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

时间:2024-11-07 10:55:19

□洪文军

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时合影

中央文史研究馆旧址—北海静心斋

中央文史研究馆现址—前门东大街11号从北京前门向东约二百米处,有一处幽静的院落,院子的东北角,青松掩映下还有栋古典欧洲风格的二层圆堡式建筑,这里曾是荷兰使馆旧址,1981年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驻址。人们熟知的柳亚子、章士钊、齐白石、陈半丁、张恨水、陈寅恪、李淑一等都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符定一、章士钊、杨东莼、叶圣陶、萧乾、启功、袁行霈相继担任馆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先设在北海公园内的“静心斋”,馆址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北平解放前夕,毛泽东在石家庄对他的师长符定一先生说,共产党对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学者的生活应有一个安排,要设一个机构。1949年12月2日,毛主席在给柳亚子的复信中又提到“文史机关事”已交周恩来办理。

嗣后,毛主席、周总理请符定一、柳亚子、章士钊诸位先生筹备建馆,并提议林伯渠、齐燕铭同志负责计划此事。1951年6月,符定一致信毛主席,反映社会上有一批文人耆宿生活无着。毛主席立即在信上批示:“请齐燕铭同志办。生计太困难者,先行接济,不使挨饿。”

1951年7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了。成立时,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话,他说,今天政府约集到馆的先生,皆耆年硕学,或为全国知名,或是一方之望,这比前人可以说毫不逊色。他指出,毛主席著作中有不少关于研究中国历史问题的意见,那些意见是极其宝贵的,应当作为我们研究我国文史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

文史研究馆聘任符定一为第一任馆长,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为副馆长。另聘有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治昌、田名瑜、邢赞亭、邢端、宋紫珮、志琮、邵章、康同璧、周嵩尧、查安荪、夏仁虎、唐进、陈云诰、陈半丁、黄复、叶瑞棻、巢功常、齐白石、齐之彪、刘武、刘㛃园、潘龄皋、萧龙友、罗介丘、梁启勋。

符定一:毛泽东的老师周恩来总结符定一的一生,认为有三大贡献:一是首先发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的有用人才;二是建党初期,支持党的活动、营救党的领袖;三是晚年参加反蒋斗争,对建设新中国有贡献。

符定一是毛泽东的中学老师,他上课时有一个口头禅:“你认得几个字?”1949年冬天,毛主席邀请符定一、章士钊等民主人士进中南海叙谈。谈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候,特意背诵了一段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然后风趣地问符定一:庾信能认得几个字吧?符定一悦服地笑了,也把他的思绪带到了从事中学教育的时日。

符定一于1908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回湖南执教,历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符定一任省立一中校长,招收新生时,发现毛泽东“为中国有用之才”。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报考者众多,毛泽东脱颖而出,在入学国文考试中名列第一。符校长和老师们非常欢迎毛泽东入一中读书,但当他们看到毛泽东,都不相信他这个生长在边远的山村,只读过半年小学堂的乡村青年竟能考出那样好的成绩。于是,符定一校长做主,为他加了一场面试。

第二天,符定一和一位国文老师商定了文章题目,把毛泽东叫到一个单独房间,要求他限时作文,由符校长亲自监考、面试、批分。考试的结果是:毛泽东这次所写的文章,比入学考试的作文还要好!

符定一执教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阅卷时,不禁拍案叫绝,挥笔在卷上批道:“历观该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人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矣!”

毛泽东入学后,符定一给予他语言文字方面诸多指导,又经常为他讲解古典文学作品,传授爱国主义思想,从此师生来往甚密,情谊弥笃。毛泽东只在省立一中呆了半年,他认为自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便向符定一说出自己准备到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的学习计划。符定一极力挽留,最后尊重毛泽东的选择,寄予厚望。就这样,过了半年,毛泽东回家过春节,当他父亲得知他从省立一中退学,强令他一定要考正规学校,否则就断绝他的生活来源。新年刚过,元宵节前,毛泽东又来到长沙城,前往符定一家给老师拜年,同时征询老师报考哪类学校。符老师认为不宜再进中学就读,应该选择一所专门学校。他建议毛泽东去报考师范学校,将来当一名教师,走教育救国、教育兴邦之路。毛泽东采纳了老师的建议,不久便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3年,符定一被补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他一直记挂着自己的这位学生,常常利用回乡的机会打听毛泽东的情况。1925年,毛泽东回家乡韶山养病,不料遭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军警的追捕。此时,符定一正好回湖南省亲,闻知此事,便凭自己宿儒的身份和赵恒惕是小同乡的关系,从中疏通,力陈他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为毛作保。费了一番周折,终于使毛泽东化险为夷,脱离虎口。

