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过了20多年。这期间,我做了易车网,投资了摩拜,也做了一些汽车周边的投资,如汽车周边服务、汽车电商等等。很多人说我“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确实如此。2012年,我又萌生了做蔚来的想法。可以说,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人说我是“出行教父”,我自己并不这么看。出行有飞机、地铁、高铁,这些大的行业,谁敢被称作教父?
不得不说,我是幸运的。1974年,我出生于安徽的一个村落。读完初中,家里人劝我去读中专。那个时候,中专毕业可以直接参加工作,还能够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自己应该上高中、读大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1992年,我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就读。只有18岁的我对未来并不清晰。懵懂之中的念头是从政。一入班,我就当上了班里的副班长。为了能把这个“官”做好,我带着同学们爬长城、早起看升旗,还组织集体劳动。结果没过一个月,我就累病了。等我病好回到学校,班里已经有了新的班长。
这一次,我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人生,去想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当时,全球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1996年4月雅虎公司刚上市就估值8.48亿美元。亚马逊紧接着也在1997年5月以4.38亿美元的估值上市。我觉得自己要学好计算机,然后创业。很快,我通过了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考试。在全国,这门考试每年通过的人数不超过100人。中国的互联网商机随之到来了。我成立了一个科技公司,现在看来,公司的业务很简单,就是在美国租了一些服务器,在国内帮人注册域名、租空间,公司最初有四名系统分析员。我由此赚到了所谓的“第一桶金”,这就是互联网的魔力。
互联网与汽车的组合在当时看来有些异想天开。1999年,国内汽车销量不足200万辆,私家车还是个稀罕物,但我和合伙人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巨大的出行需求会释放出来。我们觉得汽车一定会普及,汽车网站一定会有发展前景。那时,这两大产业的结合已经有了成功模版——2000年,美国就有一家汽车网站成为上市公司。易车网于同年诞生了。成立当天,我们在中国大饭店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我还记得那天,我提了一个口号,叫“电子商务就是服务”。
现在看来,这个口号有些太超前。我们创办了会员制度,希望能够整合北京市的汽车修理、保养、加油等业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做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用户对易车网的需求很简单,他们将它看作一个了解汽车的基本途径,可以看到汽车的品牌、报价、性能等相应的基本知识,他们想知道哪个车好,以及为什么这个车好。经销商方面也是希望利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途径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换句话说,人们对汽车的想法还是出于最基本的出行需求。
到了2012年,我慢慢感受到了变化。我身边的人对汽车有了新的期待和想法。比如,有人会觉得去4S店修车、保养车麻烦、耗时,有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的方式?还有人觉得汽车涉及的服务价格存在黑箱子的问题,像我一个朋友,他的车坏了,去4S店检查,对方说,发动机可能出了问题,修的话要20万元。我推荐他去找了一个熟悉的朋友,最终只花了1万多元钱。人们对汽车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不满意,而这些不满意正是新的需求出现的表现。
我开始重新去审视这个行业。我在这个行业待了十几年,却鲜见这个行业发生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这一点更为凸显。我经常被问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像奔驰、宝马这么好的车,为什么车上的屏幕这么不好用?为什么大家宁愿在屏幕旁边放置一个手机支架,也不使用这个屏幕?原因很简单,这是车联网没有做好。那为什么车联网做得这么差呢?我觉得这不能怪工程师。在汽车行业,尽管汽车每年都会在有一些外观上的变化,但一代产品迭代的时间基本是7年,有的甚至是10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买的汽车是工程师们五六年前做的。按照这样的时间维度生产的产品,自然满足不了现在人们的需求。大家想一想,iPhone到现在已经11年了,迭代了多少代?
