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东北一个小县城的金恩楠目前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攻读中国传统书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研究生。其实早在2013年,21岁的他就成为了西泠印社里最年轻的社员。
“守艺人”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这里是个大师云集的地方,现在有社员约400人。
2013年,正值西泠印社创立11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行了两年专业学习后,大二的金恩楠再次参加西泠印社举行的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当年的参赛规模、报名人数、评选范围都达到历年之最,金恩楠一路过关到决赛,和143名海内外的篆刻高手角逐。
决赛分为篆刻命题创作、书法命题创作和文化笔试三项。篆刻命题创作环节金恩楠选择雕刻《西泠印社记》里的四个字“流风余韵”,用古玺风格刻了一张白文的印章;书法命题创作环节考的是用篆书去展示一副对联,金恩楠选择了用金文去创作;文化素质测试中金恩楠结合自己学习篆刻的经历和创作过程解读了篆刻流派或特定艺术形式风格对他的影响。最终,经过4个小时的现场比拼,他成为了西泠印社最年轻的社员。
毕业金奖作品
“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在全国来说可谓独领风骚,60年的历史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年本科学习之后,金恩楠在毕业展览上交出来满意的答卷,五件毕业作品涵盖了楷书、篆书、隶书、行草书和篆刻,其中在木皮(刨的很薄的木头片)上用隶书撰写的《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获得金奖。毕业作品中的书法作品,金恩楠选择创作3米到4米的大作品,“大作品看上去很容易,具体的创作过程却很艰难”。其中,楷书作品大概有一千字,因为字数较多,难免出现错字、丢字的情况,每每这样就需要推倒重新来过,而完整地写一遍就需要9个小时。“前前后后完整地写过三遍,写到中途重新再来的也不知有多少遍,即便到了最后一遍,我还是觉得没有呈现出我最满意的状态。”
加入西泠印社后,“大家对我还是有争议的,可能因为我太年轻了,似乎年轻代表了不可能”,这样的争议一度给金恩楠带来不小的压力,对此,他的恩师勉励他:压力何尝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呢?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