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网上精神家园的打造者

网上精神家园的打造者

时间:2024-11-08 01:52:39

□钟边

杨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出身,曾担任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后担任光明日报记者、编辑,信息化周刊主编,现任光明网总裁兼总编辑。在他的带领下,光明网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的大幅提升,Alexa国际网站排名进入全球前列,并获得全国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光明网期间,杨谷主持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新闻出版平台、光明日报全媒体采编发平台等项目建设;开创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目标的新型理论宣传形式“光明博客”,集中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建、公共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两会报道中探索全媒体记者“特种兵”战术,通过VR、全景相机、4G手机、客户端等软硬件装备,武装了一批具备全媒体采访能力的“特种兵”型上会记者,以卡通形象“小明”统领融媒体报道,创新了炫融直播、微沙龙等多种传播形式,推出了炫融特刊等一批精品融媒体作品,走出了一条融媒体用于重大活动报道的新路,有效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感染力;带领团队,创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融媒体工程,结合传统媒体、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传播手段的使用,研究在互联网上提高核心价值观传播力、影响力的方法,提出改进核心价值观传播效率的解决方案,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标杆性活动。

光明网不仅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还是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十余年来,光明网继承了光明日报在教科文卫理等领域的优秀传统,在依托光明日报社丰富资源和影

响力优势的基础上,在新媒体领域开拓创新,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我刊此次专访杨谷总裁,探讨在互联网新技术迅猛发展、媒体快速融合的背景下,光明网是如何呈现“文化人,天下事”这样的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的。

记者:请问光明网的具体定位和建设理念是什么?

杨谷:光明网创办于1998年1月1日。作为党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知识分子的新桥梁和新纽带,光明网定位于“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权威思想理论文化网站”,力图充分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和丰富的传播平台,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成为网络舆论阵地,特别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中坚力量。

光明网结合中央对光明日报、光明网的定位和自身的优势资源,提出了“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的具体建设理念。其中“新闻视野”体现的是光明网的中央网络新闻媒体属性,秉承光明日报的新闻态度和价值取向;“文化视角”体现的是光明网立足知识界、服务知识界的定位,体现光明日报的文化品格和情怀;“思想深度”体现的是以思想理论文化为特色的光明网与其他中央网络新闻媒体的职能区别;“理论高度”体现的是光明网对精益求精、推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懈追求。

记者:为什么将光明网定位为“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光明网在内容建设中是如何构建这个精神家园的?

杨谷:众所周知,《光明日报》是针对知识界、文化界,针对知识分子的报纸,与知识界、文化界、理论界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过,《光明日报》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到了网络时代,为了用更先进的通信工具把《光明日报》和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延续下来,作为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网站,光明网的定位就是“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与知识界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例如今年5月5日,由光明网和中国出版协会共同主办的“出版头条”客户端在京发布。“出版头条”聚焦出版行业,主要服务于出版业的信息沟通,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社长胡守文主持这项工作,《中华读书报》前总编辑庄建负责文字把关。胡守文和庄建都是在出版领域中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光明网专门做出版的客户端,不仅因为光明网与知识界、文化界、理论界天然的血脉原因,还因为光明网在互联网新技术积累方面的成果显著。两者结合,使得我们能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来为全国的出版行业服务,也很好地体现了光明网作为“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的定位。

记者: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光明网这个网上精神家园对知识分子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杨谷:光明网的具体做法是做垂直的影响。例如核心价值观的宣讲,面向比较广泛,我们就分成不同地域去做,或者不同话题、不同专业领域去做。

