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我很忙》——减负的现状
“忙碌的我总是在路上,匆匆奔向下一个课堂,重重的书包压在我身上,厚厚的作业本伴我成长,长长的习题从天黑写到天亮,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喜羊羊。”2012年,一首小学生自唱MV道出了孩子的心声!确实,减负口号下的学生,就像一个个陀螺,一刻也不停地在旋转。几十年喊减负,但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学生的书包由过去的“单肩背”变成了“双肩背”,又由“双肩背”换成了“拉杆箱”。减负,已是沉疴宿疾。
第二首:《像雾像雨又像风》——减负的误区
“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任凭我的心跟着你翻动。”多年以来,学生的“负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谁“减”得多,谁就跟上了形势;似乎哪里学生没有了“负”,素质教育就成功了;似乎让学生毫不费力地学习就是减负;似乎减少课程、作业和考试就是减负;似乎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就是减负。减负又如同一个跷跷板。本来,校外培训可以成为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但随着很多学校明令禁止补课,不留或少留作业,众多培训机构乘虚而入,甚至野蛮生长。一些培训机构长于广告,短于培训,俨然成为强化应试的“助推器”,成为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
还有,因为一些“一刀切”的减负提质政策,即使很多学生没有参加校外辅导的负担,他们也不能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流水线上一模一样的产品。他们学业负担轻重是因个体而异的。对一些人而言,现在学的课程太容易,完全没有挑战性;而对有些人来讲,即使把目前课程进一步削减,他们还是觉得太难。减负,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减负,怎一个“减”字了得?!
第三首:《掀起你的盖头来》——减负的实质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减负的确切表述是我们要减去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并非指学生读书求知、健康发展不要负担,也不意味着减学生的全部负担。学生学习成长中应当承担学业课业,应当完成学习任务,应当付出努力,应当承担的相应成本。另外,减负的同时也要增加学生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必须科学测算出各学段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这是减负提质的“七寸”。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什么叫过重?什么叫减负?怎样减负?
第四首:《想说爱你不容易》——减负的困难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许多人士认为,因为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局限性,也因为以分数论质量的片面教学质量观,教师是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罪魁祸首。但,君不见,每年高考后,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电视节目等都会不遗余力地对各地高考状元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因为分数高意味着理想的职业和美好的前途。君不见,寒暑假刚一开始,大大小小的补习班琳琅满目,各种培训、补习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我认为,这些现象背后的推手才是始作俑者。不可否认,“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标准也在静悄悄地改变,“行行出状元”的平台正在慢慢搭建,但这些信息尚未传导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第五首:《你是我的眼》——减负的着力点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减负提质,除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全员育人环境、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引导家长改变观念等抓手外,教师一定要成为减负提质的“领头雁”,让课堂成为减负提质的主阵地。一名教师,必须应该将轻负担高质量当做一种责任、一种师德、一种师能。减负提质要求教师尽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适度性和高效性,让减负与提质一同发展。“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第六首:《从头再来》——减负的决心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减负是一块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让我们在荡起减负提质双桨的行动中,既有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也有去疴除弊的决心。只要我们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定能破解减负困局,达到提质实效!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小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李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