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留学的必修课:挺过人生路上的失败

留学的必修课:挺过人生路上的失败

时间:2024-11-05 10:37:07

◎文/左微

我们的文化和教育崇尚成功,却很少提及失败,似乎“失败”是一个很令人尴尬的字眼。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固然好,但人生难免有不如意事,习惯了成功的学生在遭遇失败和挫折之后往往无所适从,在极端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责骂而走上轻生的道路。其实,学习面对失败、学会积极正确地应对失败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不瞒你说(也许是一盆冷水临头泼下),在留学的过程中,打击和挫折是家常便饭:你会发现,一向成绩不错的你可能连课堂内容的50%也听不懂;一向踊跃积极的你犹豫了半天也没能够举手发言;写起中文文章来毫无压力的你要完成十来页的英语essay简直比登天还难;明明很愿意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你在办公室门口犹豫了半天却还是鼓不起勇气推门进去……

学习之外,生活之中,你需要开始独立租房,办银行卡,搞定不同的文件、表格、资料,为了办一件事也许需要跑上好几趟,吃好几次闭门羹。此外,你要开始应对房东、保险公司、国际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等,有时候交流起来力不从心,甚至心力交瘁。到一个新的国度生活,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和文化,难免会有艰苦和困难,而遇到困难、遭遇失败的时候,请一定不要有一碰就碎的“玻璃心”,而是要告诉自己:“失败没什么大不了。重新尝试,再来一次!”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要灰心丧气,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

“牛人”也曾经是“失败者”

在我所在的华盛顿大学,我非常有幸参与过一个“失败训练营”的活动。活动的名称很有意思,叫resilientlab(复原实验室)。就像在实验室里你可以学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创造成功。于我而言,这是一个特别新奇的教育体验,因为讲述成功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教你正视失败并且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训练却非常少。

我参加了这个训练营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大讲堂活动,当时可容纳近千人的大讲堂里挤得水泄不通。在原住民风格的建筑里,活动主办方为所有来听讲座的人准备了三明治、饮料和薯片,座位也分为圆桌、方桌、长排座椅等等,大家随意就座。来听讲座的有学生、教师、学校职工、社区人士,大讲堂开始之前,大家自由交谈,互相熟识。

讲座开始了,主持人欢迎大家到场,并且开始介绍讲台上的五位嘉宾。他用读简历的方式介绍了五位嘉宾的光辉事迹和卓越成就,现场的听众们大受震撼:台上的人实在是太牛了!

然而更大的震撼还在后面——各位嘉宾开始介绍自己的经历。

与主持人不同,每位嘉宾说的都是各自饱含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不论是在学术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五位嘉宾把自己经历过的人生挫折和挑战都毫不吝啬地分享给现场近千名听众进行分享。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听着他们的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传播系的系主任DavidDomke教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在自己的领域非常有建树。他说自己在华盛顿大学传媒系当教授听起来很光鲜亮丽,但其实,这是他当时申请的所有工作中唯一给他offer的一个。当时在找工作时,他申请了20多家报纸和新闻机构的工作,结果收到的全都是拒信。他把所有的信件都收集起来,时刻提醒自己:没有当年惨痛的失败,便不会有以后的成功。这些失败的经历往往不被人了解,但他不忘提醒自己:成功是从失败中诞生的。

KateStarbird教授讲述了她在斯坦福大学当运动员的经历。那时候,她从来不是前几名的顶尖运动员,还在一次重要的全国性比赛中失利,媒体对此进行了大幅报道,很多认识或不认识她的人都看到了报道。她在路边,会有陌生人从车窗伸出头来对她说:“你的失败一定让你很不好受吧!”这让她十分低落。那段低迷的时光过后,她立志要把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失败变成奋进的动力,她把运动员吃苦耐劳和不放弃的精神发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BobStacey教授用平静的语调说:“我相信成功和失败是故事的两个方面,是不同的叙述方式。我曾经把精心写作的书稿拿到剑桥大学出版社想出版,对方拒绝了我;我后来出版了几本书,可是没有一本书获奖,或者带来惊人的影响力;我想写一本学术著作,结果拖了十年也没有写完。我的生活也曾遭遇巨大的创伤,我23岁的儿子为国捐躯,死在了阿富汗。当时,我以为我的人生就此完结了,可是事实证明,连中年丧子这样的痛楚也是会过去的……”他说话的时候,全场近千人鸦雀无声,都陷入了他的故事带来的震撼和思考中。