比如在卫生领域,从新中国成立到《健康报》创刊之前,整个卫生领域能看到的报纸只有《光明日报》,老的医务工作者对《光明日报》非常有感情。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来加强与卫生领域的知识分子的联系。例如“年度十大妇幼天使”评选活动,影响非常大。光明网找出妇科、儿科医生的感人事迹,在网上进行展示,通过线上投票、线下访谈等方式结合来做这个活动。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各地医院的妇产科爆满、各地儿童医院爆满,社会对妇科和儿科医生有很多抱怨,而他们的声音很难传达出来,职业自豪感这些年来不是很高,精神压力非常大。针对以上情况,光明网就搞了这个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现在“年度十大妇幼天使”评选活动已经成为卫生领域的热门活动,每次活动各大医院的院长都来捧场,因为社会的认可对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院长亲自为本院医生站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持。这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为缓解医患矛盾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又如全国“寻找最美接种医生”活动,也是在全国有影响的评选活动,参与推荐的接种医生共有几十万人,可以说是深入到了村这个级别。“寻找最美接种医生”活动自2015年11月启动,光明网记者到黄土高坡、藏族聚居区等艰险的地方拍摄接种医生的生活场景视频并展示在网站上,供网友进行投票。这个活动把接种医生艰辛的工作实际反映出来,一下子就影响了几十万的接种医生,非常受卫生界的欢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等相关领导很肯定这个活动。

在科技领域,《科技日报》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创办。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基本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所以与《光明日报》的感情非常深,尤其是钱学森、王选等老科学家。2015年6月,光明网承接了中国科协的“科技名家风采录”项目,这使得光明网把《光明日报》和老科学家的联系重续了起来,社会影响非常大。这些老科学家对《光明日报》和光明网非常信任,我们专门成立了科普专家委员会,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今年我们还获得了整个科普领域最高的荣誉——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在科技领域,我们抓住了宣传和科技工作者这个纽带,使得光明网和科技领域知识分子的联系在网络时代加强了。

无论医务还是科技工作者,都在光明网找到了一个心灵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记者:为什么将光明网定位为“权威思想理论文化网站”?光明网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实现这个定位的?

杨谷:2010年,光明网成为了中央的重点新闻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有各自不同的侧重领域,而光明网从成立开始,中央就把它定位为思想理论文化网站,与《光明日报》多年的积累完全对应。

光有这个定位是不够的,如何来实现呢?目前,从全国的思想宣传工作来讲,最核心的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这些年,光明网坚持以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叫“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2014年5月,光明网在中宣部的直接指导下,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建设。根据中宣部领导的要求,活动内容立足核心价值观阐释,遴选对核心价值观有准确把握、善用情感元素打动听众的专家和来自基层、善于讲述一线实践经验的民间专家,进行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截至2016年7月,“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已举办43场。

光明网在这个活动中创造了一个宣讲核心价值观的新模式,其特点是:首先,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现场传播与多重传播,进行立体化传播。例如,在活动前,《光明日报》刊出活动预告和演讲嘉宾的小传,在光明网论坛和微信公号上征集网友关心的问题。在活动现场,通过“光明云”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在光明网和客户端上流畅的视频直播,并使用微博、微信进行互动。最新的一次我们是和新浪微博合作,当时在社会热门话题排名第七,通过新浪微博观看的观众就有200多万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活动后,发动各大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进行相关报道,其中《光明日报》不仅发表一篇长篇报道,还把专家的演讲实录刊登出来;光明网则推出剪辑后的演讲专题片,形成第二波、第三波的涟漪效应。不少地方把专题片作为当地的中心组学习材料。其次,根据网友的兴趣和当前大事件,整合核心价值观宣讲资源,重视互动和现场效果。每一次活动,光明网都要做细致的网友调研,了解当前网友关心的热门话题,了解网友乐于接受的演讲人。根据网友倾向,整合核心价值观宣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中选择效果最佳的演讲主题,在此基础上,在全国各行各业寻找合适的演讲人。在演讲人的选取上,有王蒙这样的著名文化大家,有徐光春、叶小文、李君如这样具有深厚学理的领导同志,有乔良、张维为、公方彬、戴旭、尹韵公、韩庆祥、查庆九、李汉秋、胡彬彬等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学者,有刘彭芝、丁晓兵、薛晓峰、王兆宇、翟风竹、罗钾创业团队、浙江麻风病医护人员、保定学院支教团队等基层践行典型。演讲人既始终保持高水准,又在相关话题上符合广大网友的期待。再次,精心匹配演讲者和演讲主题、演讲地,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例如,请徐光春同志在河南淅川这个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宣讲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南“移民”精神,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共鸣;请戴旭教授在齐齐哈尔做以“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正好齐齐哈尔在活动当天举办抗联纪念活动,结果这场讲座成为当地最重头的活动;请徐小跃教授去重庆忠县讲解核心价值观里面的“忠诚”,正好与忠县的“忠”特别契合,活动后忠县县委书记和县长聘请徐小跃教授为忠县首席文化顾问。