毛泽东和符定一在延安时合影

毛泽东致符定一信1926年6月,符定一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但做了不到一年便辞职,专心著作《联绵字典》。此书多收双声、叠韵和失音的字,包括虚词,按部首编排,用反切注音,意义有不同,皆分条注释,一一列书证明,广征博采,其稿本多达八十七册,计四百余万字,叠起来有数尺厚。此外,符还著有《新学伪经考驳谊》《说文本书证补》《说文古籀本书证补》等,可谓“著作等身”,“学高为师”,堪称文字学专家。

作为毛泽东的老师,符定一还追随着学生的理想、事业。1946年6月,符定一通过叶剑英与毛泽东联系,毛泽东邀请他赴延安共商大策,符定一偕女儿欣然前往。到延安后,在毛泽东亲自主持的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揭露蒋介石政府和国民党的腐败,对解放区给予热情洋溢的赞颂,并号召人民群众跟共产党、毛主席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9月,符定一辞别毛泽东,返回北平,在叶剑英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并扩大反蒋统一战线,向教育界文人学士和亲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优良作风。

1947年,符定一被国民党逮捕。毛主席闻讯,电请叶剑英组织营救。北平各大学著名教授八十余人向国民党提出抗议,报纸全文转载。迫于舆论压力,国民党政府只得将其无罪释放。

1948年10月,符定一由北平城化装到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1948年底,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949年初,毛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符定一积极响应,他和先后到达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五十五人,在元月22日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坚决支持中共中央对时局声明中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

解放后,符定一更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月,毛泽东和柳亚子在一起

毛泽东致柳亚子信柳亚子:卓越的革命诗人

毛泽东1949年4月29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记述了他与柳亚子的交谊:“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在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之前已声名显赫。早在1909年,他在苏州创立文学团体南社,借以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柳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旋即辞职回到上海,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和文艺编辑,著文反对北洋政府,名重一时。

1926年国共合作中,柳亚子以同盟会员资格加入国民党,在改组后的国民党召开的“二大”上,堪称国民党元老的他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这年5月,他到广州参加国民党执监委员会,蒋介石强迫通过了打击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而当会议表决时,他与何香凝不举手,坚决反对;也在这年的5月,他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侃侃而谈,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抗战胜利后,1945年,“叶正黄”时节,毛泽东赴重庆(渝州)谈判,柳亚子到毛泽东下榻的“桂园”拜访,当面赠诗一首给毛泽东:“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并称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在与毛泽东的数次面谈后,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倍增钦佩之情,回到家里,作诗二首赠给毛泽东,其中有句:“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此间,柳亚子正在编一部《民国诗选》,他想要扩大选诗范围,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当时社会上,读过毛泽东诗词的极少。在国统区最先流传的还是转引自斯诺的《西行漫记》,柳亚子根据当时流传的版本抄了一份请毛泽东亲自书录,并校正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字。毛泽东却将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书赠与柳亚子。热心的柳亚子把毛泽东的词和自己的和词传扬出去,几经传抄,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就忧心忡忡地对蒋说:“(毛泽东)这首词填得非常得体。刚才布雷给几位词家看过,他们一致认为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在为毛泽东的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先生想想,我们谈判还没完毕,毛泽东已在重庆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考虑吗?”蒋介石很恼火,便组织一些人填词,但都自叹弗如,反被毛泽东的词给“压下来,比下来”了,更让蒋害怕的是,人们从词中能读到如柳亚子所评价的那种“帝王口吻”。

