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滕兆敏
美好梦想凝聚力量,民族团结开拓未来。这是北京路中学今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九月初的一个下午,云淡风轻,秋剪梧桐。兰蕙楼里《爱我中华》那优美的旋律,文心楼里初一新同学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辞,激发起师生们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感。北京路中学现有赫哲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10多人。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中创设的“腌萝卜式”教育法,也叫“细流滴灌式”教学法很见成效。推进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课堂、进头脑,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民族文化“滴灌”学生成长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重点利用政、语、史、地等课堂承载民族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腌萝卜”式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从小就在心中感悟我们各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和民族精神。学校组织的“多民族大家庭”优质课评选活动,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参与,闫华老师获中央教科所优质课二等奖,梁文等老师制作的民族团结教育课件深受师生好评;滕兆敏老师多次参加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他的发言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民族教育“渗透”到多彩活动中
民族团结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活动,才能使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坚持做到抓思想教育必须开展活动的教育原则,用师魂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开得绚丽多彩,香满校园。
2015年5月25日上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周启动仪式暨主题宣誓活动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民族团结,铁壁铜墙;七彩民族,和美荣光……”这是一种炽热深厚的民族情怀,这是3500名师生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期待。主席台上悬挂的“筑就56个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中国梦”巨大横幅,红底白字,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教育周主题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郑逸玮同学所作的《凝聚起56个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主题演讲,涌动着同一脉中华血缘,凝聚着同一片深情厚意。钱紫欣同学领诵的《民族团结誓词》,把师生们的思绪带到了美丽草原、风雪天山、秀丽江南……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由牟柏蓉老师指挥全场师生共同唱响经典歌曲《国家》,激扬的歌声久久在校园上空回旋。这次精心组织的主题活动,如一阵清新隽永的“民族风”吹动了莘莘学子的心,它是一首涌动着民族精神气质的斑斓诗篇,它是一幅行走在美丽校园的风情画卷。学校还开展了“56个民族56朵花”主题班会,开展了“守望相助”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评选活动,举办了“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民族知识。
三、民族特色“走进”校本课程
学校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导教师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充实民族特色文化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体育课上,踢毽子、拔河、丢沙包、民族团结接力等都列入了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与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农民画、版画、布贴画、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等进入了美术课堂,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歌曲走上学校艺术汇演的舞台,学校民族艺术教育硕果累累。老师们开发的《56个民族: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材获全国优秀科研成果(校本教材类)一等奖。
四、手足情“温暖”少数民族师生
学生陈彤,母亲是藏族人,父母在西藏工作,从小跟着奶奶在日照上学,老师们对这个远离父母的藏族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一直关注着他的健康成长。陈彤在班级里和同学都能和睦相处,他的散文在《恰同学少年》刊物上发表。2013年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录取。学生武皎洁是满族人,学习基础较差,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以优异成绩升入北京外国语大学。
放眼中华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倾听村村寨寨,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2014年春天,新疆麦盖提县的老师们来北京路中学学习、交流,教导处、办公室组织师生热情接待,举办座谈会和各种活动,进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雪莱提等维族教师热情要求老师们到新疆进行文化交流。2015年金秋时节,刀郎中学的三位教师在市区教研室专家的陪同下,又前来学校进行了文化教育交流。滕兆敏等老师亲自购买书籍转赠给新疆内地班的同学们,并亲自给他们义务授课。
满天星斗,点亮浩瀚苍穹;各族团结,孕育中华文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要互相包容、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