首诗本没有名字,迪伦也没打算把它变成一首歌。几天后迪伦独自坐在钢琴前,突然想到了一句歌词:“那是种什么感觉……”他试着为这句歌词配上旋律,却越弹越有灵感。最后他以那首诗为蓝本,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像一颗滚石》。歌词虽长,但最核心的其实就是副歌里的几句话:
    那是种什么感觉,
    你无家可归,
    你默默无闻,
    像一颗滚动的石子?
    从语法上讲,这段副歌是一个问句,但其实它更像一句警告。迪伦根本不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只想让每一个听者扪心自问:你终于要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有什么感觉?在那动荡的1965年,在那个长者与年轻人之间越来越缺乏理解的1965年,在那个传统价值观被新一代抛弃的1965年,每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都会被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问住,就像被一声响雷击中。
    写好后,迪伦迫不及待地找到音乐制作人汤姆·威尔逊,要他找几个伴奏乐手,并于1965年6月15日去了位于纽约第七大道的哥伦比亚一号录音棚录音。威尔逊原本是个爵士乐制作人,对摇滚乐也很熟悉,当时正在尝试为迪伦的民歌添加摇滚伴奏。第一天的录音进行得很不顺利,大家一直找不到迪伦想要的那种感觉。在做了5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迪伦以嗓子不舒服为理由宣布放弃,大家决定第二天再来试试。
    威尔逊的朋友艾尔·库珀知道了这件事,请求威尔逊让他也去录音棚试试身手。当年库珀只有21歲,是个刚来纽约闯荡的年轻人。他自视甚高,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客串一次棚虫(特指录音棚伴奏乐手)绰绰有余。
    第二天纽约下起了小雨,库珀早早地来到录音棚,从琴盒里拿出自己心爱的电吉他,插好插头,开始活动手指。他是迪伦的歌迷,自然想好好表现一下。不久,棚虫们纷纷就位,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又过了一会儿,门外进来两个人,一个是迪伦,另一个是个只比库珀大一岁的年轻人。此人有一头鬈发,没有胡子,看上去比库珀还年轻。库珀后来知道他叫迈克·布卢姆菲尔德,是来自芝加哥的一名布鲁斯吉他手。令库珀惊奇的是,此人手里拿着的那把半旧的芬达吉他居然没有琴盒,雨已经把琴打湿了。只见他随手拿来一块破抹布把琴擦干,插上电,活动了一下手指,然后自顾自地弹了起来。不一会儿,库珀默默地站起身,拔下自己吉他上的插头,悄悄地退出了录音室——他知道,今天轮不到自己弹吉他了。
    又过了一会儿,威尔逊也来了,录音正式开始。大家又尝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理想,于是威尔逊命令风琴手改弹钢琴,想试试效果。库珀望着那架空下来的电风琴,心里直痒痒。可他一毛遂自荐,威尔逊就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你根本不会弹风琴,别瞎捣乱!”不一会儿,威尔逊出去接电话,库珀再也忍不住了,便偷偷溜进录音室。他确实不会弹风琴,摆弄了好一阵子才终于发出了声音。这时威尔逊回来了,他一声令下,大伙又开始演奏起来。库珀硬着头皮按下琴键,他一开始只是规规矩矩地按照一般音乐和声的规律弹,渐渐地他胆子大了起来,加上了一些即兴变化。一曲终了,回放录音时,迪伦似乎听到了什么他喜欢的东西。
    “把风琴的音量调大一点儿!”他大声命令威尔逊。
    “那个家伙根本不是风琴手。”威尔逊回答,同时狠狠地瞪了库珀一眼。
    “别管他是谁,把风琴的音量调大!”迪伦命令道。
    一曲放完,迪伦说:“行了,就是它了。”
    就这样,摇滚史上最出色的一首单曲诞生了。虽然里面的吉他、鼓和贝斯都非常出色,但库珀的那段有如神助的风琴伴奏最吸引人,成为这首歌的标志性元素。
    迪伦认可的此歌版本长达6分多钟,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被迫将其分成两半,分别录在一张45转单曲唱片的A面和B面。
    这首歌很快就在排行榜上上升至第二位,成为迪伦自己唱的第一首货真价实的热门歌曲。从此,迪伦的名字才真正地从民歌圈子里走了出来,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位乐评人后来回忆说,他有一次去参加迪伦的演唱会,一个听众来晚了,当时迪伦正好一个人在台上演唱民歌。
    那个人听了一会儿,不解地问身旁的这位乐评人:“请问,台上的这位是谁?”
    “你是来听谁的演唱会的?”这位乐评人好奇地反问。
    “鲍勃·迪伦,唱《像一颗滚石》的那个人。”
    这段小插曲让这位乐评人相信,迪伦的听众群终于扩展到民歌圈子之外了。还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西蒙和加芬克尔合作的那首《寂静之声》的第一版是一首木吉他伴奏的原声民歌,出版后应者寥寥。唱片公司让威尔逊想想办法,威尔逊刚好录完《像一颗滚石》,便让那几个棚虫晚走一会儿,顺便为《寂静之声》配上电吉他和打击乐。没想到这次改编效果极好,这首歌居然红了起来,最终登上了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宝座,比《像一颗滚石》还高一位。
    不过,最终还是迪伦笑到了最后。《像一颗滚石》被美国著名的摇滚乐杂志《滚石》评为史上最佳摇滚单曲,迪伦本人也凭借自己的作品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当年手写的歌词手稿在苏富比拍卖行以2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成为有史以来价格最高的摇滚乐手稿,没有之一。
    (照日摘自《爱乐》2022年第1期)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