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风花“血”月这些年

风花“血”月这些年

时间:2024-11-07 03:09:17

人们不再谈“血”色变,将无偿献血当成一种利己救人的社会时尚

2017年大雪节气后的一天,我接到市红十字会血站的邀请函,邀请我参加“推进无偿献血,共创健康江苏”2017年度江苏省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我将上台演奏二胡。

那天上午,沐浴着冬日暖阳,我在台上演奏《田园春色》《赛马》。曲罢,台下发出热烈掌声。未及下台,主持人留住我,向观众介绍:“苏先生无偿献血二十年,连续献血四十次以上,超过两个人的总血量,获得‘昆山好人’‘苏州好人’‘昆山市慈善之星’‘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等荣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我是农民,坚守田园,不忘初衷,牢记使命。我喜欢用心爱的二胡演奏《田园春色》,因为它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空飞越二十载,自1998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至今,我终于如愿以偿,在人生博爱的选项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首次献血,歪打正着。那年,我刚刚进入不惑之年,早春的清晨,我同往常一样,骑着一辆加装小型电动机的自行车,外挂两个大铁篓,去邻镇菜场赶早市摆地摊。生意结束,返回途中,见到小镇政府门前围满了人,很是热闹。受好奇心驱驶,我走近得知,原来是一辆周身挂着无偿献血宣传横幅的大巴,正在进行无偿献血活动。

望着参加献血的人们,其中还有不少是熟悉的人,我心生疑惑:献血,难道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吗?

我出生于苏北阜宁西部,靠近黄河故道,那里风吹黄沙舞,旱涝难保收。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我的童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因营养不良,始终瘦弱,一副病泱泱的样子。好在阜宁人纯朴厚重,一家困难,众人相帮。周边的嫂子叔叔们一有好吃的,总会送点给我打打牙祭,免除我饥饿之苦。幕幕场景,永留心头。

在献血现场,有不少人半途而退。我这么瘦弱,体检能通过吗?正左右为难之时,恰巧一位文友献完血走下车,与我热情打招呼。他已经献过两次血,证明对身体并无妨碍,而且献血还是互助救人的善举。

在文友的鼓励下,我认真阅读献血知识,半信半疑中,填好表格,参加体检,首次成功献血200ML。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和后来的一次又一次。

光阴如流水,一转眼,我到了55周岁,即将到无偿献血的年限。心中失落之际,国家出台了健康居民可以无偿献血到60周岁的规定。看到这项利民利己的国策,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动员家人、友人、群里的人们,一起参加无偿献血。

回首走过的20年风花“血”月,我身体硬朗,各种身体指标正常。更欣喜的是,无偿献血已经全面普及,昆山的血站以及各个献血网点,进进出出的全是年轻人的身影。人们不再谈“血”色变,而是将无偿献血当成一种利己救人的社会时尚。

日月如梭,恍然如昨中,我又一步一步到了60岁。眼看我即将步入老年,完成最后一次献血,能让自己殷红的血液流淌在受者体内,给他人以健康,同样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要是能永保青春,年龄能永远定格在59岁该有多好。可是,岁月无情,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

回首经年,我无怨无悔。怡然自得享受幸福晚年,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作者系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得主)

责任编辑:陈晓亚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