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盟军占领了硫磺岛,但是伤亡惨重。1945年4月,盟军发动冲绳战役,惨胜的同时付出了伤亡7万余人的代价。如果盟军按照这样的方式打下日本本土,预计盟军方面伤亡在100万人以上,而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
就在日本坚持负隅顽抗的关键时期,原子弹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总统杜鲁门心中立刻有了底气,在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后,杜鲁门向军方下达了命令:“把那个大家伙投到日本吧。”
美国军方负责此事的委员会,很快呈交了一份包含日本本土17个城市的清单。而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选择的标准就两条:第一,能对日本造成最大的心理影响;第二,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原子弹的威力。
最终符合标准的城市只剩下了京都、广岛、小仓等少数城市,并没有日本首都东京。因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在之前的多次战略轰炸中,被摧毁的面积都超过了50%,这些城市的中心地区早已是一片瓦砾废墟,如果继续在上面扔一颗原子弹,谁知道这是原子弹炸的,还是之前普通轰炸的呢?选择这些城市,显然无法很好地起到震惊世界的作用。而且,如果直接毁灭了首都东京,可能会受到日本军队更加疯狂的反扑,反而达不到逼迫日本投降的战略目标。
所以,京都和广岛成了首选目标。当时,大多数人倾向于京都,京都不仅是军火工业城市,还是日本的历史文化中心,似乎更能起到震慑日本的效果。但是,拥有最终决策权的美国战争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反对意见。根据美国学者的记载,史汀生几十年前曾在京都度过蜜月,十分欣赏京都的风景和历史文化古迹,由此排除了京都。现在看来,这一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历史文化古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另外,首选广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日本的“军都”。从1868年日本走向对外侵略开始,所有的日本军队都是从广岛出发,广岛都是当时日军的作战大本营,而且日本的国土防卫军司令部也设在广岛,也就是说,当时广岛的36万人大多数都是为部队直接服务的。1945年8月6日,广岛成为原子弹“小男孩”的最终归宿。
然而,日本的疯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遭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政府试图隐瞒广岛被攻击的消息,决定顽抗到底。很快,美军最高司令部决定在8月9日对日本再投下一枚原子弹。这次,美军选择了日本重要的军工城市——小仓。然而,当轰炸机来到小仓上空的时候,小仓上空浓云密布。轰炸机用了45分钟在小仓上空盘旋了三圈,不仅没有可以投放原子弹的瞄准点,还遭到了日本高射炮火的猛烈攻击。紧急时刻,轰炸机只得选择备选城市长崎,然后,绰号“胖子”的原子弹将长崎变成了人间地狱。
两颗原子弹终于促使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