1945年10月,柳亚子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1月与谭平山、李济深,陈铭枢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任文教主任委员,同月返回上海,1947年10月由上海迁居香港。1948年1月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常务委员会秘书长,这时的他热心政治却置身于革命洪流边缘,多有失落之感。1949年3月,他应毛泽东电邀赴北平。住在六国饭店的民主人士中有几位配有专车,而他却“出无车”,行动不便,想去香山凭吊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很是烦恼,情绪低落,牢骚满腹,还多有杂事相扰。

柳亚子剑匣酒杯七言联纸本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愉快。他抵北平之初,就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政府聘他所赏识的范志超为秘书,并且当面向毛泽东提出,毛主席说:“欢迎欢迎,但我们还是包干制。”事过几日,上级仍未通知,柳亚子急不可耐,索性自发聘书,落款是“吴江一品大臣柳亚子”,聊以自嘲。但不知何故,有人叫范志超少与柳亚子接近。

毛泽东知道了柳亚子的不满后,便于1949年4月29日,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劝他放大眼量去衡量,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柳亚子后来住进颐和园,毛泽东还曾携女儿一起与柳亚子泛舟游园,切磋诗艺,他们都对园中的昆明湖情有独钟,觉得观鱼胜过南方的富春江。

作为一位诗人,柳亚子特别重视文学的思想性,其诗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撼人心灵的力量。毛泽东对他的诗文很是欣赏,曾赞誉:“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茅盾称他的诗为“史诗”,称他“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

柳亚子还是后明史的研究者,他筹备设立文史研究馆就希望在这个机构中能完成他的后明史(南明史)的研究,但在编撰过程中,脑病复发,南明史研究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一大遗憾。

1956年,周恩来出席“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并与齐白石亲切交谈

1952年,毛泽东致齐白石信齐白石: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他自己概括为:“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作画凡数千篇,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

1872年,只有9岁的齐白石,上不到半年学,就辍学在家,一边砍柴放牛,一边读书写字。12岁时开始学木匠,15岁时又转学雕花木工,手艺出色,他小时候叫“齐纯芝”,于是“芝工匠”便小有名气,客气些的,当着他的面叫一声“齐师傅”。

齐白石20岁那年,出外雕花时,在一个主顾家里,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才知道些许花肥叶瘦,着墨的浓淡、远近、先后、配合、渲染。因为买不起这套书,他就从主顾家借到家里,买来素纸、颜料、画笔,每天回家,用松油柴火为灯,精心地一幅一幅地勾影起来,从画谱的第一页开始,花了半年时间,把这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部分外,全部勾画出来,装成十六本,还精心地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封面,可以说,这奠定了他学画的基础。从此“芝师傅”会画画在乡间不胫而走。

1889年,白石的女儿已6岁了,他才真正拜了地方上的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绘画,习诗文、刻图章,兼作画工。白石70岁时曾写有《往事示儿辈》,诗中就说:“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描绘了他当时刻苦学习的情景。

从1902年到1909年的八年间,齐白石“行万里路”,先后五次游历大江南北,游历了陕西、北京、江西、广西、广东、江苏等地,观赏名山大川,结识渊雅之士,观摩古碑珍藏,开阔了胸怀,扩大了眼界,把祖国的山水胜迹、草虫花卉、人情世态一一收入画卷。游历回来,在家乡一住就是十年,潜心“读万卷书”,写字、作画、写诗、治印,刻苦磨练,已是自成体系。

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卖画和篆刻为生。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决定在画法上有更大突破。有人对他说,改变了画法,别出蹊径,恐怕更不合时人之意,说不定给人称作旁门左道了。而他却认为:“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这就是为人称道的齐白石的“衰年变法”。继承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融会了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形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朴质,色彩鲜明强烈,格调清新隽永,已臻巧夺天工之境。他的画笔“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尤精于花鸟、草虫和鱼虾,他画的虾,寥寥几笔,形神兼备,动感极强。

解放前,齐白石颠沛流离,对社会多有不满,尤其对官僚深恶痛绝。他画有一幅不倒翁,题的诗更是入木三分:“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1950年4月,他受毛主席之邀,与毛主席共进晚餐,作陪的是副主席朱德等同志,这令他欣喜不已。

