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内化、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自主学习中成长,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本人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平等相待,和谐共处。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尝试。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要善于引导,如:“你刚才很快举手,可能没想好,再想想,好吗?”“真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再加上适当的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激起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荣誉感。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杜绝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创设合作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学生不清楚的允许发问,答错了的允许重答,有不同的意见的允许争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抓住生成性的热点话题,允许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发高质量对话,掀起对话高潮。让每个个体的生命激情在表达中得以宣泄,让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在对话中得以体现,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得以活泼地生长。如,在上《争吵》一课时,当全班众多学生都纷纷说自己喜欢文中“高尚的朋友”——小主人公克莱蒂时,班上一个扎羊辫的小女孩却提出:“我并不喜欢他,因为在作者苦恼的时候,他的哭让别人觉得这是幸灾乐祸。”不同于大众视点的声音,势必引起一场争议。“不,他的哭是善意的,并无恶意。不是常说‘给别人一个微笑,就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吗!’”“可如果克莱蒂能体察别人的心境,换个角度为他人想,谦逊些,不是更高尚吗?”听听,这是多么精彩的真情告白?折射出了学生灵动的智慧!可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如沐春风,畅所欲言,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的劲头十足。
1.图文结合展现情境。语文教材大都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材中的这些插图,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陶冶审美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教学一年级语文《四季》一课时,我展示了四幅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脑海里形成“春、夏、秋、冬”的表象,对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也就容易多了。
2.运用媒体再现情境。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图形、动画、音响等功能于一体,使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新颖,手段更加多样。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本情境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如教学《长城》一课,可以播放长城的美图,学生对雄伟壮观的长城不由得啧啧称赞,自然也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游戏活动体验情境。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载体,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拓展语言训练,在活动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从文本中获得种种发现,在体验中学会认识世界,发展自己的个性。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我设计了角色置换的游戏。在学习到邱少云被大火烧身的时候,让学生替代文中的人物,扮演邱少云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说话。让学生体会在那危急关头,只有牺牲自己才能保住其他千千万万战友的情感。
三、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古今中外,大凡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士,无不拥有非凡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人受益终身。改进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让学生独立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读书,把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出来。例如:教学《古井》时,创设以下四个思考题:①课文中的老人取用水有什么困难?②帮老人取水有哪些人?你是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他们为什么给老人取水?③老人说日子长着哩,是什么意思?④乡亲们听了老人的话,要没要报酬?为什么?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风格?让学生带着问题,抱着解决问题的好奇、好强、好胜心理,开动脑筋去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知识。这样使学生有独立体验的过程,也就有了自我的感受,从而对人生也有自己个性的感悟。
2.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个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可布置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各小组先阅读课文,熟读后在小组里互相讲故事,最后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为了能迎接挑战,各小组同学赶紧投入了学习,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才能得到了发挥,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和“自主性”。
3.让学生投身课外实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挖掘新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新渠道,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主获取知识。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三国演义》的影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的典故、成语,或者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拓宽视野。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关键因素,而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预习、复习习惯。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学习新课的前奏,对学习新课起着铺垫作用,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思考、表达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充分地读,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主动思考。同时,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主动交流,发表自己见解。
3.作业、评价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写作业习惯。作业前先准备好学习用品,做作业时注意力集中;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总之,只要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宽松、和谐、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情境、平台,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