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噙墨与浮墨

噙墨与浮墨

时间:2024-11-05 06:59:22

笔锋落墨,素纸噙含,互为渗透,有深有浅……纸上的自由假不来。

听书画鉴定家王小斌老师夜聊如今高仿真书画的做法,十分有意思。

以前,文博单位为了携带珍贵书画的复制品出外办讲座、搞展览,都需要寻觅高手来临摹原作。这件事情十分辛苦,因为就算能找到一位本身笔墨功夫十分了得的画家,他本人又是宋徽宗的研究专家,他要临摹那幅著名的《瑞鹤图》也要下上三五年的功夫。而且,因为原作的保存要求极高,画家临摹时必须征得博物馆方面的同意,在冰窖般的库房里进行,决不能把原作带到有暖气的地方舒舒服服地临摹。天寒地冻,一个不留神,笔意就差了那么一点。因此之前的仿作与原作,很多专家都能一眼看出来。

而现在,电脑可以精确地采集原作的数据,扫描机的像素达到惊人的5.2亿,高仿真书画最后可以用微喷技术来实现。加上制作人十分用心,他们会先分析原作宣纸特殊的理化成分,委托宣纸的手工作坊做出一模一样的纸,然后在生宣上,用机器细致缜密地打上一层涂布胶。上过胶的纸比普通熟宣更熟,附着力惊人地强,将原作直接打印上去,色彩与线条丝毫不会走样,连古书画上的霉点、泛黄与残缺,都能扫描还原得一模一样。

王小斌曾做过实验:找寻五六十岁年富力强的画家,征得他的同意后,将其得意之作打印出来,与原作一起放在画家本人面前,要他将自己的作品挑出来。画家左看右看,把画翻过来看后面的裱褙,匍匐在画案上审读作品的整体气息,最后用放大镜端详细部的笔触……很抱歉,他还是分辨不出来。

但王小斌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了解如今仿作的操作原理,知道艺术家的原作是用宣纸直接画的,上面没有涂布胶,墨与色彩都是往纸的肌理中渗透的,这就是“噙墨”;而高仿真书画为了纹丝不乱地扫描,必须上胶,这样墨就是浮着的。“越是在书画的边缘,越能看出那股子浮在表面的气息来。不出三分钟,就能判定这是高仿真作品。”

噙墨是真,浮墨是假。这就像如今的文化市场,很多附庸风雅者以为,经常去天南海北的文博展览上打卡,读一读艺术史上的八卦话题,再参加一些书画、茶道雅集,回来发发朋友圈,就能堂而皇之以“资深艺术领悟者”自居。虽然,这也算做足了以假乱真的功夫,但明眼人一看就是根基浅。那股子“浮墨”气息,是骗不了人的。

因为时间对宣纸的催熟,毕竟与涂布胶的硬性催熟不一样。那种笔锋落墨,素纸噙含,互为渗透,有深有浅的自由意识,是没有办法用整齐划一的方式逐一扫描、复刻下来的。假的,真不了。

(王传生摘自《扬子晚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