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017中华全国专项集邮展览于2017年12月8-10日在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会展中心举行。本次邮展设立了传统类、邮政历史类、现代类和开放类共4个类别。其中开放类是自2017年3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亚洲国际邮展首次将开放类列入正式类别后,全国邮展首次将开放类列入正式类别。此举对热衷开放类的集邮者是极大的鼓舞,报名参展者十分踊跃。
展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本次邮展共展出开放类展品22部105框,所有展品均是首次参展。从选题上看,17部展品的题材在此前没有出现过,占77%;在参展者中,有国家级评审员两位,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参加全国邮展开放类竞赛的作者4位。从总体水平看,相比于以往全国邮展的开放类展品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获得80分以上的展品有4部,占18.2%,这些展品在选题、处理、素材、知识和研究、外观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与近年来国际邮展的开放类展品情况近似的是,本次邮展比较成熟的展品也是依托于FIP某个类别为“模版”。例如,获得大镀金奖的《神舟》具有航天类展品的重要特征;获得镀金奖的《石油地标》具有专题类展品的典型特征。假设将这些展品中的非集邮素材替换为集邮素材,即可以在航天类和专题类中参加竞赛。当然,类似情况在国际邮展中也存在。
分数在70-79之间的展品有7部,占31.8%。这些展品相对成熟,但在某些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例如,《中华孝文化》应该在知识和研究方面加强;《黄山游记》《邮票图稿评审秘史》应该在素材方面加强;《我学篮球》应该在处理和外观方面加强。
获得70分以下的展品有11部,占50%。多数作者是初次参加全国邮展开放类竞赛。这些展品存在各种不足,远没有达到理想程度。说明开放类集邮要接近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对评审规则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规则,才能编组出像样的邮集参展。
本次邮展开放类展品的评审使用的是国际集邮联2012年颁布的开放类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评审小组在对每部参展展品进行评审时感到,有多位参展者在编组和制作开放类邮集时,并没有仔细学习和领会该评审指导要点。
本次邮展开放类展品评审标准:
选题不可忽略素材的支撑力度本次邮展的22部开放类展品中,在选题方面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选题新颖、恰当、题目确切。例如,表现新中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投票选佳邮》,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孝文化》,表现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神舟》,还有表现自然生态的《黄山游记》等。这些选题的共同特点是,有足够的集邮素材支撑,非集邮素材的品种相对丰富;二是选题尚可,但标题需要调整,以及做创新性的处理。例如,表现科技题材的《石油地标》、表现体育题材的《我学篮球》、表现文化题材的《总能见到它——蔷薇的装饰宣传作用》等。这些选题的共同特点是,有足够的集邮素材支撑,但作者应该在处理方面加强;三是选题欠妥,不提倡继续做下去。例如,《永恒的雷锋》《康定情歌》《二野军大的战友们》《多难兴邦——记“5.12”抗震救灾》等。这些选题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足够的集邮素材支撑,非集邮素材在展品中很抢眼。图2
图3
图4
图6
图5以《多难兴邦——记“5.12”抗震救灾》为例,选题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直接表现该题材的邮票仅有特7-2008《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一枚。在5个展框内,作者共展示了81枚该邮票,包括用该邮票制作的各类集邮品。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展品的“邮味”,让大量的图片等非集邮素材唱主角。
因此,当参展者选择邮集题材时,一定要先考虑素材的支撑力度问题。包括集邮素材的分量和非集邮素材的多样性。此外,还应考虑是否有充足的后续素材。
对两类素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根据开放类展品现行评审规则,对素材要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集邮素材必须占50%以上。此50%是从素材面积审视和计算的,而不是指素材的件数;二是非集邮素材可以少于50%,但素材的多样性不可忽视,它将影响到“处理”和“素材”的分数。
有少数参展者对规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例如,《信韵》展示的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民间通信,每张贴片展示一件实寄封和它搭载的信函。如果按照素材件数计算,达到50%的指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按照素材面积计算,作为非集邮素材的“信瓤”所占面积就超标很多。假设参展者将信瓤进行折叠,让其面积小于信封,虽然可以解决两类素材面积的平衡问题,但从素材的多样性来衡量,素材还是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该展品应重新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多样性不仅仅指非集邮素材,也包括集邮素材的多样性。例如,《永恒的雷锋》的集邮素材虽然多于非集邮素材,但集邮素材品种较为单调,展示了较多的以贺年邮资片为载体加盖的纪念戳。因为,关于雷锋的邮资票品是屈指可数的,参展者只能依靠这些表现力较差的集邮素材。《邮币同曲颂中华》在标题上就暴露出非集邮素材的缺陷,仅仅靠各类钱币作为非集邮素材,未免过于单调。