VickyLawson教授回忆道,她当时获得正教授资格的时候,在她所在的俄亥俄大学,女性教授非常少。一位男教授敲开她的门说:“你一定非常高兴吧!”这让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要付出比很多男教授多一倍的努力,才能得到他们一半的收获;她曾经连续三年申请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课题经费,全都被拒绝;她经历过失去丈夫的痛楚,有两年时间她的生活充满绝望……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全都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RachelChapman教授是位非裔美国人,出生在一个贫穷且教育程度很低的家庭。她经常鼓励自己,只要努力,便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就这样,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成为全家和全社区的骄傲。她把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和受到的歧视都记录了下来,她说记录失败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

华盛顿大学校园

华盛顿大学校门那些萦绕在耳边的声音

几位教授分享完各自的经历之后,那些真诚的建议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把你失败的故事分享出去吧!没有人比你本人对这些失败更在意。那些失败的痛苦最终将会变为成功的喜悦。你如果经历过这样的转变,也请帮助你身边的人完成这样的转变。”

“找一个导师,他/她能够引导你,作为榜样激励你。时常和这样的人交流。你可以充分信任他/她,把你的梦想分享给他/她。这种关系是花钱买不来的,你需要通过努力赢得这样的关系。”

“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一直做下去。如果你足够喜欢,你会愿意为它尝试300次,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算三年都没有任何薪水报酬,但是你有足够的理由去做这件事情。一直朝着这个目标的方向努力,在艰难时期也要咬紧牙关……”

之后我还参加了“失败训练营”的另外两次活动。一次是四位体育教练分享他们职业运动员生涯以及执教生涯中的起起落落。在竞技体育之中,失败更是家常便饭,我从教练们的口中听到了更为真实的比赛经历。另一次是五位不同院系的教授介绍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跟前面大讲堂的形式很相似,也是把个人的失败经历进行剖析和分享。

感谢这个“失败训练营”的活动,我看到了成功者们的光环背后原来也有不为人知的失败经历。失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

失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留学在外,承受挫折的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来华盛顿大学留学的第一年没有奖学金,于是便开始努力申请第二年的奖学金。我给学校的各个部门以及各种奖学金机构递交了将近70份申请,基本上都没什么消息,稍微好一点的就是给我发一封客气的标准拒信:“感谢你的申请,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申请,抱歉通知你没有入选,祝你以后前程似锦。”我收到了太多拒信,以致锻炼出了通过“看标题+扫读第一段”就能在五秒钟之内看完一封拒信的本领。可是没有办法,我只能越挫越勇,越失败越努力,最终总算得偿所愿,拿到了奖学金。捧着那封告知成功的信件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多少拒信才能换来一封写着“congratulations”的贺信啊!我庆幸在那么多次的拒绝面前,我没有放弃希望。

我的学妹Chrissy刚来美国上大学时,作文对她来说是个大难题。作业要求写5~7页,可她熬了好几天连一页都写不出来。要知道,她可是在国内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过不少中文文章啊!为什么中文写得那么顺畅,英语就是憋不出来呢?第一个学期对她来说压力山大,文章写不出来,她郁闷、苦恼至极,好几次都想把书扔了,急得直哭,急得捶胸顿足……但是每次折腾之后,她最后都会选择收拾好书本和情绪,然后跑到学校的写作中心,找不同的写作辅导老师帮她修改文章,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特定的用词和结构,和他们讨论自己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把各种修改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好后反复钻研……就这样一次次地调整情绪、请求帮助、咬文嚼字之后,现在她写十几页的课程论文已经可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了。

我身边类似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失败、受挫、痛哭、沮丧,但是不可以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不可以从此自暴自弃、没有勇气,不可以从此放弃自己、不再尝试。留学的过程中,那些经历过的挫折、流过的眼泪、收到的拒信都将成为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愿我们的人生一帆风顺,所向披靡。倘若有时不能,也愿我们在经历失败时能有扬起风帆、重新再来的勇气!

本文节选自作者新书《美国留学实用指南》,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左微,湘妹子,本科就读于复旦新闻及对外汉语学院,曾在《纽约时报》、湖南卫视实习。之后在上海新东方学校开心地教托福;2010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五年间取得了英语系博士学位,教育学、英语教学和经济学三个硕士。平时在西雅图中文电台担任主持人;目前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微信公众号为weishare2015。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