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孔子学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孔子学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时间:2024-11-06 08:42:15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崛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十几年来孔子学院为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增进中外友谊、促进合作共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加强中外文明对话、连接各国人民梦想的“心灵高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作为,中国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是打破文明冲突魔咒、加强不同文化间交流融合的方向,是促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通互鉴的动力。孔子学院既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平台载体,也是以语言为桥、文化为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孔子学院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内在联系

在过去的两年里,从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到朝核危机、欧洲恐袭,“黑天鹅”频飞,不确定性渐成为全球“新常态”。乱世之中,中国完成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型,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意味着物质力量、硬实力的增强,也意味着文化力量、软实力的提升。在提高中国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大合唱中,孔子学院的声音激越高昂,穿透时空,令人印象深刻,成为海外受众了解新的时空坐标下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途径和通道。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主张不谋而合,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和担当。

1.目标使命一致

《孔子学院章程》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规定:“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构建和谐世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是其本质要义。习近平主席多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促进多元文明联系在一起。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全面论证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是重要路径。②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世界的重要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③十九大报告更加集中地阐明了我党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观、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个超越”的重要观点:“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契合了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诉求。中国既是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更是坚定不移的践行者、推动者。文明对话、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淬炼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路径。孔子学院以语言交流为纽带,以文化互鉴为平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桥梁中介作用,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交流互鉴、开放包容文明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依托力量。

2.原则理念一致

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理念既是孔子学院的办学方针,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孔子学院坚持“外方申办、双方自愿、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实行中外方联合办学,在各个方面和环节都体现贯彻中外平等共建理念。在人力方面,中方出师资,负责派出汉语老师和中方院长,外方指派行政人员和外方院长。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设立的总部理事会由各界人士组成,其中10位理事是外国大学校长;在物力方面,中方提供教材和文化用品,外方提供办公地点和办公设备;在财力方面,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双方共同筹措办学经费,双方大致按1∶1比例投入,启动经费由孔子学院总部提供,后续的配套经费由外方提供。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调动国内国外双方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培育中外双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实践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是对中华文明“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髓的发扬光大。

3.面向对象一致

孔子学院海外办学,是为了满足国外迅速增长的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需要,其开展语言文化传播活动的对象是广泛多元的国外民众。首先孔子学院创建的合作对象体现了广泛多元性。孔子学院不同于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既与学校合作,又与政府、企业和社团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在实践中已经发展成六大类型,如综合发展型、语言教学型、文化传播型、学术研究型、实用培训型以及特色专项型等不同定位,每个类型都面向不同群体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其次孔子学院开展活动的对象体现了广泛多元性。孔子学院的工作对象和相关人群包括学生学员、教师同行、专家学者和社区普通公众。从生源看,学生有所在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有孔子课堂的中、小学生及附近非孔子课堂教学点的学生,有参加夜校成人班的职业上班族、公司职员,也有参与汉语兴趣小组、中国文化坊的家庭妇女和退休老人等。从孔子学院所服务和打交道的对象来看,既有日常业务往来的大学教职员工、中小学校长,也有与子女一起参加文化活动的家长亲友,也有来华行前培训的政府、议会的官员,还有需要信息咨询和翻译服务的商贸人士,以及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热心志愿者、参加者、表演者……总之,直接受教于孔子学院、间接受孔子学院影响的民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都有,几乎遍布所有年龄阶段、所有群体阶层。如此广泛的受众,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力量。