光明网之所以能做好这个活动,和本身具有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关。光明网还在网站首页设立核心价值观专区做宣传,把网友“倒流”到宣传活动中去,有效增加访问人数。我们注重从内容的定位、编辑制作、传播几个方面来做,从线上线下联动来做,使得这个活动被刘云山同志誉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标杆性活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还被写进了《2016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要点》,主办单位变为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具体承办单位为光明网和中国伦理学会。

这个活动对光明网的好处,在于丰富了光明网的思想理论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宣传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光明网在宣讲时不是纯粹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理论的阐释,符合中央领导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落细落实落小的要求,也使得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光明网本身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以一个国家级重要工程的方式、载体来宣讲,也促进了网站自身内容的建设,几个方面相得益彰。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各种互联网新技术。请问您是怎么看待网站内容建设和互联网新技术的关系的?

杨谷:我们始终是两条腿在走路:一方面,把已有的思想理论文化积淀利用好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从不断变革的互联网技术创新里面汲取营养、汲取经验,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在网络时代走在前端,否则哪怕内容、思想再好,也无法影响广大网友。

光明网建网之初的思路就是不断鼓励领略新的技术,特别是新的传播方式,要勇于尝试。我认为,时代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近几年整个传媒业的变化非常大,从纸媒兴起到衰落,都是技术变迁的结果。而且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越变越好。媒体人如果漠视技术的变迁,就会被技术进展的浪潮淘汰掉。

很多新闻界的同行,身经百战,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延伸中,在内容的把控方面不会有问题,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和技术建设有关的,这是我很想强调的一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忽视了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具体包括:

第一,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像小米手机的内核每周迭代两到三次,进行更新。这就意味着研发和技术更新是随时随地在进行的,与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投资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按照传统媒体的规程,预算、立项、招标、采购全部下来要一年左右,这还没开始研发,采购到的可能是几年前的东西,而新媒体是用的一周前甚至几天前的东西,所以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胜算可能,不具备先进性。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上,竞争规律完全就是用户体验至上,如看新闻时是否流畅、画面感是否好,受众是用大拇指来投票的。传统媒体的体制与互联网发展规律匹配不上,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如收购56视频网站那样的失败,传统媒体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浪涌式的传播。网络新闻传播规律是浪涌式的,不可预测,网络新闻的传播如果不形成大的库容能力和接纳能力,网站就会收不到钱甚至会赔钱,访问人数多了反而变成灾害。那么如何把波浪接住?把洪水变为电能?很多体制内的网站没有应对措施。按照过去的做法,提前按100万人、1000万人设计,这样的投资有可能有失误。按1000万人设计比按100万人设计,投资基本要翻好几倍,但投资未必很快收得回来,很可能投了很多钱,结果设备闲置,过几年技术一更新,这投资就打水漂了。“云计算”这样的互联网新科技可以很好地解决浪涌式传播的问题。光明网通过“光明云”技术架构,来支持、形成一个可伸缩的服务能力。新闻阅读者的波浪来的时候,光明网通过“云”把运算能力扩大,把带宽服务能力扩大;人少的时候,光明网则按使用量付费,就像租房一样。这样一来,光明网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把波浪变成了财富,从原来的一二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每年收入有1.3亿多,利润有4000多万,超过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利润。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运用“光明云”新技术,还希望面向整个媒体行业提供“云计算”的服务。我们专门有一个融媒体中心,大概有50来人,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记者:光明网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唯一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除了中央赋予的重要地位外,它的权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谷:在思想理论阵地,“有为才能有位”,我想以最近获得中央网信办肯定的《学习时刻》栏目为例来说一说。《学习时刻》栏目定位于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今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请了一批全国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来座谈。当天上午开的座谈会,下午我们就开始跟这些专家联系,当时就联系到了四五位,包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到7月18日为止已经做了六期。这些专家都是习总书记请去座谈的权威专家,都是中央认可的专家,而且紧扣当前宣传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不管是专家还是所谈内容,肯定是权威的。我们在栏目制作中采取了十分新颖的报道方式——微视频(短视频)的方式,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再配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宣传效果很好,非常适合在微信、微博上传播,大家看起来也不会累。这样,在具体制作中体现了我们的理论性、权威性、传播性。中央网信办看这个栏目比较好,主动要求和我们一起来合办这个栏目。