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陈半丁与周恩来亲切交谈

陈半丁旧地焕成新世界130×96cm纸本设色1964年北京画院藏

叶恭绰松纸本设色1952年,他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那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他为拥护世界和平,并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费了几整天的时间,画了一张百花与和平鸽“丈二匹”巨幅,用盛开的百花象征胜利,鸽子表示和平,这使他赢得了国际和平战士的声誉。同年他还与友人合作绘制了《普天同庆》赠送毛主席。毛主席收到后,曾写信给齐白石对作者们致谢。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这段时间他所作的画充满对新中国成立和幸福生活的赞颂。

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次年6月,他与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等十四位画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集体创作了巨幅《和平颂》,献给了大会。12月,他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的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

陈半丁:树人品树画品启功先生回忆起陈半丁先生说,此人看似黑瘦矮小,但艺术成就很高,是著名的国画家。

陈半丁出身贫寒,六岁丧母,由外祖母、祖母教养到十四岁,便自出家门谋生,爱上国画,便对艺术矢志不渝。他早年得到任伯年、吴昌硕传授,又广泛吸收了明清陈白阳、徐文长、石涛、恽寿平、华喦、李鱓诸名家画法。他擅长写意花卉、山水、人物。以花卉见长,状物描情,生动自然,形神兼备,设色芳丽和谐,具秀润苍古之意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自成体系,由“二王”入手,兼习褚遂良、李北海与米芾之笔意,形成自家体系,遒劲、秀健、严谨,尤以行书为佳。他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享誉甚隆,他的配画诗文,紧切画题,白而不俗,淡中有味,配画的篆刻,古朴天然,金石味极浓。

陈半丁更有“二树”主张,他的画室冠以“二树学堂”之名,一为树人品,二为树画品。他的“二树”可由他刻的两方闲章中见到一斑,一为“强其骨”,一为“不使孽钱”。他担任不同艺术院、会的领导职务,尤以“二树”艺品艺德为人称道。

古稀之年的陈半丁更以旺盛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抗美援朝期间,他以极大热忱参加书画义卖。他的画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许多国家元首和攻府首脑。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陈半丁绘制了八尺整纸的《达摩像》,自题五言诗:“佛自西方来,乐在东土住。今日送将归,多情勿忘故。”外宾们得到此画,非常高兴,这幅画作还得到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陈半丁常为宾馆、客厅、礼堂义务作大幅装饰画,与美术界的同道如齐白石等创作的《和平颂》《五一颂》《百花齐放》《普天同庆》等更为人推重。

其他馆员第一批馆员有位天津人王治昌,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的父亲。他早年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商学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商界谋职。抗战初期,日军曾多次请他出任官员,并游说其夫人,王治昌都坚决回绝,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时人折服。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王治昌房产丰裕,建国后,他把在北京西单旧刑部街32号的一所住宅五十余间房子,除四间自己留用外,全部无偿提供兴办托儿所,这对解决当时干部、职工托儿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叶恭绰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第一任副馆长,是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文物鉴赏家、爱国人士。他做过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做过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理广东财政厅厅长。他早年致力于交通事业外,于书画、诗词、文物鉴赏无不精通,书法上工于楷、行、草,主张以出土竹木简及汉、魏、六朝石刻写经为宗。他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笔法雄强朴厚,妍媚动人,信为当代高手。他的画则多以竹梅松兰,尤善画竹。他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使之不流入外国人之手,购了许多字画、碑帖、瓷器、孤本、善本,外国难得之禁物与故宫禁物,装成八大箱,不致毁于兵燹。一次他以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其后,又于八十高龄时,陆续将自己藏品捐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以垂永远。

第一批中央文史研究馆员中还有位康有为的次女康同璧,秉承家学,擅长诗词书画。她的画情趣天然,笔法苍古清隽,有深厚的功力。她曾将其父书写的中堂赠于中央文史研究馆,苍劲的行书写的是:“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

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时的第一批馆员已全部谢世,由于资料所限,无法一一介绍。这批馆员大都经历过新旧时代交替,其阅历异常丰富,他们的学术思想、爱国义举、人格力量无不感召后人,可谓功高仰照。

■责任编辑:陈春晓

曹蕴键咏长江大桥落成40×37cm纸本

康同璧柳荫书屋27×33cm纸本设色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