开放类展品的素材应该尽可能展示原件,展示原件的复制品或图片就会降低展品的分量。《神舟》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是因为该展品展示了很多难得的素材,而且展示的是原件。《邮票图稿评审秘史(1985-1989)》展示的非集邮素材原件就很少,更多的是邮票图稿的图片,这就使非集邮素材的力度大打折扣。
处理和重要性采取分项评分
本次邮展开放类展品评审使用的规则在“处理和重要性”方面的分数采取10+5+5+5+5的分配,可操作性很强。特别是将“集邮处理”和“非集邮处理”、“集邮重要性”和“非集邮重要性”分开打分。而在省级邮展中,使用其他版规则评审的展品在本次邮展中就显得不适应。例如,《中华孝文化》是评审员青睐的一个选题,展品的素材也有一定的丰厚性。该作者根据北京市开放类评审规则编组邮集,在以往曾经获得好成绩。但根据新规则,《中华孝文化》在非集邮处理方面却显得很弱,还有对非集邮知识表述等方面的欠缺,因此而影响了成绩。
评审规则特别强调,“一份构思巧妙的纲要页对于参展者本人、评审员、其他参展者以及公众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评审时,各展品的纲要页就成为评审员关注的重点之一。《投票选佳邮》的纲要较完整地将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处理成一个故事,作者没有按照届数顺序排列,而是按佳邮评选活动的特点和变化提炼为“1.初始——《集邮》杂志开了好头;2.持续——年度佳邮评选活动不停歇;3.砥砺——佳邮评选活动不断调整;4.盛会——颁奖活动声势浩大;5.创新——评选活动追求完美”,每章还列有4-5节,标题用语生动活泼。作为多框展品,纲要不仅要分“章”,而且还要分“节”。《中华孝文化》只分出“章”,却没分“节”,显得叙事性不强。
展品的叙事性和资料性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各个类别都存在。本次开放类中也不乏资料性的展品。例如,《毛主席语录》展示了部分“文革”时期的集邮素材和非集邮素材,在素材方面并不比其他展品弱。但是,该展品缺少对素材的有效处理,现有“目录”只是一种罗列,前后顺序可以自由调换,缺少具有逻辑性的处理。如果按照“毛主席语录的产生、毛主席语录的时代作用、毛主席语录的宣传、毛主席语录的载体、毛主席语录的历史检验”等方面拓展,叙事性就会增强。
重要性是衡量集邮展品“地位”的重要标准。本次邮展开放类展品大多数采取专题式编组方式,评审中根据各展品在集邮和非集邮两个方面判定。集邮的重要性要看展品所展示的素材在集邮领域中的重要程度,非集邮重要性要看所展示素材对集邮素材的支持力度。这一点从国外高水平的开放类邮集就可以得到印证。我国参展者往往让非集邮素材唱主角,这就降低了集邮重要性。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知识和研究怎样体现现行规则关于知识和研究的分数是35分,其中集邮知识20分,非集邮知识15分。集邮知识包括对集邮素材的恰当运用和信息提取,以及对素材的标注;非集邮知识包括对非集邮素材的恰当运用和信息提取,并且作出必要的注释。
如果参展者能够根据邮集题目正确运用集邮素材和非集邮素材,至少可得到一定的分数。此外,参展者还应准确提取素材上的专题信息和集邮信息,并以文字形式表达在贴片上。如果这方面做得一般化,能得到2/3左右的分数。例如,集邮知识和研究为20分,获得13分以上是起码的要求;非集邮知识和研究为15分,至少获得10分才说得过去。
《万里长城第一楼》虽然只有3框,但该展品将传统类、邮政历史类和邮政用品类的研究方式运用到开放类展品中,得到评审员的认可。例如,该展品展示了一枚JF.48《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变体邮资封,除了与正封进行对比研究外,作者还将该封邮资图上的长城在设计上出现反置形象进行了披露。类似研究在该展品中还有多处。而《石油地标》中也展示了一枚JF.48邮资封,作者只是利用了该封上的专题信息。同样的展示却收到了不同效果,评审员更推崇这种“点石成金”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参展者在对素材信息的提取上存在较大问题。例如,《信韵》的叙事文字大多是在移植信函中的原话,而作为集邮素材的信封却成为陪衬。而且作者没有将信函的内容转化和串联为一个能够解读“信韵”的故事。
外观的硬性规定不可忽视新的评审规则对外观的硬性规定是“非集邮素材的厚度不得超过5毫米”,这项规定是确保展品顺利装框。然而,至少有半数的展品在素材厚度上违规,给征集员装展品带来困难。展示立体型非集邮素材确实能起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作用,像《我学篮球》展示了直径接近40毫米的篮球标本、厚度20毫米以上的奖牌、电池、巧克力等多种超标素材。虽然这些素材最终被装进展框,但有两点必须说清:一是展示超厚素材已经对展框造成损伤,使这些展框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二是展示违规素材对严格遵守规则的参展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展示较多超厚素材的展品在外观得分上受到影响。此外,展示超厚、超重素材的各个贴片纸均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这也会影响到展品外观的分数。
对于开放类展品而言,采用不同规格的贴片是很自由的。本次邮展出现了3种规格的贴片:采用标准贴片(23厘米×29厘米)的有14部;采用中规格(32厘米×29厘米)贴片的有6部;采用大规格(47厘米×29厘米)贴片的有2部。但是,贴片颜色还是应该选用白色或浅颜色的。《他们终身伴随我》选用浅蓝色贴片,上面摆放五颜六色的生肖题材邮品,显得很不协调。
本次邮展的开放类展品在外观上总体感觉就是一个“挤”字,大多数作者尽可能在贴片上塞进更多的素材。这种情况不能怪罪于非集邮素材的加入,而是参展者制作邮集的经验问题。有经验的作者在制作邮集时会纵观全局,他们会将一框内的所有贴片进行总体布局。经验不足的作者往往一片一片地制作,单看并不挤,全部贴片装入展框后就显得拥挤了。
素材的布局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经验的参展者会将不同规格的素材穿插摆放,将集邮素材与非集邮素材穿插摆放,让贴片显得很丰富。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集邮素材在贴片上唱主角。如果非集邮素材“抢戏”,那一定不是一部出色的开放类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