记者:请问光明网是如何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质量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

杨谷:具体来说,我们先把思想理论方面宣传的逻辑架构建起来,对重要工作进行整体布局,这样就有了初步把握。第一,通过学术频道搭建学术平台,打好大学术的根基。学术是更宽泛的思想理论,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包括整个哲学和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为学术搭建大平台,打好大学术的根基,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第二,将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密切的内容归入理论频道。理论频道包括领导干部的理论讲话、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媒体的理论方面的动态等。与前面提到的学术频道相比较,学术是讲究自由的,学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擅长、感兴趣的领域做研究,这个研究和当前可能有很密切的联系,也有可能没有联系。例如20年前研究中国南海,就是一种学术研究,当时看不出有什么具体诉求,到现在就上升成为一个国际热点问题。而和当前工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些学术作品,我们就把它们放入理论频道里面。第三,重视评论工作,开设评论相关频道和栏目。例如,针对时势的评论,我们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一般都在千字以内,对当前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进行点评。其中的品牌栏目《光明网评论员文章》,关注热点,析事明理,解释疑惑,两获中国新闻奖,这个栏目的稿件我每天都审看。又如,针对当前热点领域的评论,我们也开设了具体频道,如文艺评论频道。当前文艺工作是中央抓的重要工作,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北京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央对文艺评论工作也很重视,专门成立了文艺评论的组织。再如,文艺评论是大的概念,我们在娱乐频道下还专门设立了《光明影评团》栏目,运用生动的视频方式对当前热点电影进行点评。这个栏目的很多评论都是网友来稿。

除此之外,光明网在思想理论方面还做了以下特色工作:其一,开创光明网博客。它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目标的博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为最内核,然后是以全国广大思政工作者为内核,再往外扩就是对思想理论感兴趣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光明网博客中老同志居多,大部分都很活跃。其二,正在建设全国思想理论网络联盟。该联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预计在今年开展活动。联盟会把高校、社科院、各省宣传部理论处的同志团结起来,在一个新的技术架构下抱团取暖,互通有无,共同打造思想理论的精品。

总之,我们做的工作,一个是跟思想理论宣传的宗旨结合,另一个是不断把新技术用进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扩大传播效果,为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质量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建设高质量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请问光明网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有哪些?