这些不满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商业最重要的本质。我想了很久,得出了答案,即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以最好的使用体验。这些需求在物质或者技术相对匮乏的阶段会被掩盖。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在汽车缺乏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只是有车就行了。这样一来,企业还可以靠效率赚钱,生产更多的汽车。但现在,汽车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整个造车行业已经相当的成熟,传统的用车思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但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它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和产品、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
以摩拜为例,我并不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也不是自行车使用者,但当时胡玮炜来找我来谈高端自行车的项目时,我觉得不如做一个共享自行车,解决人们短途出行的问题。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事物,但很多人经常为自行车的停放发愁,因为很容易被偷,这就是切实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无桩的产品,用户通过系统和平台,随时用GPS系统就能找到车,谁都不用把车固定停在哪里或者放在家里。最新的技术嵌入到自行车上,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实,很多新公司的创新,也在于给了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比如说,滴滴让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是局限和固定在出租车内。
作为一个企业,你必须得去适应这些变化和这个时代,并利用新的技术,帮助人们解决痛点。我们做蔚来,就是想解决汽车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痛点。买车的时候,用户的幸福指数到达了制高点,但后面的体验是越来越差的。现在,你买了一辆宝马,完成购买过程就结束了买卖双方的关系,后面车子质量出现问题,你打官司也只能跟经销商打官司,最多连带着厂家。在开始去做蔚来的时候,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我们能做,传统汽车公司做不了的也做不好的?那就是服务用户以及建立一套这样的服务体系。我们希望将服务的理念从开始购买一直延续到后续的使用和维护上。
既然去4S店修车这么麻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一键呼叫修车呢?我们做智能电动车,充电桩的问题难以解决,那我们可以使用移动充电车。现在,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事情,也是那么多人投入到造车领域的原因。这样一来,汽车就不再简单是一个交通工具或者机械的载体,而是其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做好一辆车只能让你得到60分,而不是100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车这个纽带进行连接,建立起社群。
很多人质疑我们说花了太多的钱,但汽车创业跟别的行业本来就不一样,5万元造不出宝马,5000元工资也招不到最好的工程师,这是一个高门槛,也高度成熟的行业,没有外部源源不断地输血,再高大上的“造车梦”也活不下来。我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以前我认为未来的成功概率只有5%,等到公司的团队组建好以后,我觉得这一概率提升到了51%,到去年我们的ES8上市,我觉得成功的概率还是51%。
我甚至没有时间去研究别的汽车新品牌,因为还没有到时候。我觉得只要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从互联网浪潮到移动互联网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技术的进步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你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展望一个以汽车为起点的社群生活方式呢?
(实习生张佳婧对本文亦有贡献)
(高育文摄/视觉中国供图)蔚来汽车NIOep9
(张雷摄)手记(视觉中国供图)9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蔚来汽车(NIO)将在纽约证交所首次公开募股。图为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李斌声称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热潮,又恰逢中国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发展。而这两点,则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本的方向。现在,李斌的主要精力都在蔚来造车业务上。他说想集中所有的精力来做好这件事情,这可能是他到目前为止最难的创业。
2012年,李斌开始有做蔚来的打算,当时,距离马斯克发布第一款特拉斯已经过了六年。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既无必要又缺乏实现条件的新产品,已经能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中看到它的现实意义。从2012年秋冬开始,“雾霾”天气成了我国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政府需要新能源汽车来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241辆,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375辆。按照可比口径比较,2012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和103.9%。
2017年,这一数据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7万辆,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累计销量的50%以上。新能源的大势和风口,更加坚定了入局者投资人对新造车领域大爆发可能的信心,即使这个前期投入是巨大的。根据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中国2017年12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造车企业已突破60家。
蔚来招股书显示,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前六个月里,蔚来的净亏损分别为25.733亿元人民币、50.212亿元人民币(约合7.588亿美元)和33.255亿元人民币(约合5.026亿美元)。不到三年就已投入109亿元。对于这个数目,李斌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忧虑。他告诉我,蔚来是在做一个高端的品牌,“这注定了我们不能用一个生产5万块钱或者10万元汽车的方式来服务我们的客户。我们是一个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公司。我们的研发支出是要足够的”。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只是李斌造车的一个原因。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打造一个新的生活入口,彻底解决传统造车行业的痛点问题。事实上,这些新造车运动的参与者,他们或多或少都跟汽车行业有着一些关联,比如说,李斌之前创立了汽车贸易资讯网站易车网;新造车企业车和家的李想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则是传统汽车行业的代表人物,曾担任过菲亚特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等重要职位。
也正是这些多年的业内经历,让他们看到了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弊端和人们用车时的痛点。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走过来人的一个共性,他们信任技术,并畅想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试图将这种前景落在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上,在十几年后,你可以预订一台接近智能驾驶的车开过来接你上班,你也可以租一台有沙发的车坐在上面睡觉,你也可以租一个有餐桌的车跟你太太一起边吃早餐边在路上走,你将会发现车将来是一种不同的出行生活方式,它可以有大量的组合体系。
无论如何,新造车运动是一场拼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战争,总会有大潮退去和稳定的时候,不管是蔚来,还是小鹏、车与家,人们期待新技术革新的成果,质疑之外,也增加了宽容。(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