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浅析长征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

浅析长征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

时间:2024-11-06 10:35:13

陈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研究生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八十多年来,长征精神光辉璀璨,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播撒世间。《人类1000年》一书列出了过去1000年中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中国有三件入选:火药兵器、成吉思汗的帝国、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说,长征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历史的壮丽史诗。恰逢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笔者就长征精神的对外传播做简要探析。

一、对外传播长征精神的意义

2006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做了精确阐释,他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①

主动对外传播长征精神是我国增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第一,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上世纪30年代,内忧外患更加严峻。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内矛盾突显,人民饱受煎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连续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伟大的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外传播长征精神,能够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能够让国际社会通过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第二,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可。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跨越十几个省份,累计行程达六万五千里,仅红一方面军就行军两万五千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先辈们为世人创造了光辉的典范,对外传播长征精神,能够向国际社会阐述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的艰苦卓绝、曾经的苦难辉煌,进而树好党和军队的形象。

第三,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认同。鲁迅先生有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每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总会有崇高的、优秀的“脊梁”挺身而出。长征就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完成的震惊世界的壮举。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中国精神薪火相传、接力赓续,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书写辉煌。对外传播长征精神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了解中国崛起的精神因素,进而加深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认同感。

二、对外传播怎样的长征精神

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既有自强不息的品格,也有仁爱、勤奋、探索、创新、爱国、气节、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精神。长征精神中蕴含的坚定的革命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等等,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生动写照。对外传播中,应突出宣扬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不会把近代以来蒙受的灾难凌驾于他国之上。

二是党和人民军队形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有力彰显了革命力量,提高了国际威望,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对外传播长征精神理应把宣扬党和军队的形象作为重点,其中宣传党的形象时应突出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亲民为民、开放自信等品质,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和睦友善的大党形象。宣传军队形象时应着重突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风貌,向国际社会展示一支爱好和平的钢铁卫士形象。

三是当代中国巨大发展。在对外传播长征精神时,应把当今中国的巨大成就、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向国际社会加以展示,借此赢得国际上对中国力量的认可,提升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确定感和信心。同时,应兼顾一些国家、政党、群体的感受,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形成共识的话语阐释,加大对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的把关控制,防止空空而谈、盲目自大、不留余地,避免因传播长征精神而引起负面效应。

四是蕴含长征精神的重大对外举措。当今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开“筑梦空间”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举措带有浓重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色彩,这与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团结进取、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相吻合。通过对外传播长征精神,能够让“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振信心,进而提升参与热情。

五是人类强大的精神力量。《人类1000年》之所以给予长征相当高的评价,他们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看待长征的。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曾指出:“长征这个事件在精神层面上影响了人类进程。它告诉人们,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就是永不言败,就是顽强不屈,就是高举自己信仰的旗帜、高举理想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达目标绝不罢休。”②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文版自序中说到:“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对外传播长征精神,如果能够和宣扬人类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合起来,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长征故事的国际表达

对外传播长征精神,关键是要讲好长征故事,这其中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讲什么样的长征故事,一个是怎样讲好长征故事。归纳起来,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选好素材。可以尝试以下三个视角:一是选取能够充分证明长征对历史发展、对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素材;二是选取长征精神中体现人类共同精神追求、人格特质的素材;三是选取对个体具有很强感召激励价值的素材。素材不限于历史中的长征精神,更要有当下中国的发展建设所体现出的长征精神,比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发射,就是蕴含长征精神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发展,应积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

二是整合渠道。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在防止强加于人、生搬硬套的基础上,应把长征精神巧妙嵌入当今中国对外传播的方方面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整合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统筹“走出去”宣传和“请进来”报道,兼顾对内弘扬与对外传播,真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是善于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传播长征精神来说,利用好外国学者对长征的研究和赞誉,绝对是有效而有益的传播渠道。外国人研究撰写长征的图书作品主要有法国传教士阿佛雷德·勃沙特的《神灵之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西行漫记》)、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英国作家韩素音的《早晨的洪流》。1990年,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的摄影家怀着对长征的敬慕,来到中国,沿红军长征的路线,拍摄沿途风光,还出版了大型长征画册《中国——长征》。80年来,外国人介绍和研究红军长征的热情历久不衰,并与日俱增,这为对外传播长征精神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应对其高效利用。

「注释」

①《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3日第1版。

②《访谈:长征何以入选美<人类1000年>》,中国军网,http://www.81.cn/jmywyl/201412/12/content_6265516.htm。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