杨谷:首先,网站和传统媒体不一样,是一个积蓄创意的地方,需要创意的地方就需要年轻人,因此光明网的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约在26岁。很多人的第一份职业就在光明网,这个年轻的集体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次,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他的新闻素质,技术的问题则由技术团队来解决,因此光明网招聘人员时主要看他的专业素质。例如,光明日报今年在两会报道上使用的炫融直播,相关技术是一种很“傻瓜”的技术,对记者简单培训就能上手,复杂的放在后台,由后台的技术团队和计算机来做。再次,光明网的编辑正在逐步向主持人过渡。主持人要对话,对话就是一种采访的形式,实际上就是记者了。编辑和记者的区别在于:记者不用为他最后呈现的东西负责任,只要抓最新的材料即可;编辑要为最后呈现的东西负责任。

光明网的年轻人居多,但光明网的大部分工作不是没有经验的人就能干的。如刚才讲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等,需要对理论有很好很准确的把握,对技术发展的规律有很准确的把握以及熟悉操作的能力。这看似矛盾,但又不矛盾,光明网在新员工的快速成长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其一,光明网十分重视对光明日报“精气神”的传承和发扬。光明网的办公主体放在光明日报大厦,在这里,光明网年轻的编辑、记者和光明日报的老编辑、老记者朝夕相处,工作在一起,就餐在一起,耳濡目染接受老同志们的文化熏陶,使得光明日报老同志的文化人气质很好地传承给光明网的年轻人。

其二,光明网建立了导师制,发挥老同志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每一位新员工入职,均会为其配备一名有专长的老同志作为导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老同志把光明日报在新闻采写、编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把控教给年轻人,使年轻人很快上路。

其三,光明网很注重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培育年轻人的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坚定员工们的理想信念。年轻人通过参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等宣传活动,既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从演讲的先进典型、理论专家身上深受教益,世界观、人生观得到升华,成为一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

其四,光明网常常开办新知讲座,讲师有外面的专家,更多的就是光明网自己的员工。光明网有一种“能者为师”的文化,只要一个员工率先掌握了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就请他当讲师,给其他员工讲课。这种文化暗合了互联网领域迭代创新的技术发展规律,实现了员工创新能力的迭代增长。

其五,光明网提倡员工的终身学习。新员工入职,光明网会发一本成文的编辑规范。此外,在日常业务指导方面,光明网建立了一个内部通讯机制,每位员工的手机和电脑里都安装了“光明通”。内容有当前的工作要求,好文章、好做法的推荐和点评。要求全体员工24小时不能关闭。“光明通”结构能很方便地进行树状结构的定义,列出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按照组织进行管理,可以发图片文字,也可以发语音,与微信设置类似,但为内部使用,比微信更有保密性,便于内部沟通。

记者:在理论稿件的具体策划、组稿、审稿中,光明网有什么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吗?

杨谷:光明网与大部分网站一样,现在是无纸化办公,稿件都通过采编系统流转。每一个流程、修改痕迹都有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溯。结合光明网的特点,我有两点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在培养编辑、记者的把关能力方面。在舆论把关方面,光明网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认为培养把关能力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例如《学习时刻》微视频节目,习总书记昨天讲的话编辑今天去学,再去把关?编辑、记者学不过来。这个时候把关的方法就很重要。你去找跟习总书记对话的人,这肯定是权威的、没错的。找对了这些人——跟总书记对话的人,那策划出来的内容肯定不会错。在选对了人后,编辑、记者一定要相信你的采访对象,把主动权交给你的采访对象,拿出来的东西才有水平,做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学者天天专注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编辑、记者对学术热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精力还主要放在改错字上,水平不可能比学者高。所以,对于高水平的文章,编辑、记者切记不要试图去替专家瞎把关,他们的东西你是把不住的,让他们来把自己的关。

二是在编辑、记者如何维护与学术界的联系方面。编辑、记者的个人力量都很有限,光明网一般是以组织的力量来跟专家打交道的。主要形式是举办一些高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维护光明网与学术界之间的联系。这不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是采用搭台唱戏的方式,只要你搭建的是一个传播力强的平台,顶级的专家也都愿意来支持你。(作者单位:《中国编辑》杂志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