二、孔子学院是传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

自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近14年的发展历程。截止2017年12月,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累计培养各类学员916万多人,文化活动参加人数1亿人次。2017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数232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272万人次。孔子学院已经成长为连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纽带和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人文交流的知名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2017年12月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在西安召开,大会的主题就是“深化合作,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孔子学院坚持共建共享,为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传播与融合共享,充分展示了这一知名文化机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与意义。有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孔子学院对所在国促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美国每一个孔子学院的建立给所在州都带来了5%-6%的出口增长。⑤展示了孔子学院在构建中外利益共同体方面的作用。孔子学院更是加强与各国理解和友谊的一支生力军,它以语言沟通为媒介,以文化理解为桥梁,搭建起一个个沟通中外心灵的平台,赢得了全球广泛认同和支持,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有的学者说孔子学院兴起“标志着中国政治自信的新阶段”,有的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砝码”“文化外交的旗舰”。孔子学院海外办学的方式,“可以将汉语和中国文化带到他们身边,让外国学生和公众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和认知中国,让‘中国’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存在”。因此,孔子学院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代表性品牌。⑥这样一个代表性品牌已经开始在“一带一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系列收获和成效。截止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51国建立134所学院和130个课堂,设立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零起点”到高端学术研究的教学体系,举办商务汉语、语言翻译、中医理论等特色汉语课程(其中泰国还举办了高铁汉语培训班);94%的孔子学院和课堂开设汉语学分课程,93所大学在孔子学院带动下开设了中文专业,1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师范专业。在孔子学院影响下,泰国、亚美尼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20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⑦孔子学院为激发、调动、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力量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孔子学院成长发展的方向

十几年的披荆斩棘,孔子学院不断克服种种困境与不适,逐渐与国外民众学习汉语的意愿、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了解中国现实的需求、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热望结合起来,从一个外来的陌生人变成了近在眼前的邻家人和求学就业的好帮手。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孔子学院置身海外,直接面向国外受众,作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融、增进全球理解的重要窗口,理应在推动构建文明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出更大优势和特色。

短期来看,孔子学院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让海外民众了解“汉语之美”“中国之美”。以善意的问候、友好的姿态、面向本土的服务,打开海外民众的心灵之门,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和敌意。正如孔子学院的预算是项目预算一样,孔子学院运行也要通过一个个项目进行扎扎实实的落实,如推动各类奖学金项目、推进来华高访进修、培训本土汉教、提供留学服务、咨询商贸投资、推介文化产品、庆祝中华节日、扩展汉语桥项目……以精心设计、用心服务打响文化牌,让中华语言文化绽放出耀眼光辉,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崛起。孔子学院教授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开展人文交流,所有业务都围绕着让世人听到中国、看到中国、感受中国、爱上中国而进行,致力于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民的学习、生活、就业、留学、工作、培训乃至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多姿多彩的生动实践诠释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义。

从中期来看,孔子学院要讲好世界各国的故事,体现“美人之美”的胸襟。习近平主席说过:“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子学院是中外人民共同的事业,要让这项事业枝繁叶茂,必须要调动双方积极性,讲好中外合作的故事,讲好世界各国人民的故事。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茹丝、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本土教师如意、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李灿都曾深情讲述过孔子学院点亮他们人生、照亮他们未来的故事。要将孔子学院建设成为更富魅力的国际教育文化共同体,一定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而是要发挥好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功能深化合作,从汉语教学向中外文化交流、科技合作、信息共享等双向多元功能发展,从汉学研究向国别研究、经典互译、中外共享等互学互鉴方向发展,使孔子学院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文化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的前沿地带和重要依托。

从长期来看,孔子学院要讲好人类故事,谱写全人类“美美与共”的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立足全球、放眼世界的事业,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维度是直接面向“人类”,各国人民、各地民众是推动者、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共享者。孔子学院现已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正处于内涵发展、深度融合、品牌提升的关键时期,它对推动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与世界高度互动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不同文明相遇相知相识、互学互鉴互进的美好故事,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心”工程,也是人类“美美与共”的美好故事。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感召将指引孔子学院进一步焕发其神奇的人文魅力,创造出中外各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更多佳话。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5年福建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孔子学院的公共外交价值与作为研究”[FJ2015A011]、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本土化路径研究”[16AGJ009]、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17JZD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②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③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⑤连大祥:《美国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美国各州的分析》,《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⑥韩方明:《孔子学院代表中国软实力》,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12月17日。

⑦《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6》,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力官网,http://www.hanban.org/report/2016.pdf。

责编:谭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