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杨振宁:交叉学科不一定热维持志趣之火不灭

杨振宁:交叉学科不一定热维持志趣之火不灭

时间:2024-11-05 01:35:24

编者按:5月10日杨振宁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举行新书发布会,书中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不仅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还有广大研究生关心的研究生培养方面议题。2017年杨振宁先生曾接受“清华研读间”专访,对研究生学习的相关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里借杨先生新书发布的机会,对此次专访加以改编发表,以飨读者。

研究成功靠什么?

现在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压力也越来越大。

怎样面对这样的压力,杨振宁先生提供这样一个案例:北大有一位已退休的物理学教授,他从小业余兴趣就是收集邮票。在科研进度受阻碍时,为了分担压力,维持自己的兴趣,他转向专门搜集跟物理相关的邮票,比如印着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邮票。就这样坚持到了七八年前,他出了一本书,记述他收集这些邮票的故事。这本书在量子力学诞生八十年庆祝大会上获奖,成为了他人生中的光彩时刻。

杨振宁先生说:“学术志趣很重要,但同时你也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志趣之火不灭,生生不息。”

如今很多导师可能更多投入到自己的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兴趣不太在意。特别是那些指导实验的课题组——导师接了很大的科研项目,借助组内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项目。

这种模式下,很可能养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去等待老师说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这样慢慢地会缺乏探索的热情与勇气。

杨振宁先生认为,凡是堪称伟大的研究成果,很少是通过别人的指导和启发而做成的,而是由研究者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靠的是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应该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这也是做研究生最难的一点。

交叉学科热怎么看?

近些年,科研领域有交叉学科热的现象,对此,杨振宁先生认为,这过分夸大了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交叉学科并不一定就是有前途的,并再次强调研究志趣的重要。

他说,他当年拿了硕士学位后去美国,就下决心利用他们的设备和自己扎实的理论能力做好实验,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在一次次实验经历中,他意识到自己不是做实验、搞测量的材料:缺乏对仪器、对方案设计的敏锐直觉。但同时他没有停止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很擅长寻找理论研究的题目,当时学校的老师、同学没有任何一个搞我所涉及的四个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而我却对这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痴迷于这些公式和运算”。

等到三年级的时候,杨振宁先生同级同学都在准备毕业论文,而他却苦恼于自己因实验失败而没有进展的毕业论文。氢气弹之父泰勒鼓励他:没必要非得懊恼自己的实验,我很看好你做过的理论研究工作,把它充实一下,我愿意接受做为毕业论文。

杨振宁先生终于决定转攻理论研究。他说,实际上研究生期间他一共开展了四个理论课题的研究,而毕业论文只涉及其中的一项。但是其他三篇文章在日后研究条件成熟后,都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杨振宁先生认为,作为研究生应当敏锐地观察到哪些课题方向有研究潜力,同时要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才可能灵活实现学科交叉。他更强调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志趣。比如他自己,如果没有对理论研究的兴趣,没有他对那四个理论题目的独立研究,他是没办法做到后来的学术成就的。

责任编辑:朴添勤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