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造福世界的中国印刷术

造福世界的中国印刷术

时间:2024-11-05 08:54:06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史上,书籍的出现使得知识和文明有了积累和延续的工具,而印刷术的发明更是让人类文明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雕版印刷术

最早出现的印刷术为雕版印刷术,大约诞生于唐朝初年(公元618年左右)。雕版印刷的原理并不复杂,首先是在薄纸上书写需要印刷的字,再把纸润湿后反贴到木雕板上,只要对着字形雕刻就能得到文字部分的凸起印刷雕版。印刷时,只需要给雕版涂墨,轻轻盖上纸张,雕版上的字就能印到纸上了。

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大大加快了书籍印刷的速度,但在印刷新书或者修改错字时比较麻烦,需要重新制作雕版,费时又费力,所以在发明之初只应用在少数需求量较大的书籍上。不过,雕版印刷术可以轻易制作大量同样印刷品的特点,在经济发达的宋朝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它非常适合印刷纸币和广告等本来就不需要修改的东西。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成本高昂,不易保存和查阅,使用并不方便。北宋时,杭州的刻板工匠毕昇(shēng)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整块印版变为由可以取用的“活字”构成的印版。印刷完毕后,还可以重新取出活字,供下次印刷使用,非常方便。

这些活字最初是由木头雕刻而成的。在使用时,由于木材的纹理不均匀,吸水后还会发胀,导致木活字排出的版高低不平。再加上木活字易与液体粘连,不易取出,所以最终毕昇改用胶泥制作活字。

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由于技术尚不完善、常见字磨损过快、有图的书籍难以排版、印刷品质量不高等原因,未能成为主流的印刷方法。但这种印刷术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以后,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技术改进,并最终跟随商旅走入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篇章。

古老的东方文明所孕育出的活字印刷术,跨越了4个世纪的时间、经历了数千千米的漫长旅行,最终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文明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

转轮排字盘

宋代的毕昇觉得木活字并不好用,转为使用胶泥活字,但有人非要迎难而上。元代的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王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经过反复实践后,解决了木活字难以使用的问题,制造出了3万多个木活字,并以此印刷了大量书籍。

活字的问题解决后,印刷人员又面临着检字的难题。中国的汉字复杂而繁多,想要在数量巨大的活字库中找到需要用的活字并非易事。如果活字的分类和存储不合理,找字工作会增加印刷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提高检字效率,王祯设计了一种名为转轮排字盘的装置。这种转轮排字盘上铺有圆框,每个木活字都按一定顺序放在里面,并编好号码。在检字时,一个人朗读书稿,另外一个人转动圆盘。在圆盘上找到需要用的活字后,排入印版内。待印刷完毕后,把活字再放回圆盘上的相应位置处即可。这种装置减少了检字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印刷效率。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大大提高了整个世界的信息传播效率,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郭晓博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