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厅计财处王学军
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已构建起“三类协同、三位一体、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并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工作的前提,处于先行地位。2015年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过程监管,确保规范培育。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中推行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地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项目运作与资金使用管理,提升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质量,以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
一、项目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我国绩效管理思想最早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最早在《尚书·尧典》里就有“纳于大麓,烈风骤雨而弗迷”,意指尧将帝位禅让给舜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西方于19世纪初,罗伯特·欧文最先将绩效考核引入苏格兰。1842年,美国才将绩效真正引入了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如今,绩效管理已延伸至各个领域,特别是对项目执行绩效的考核管理,成为了推动项目实施、规范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湖北省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常见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计方法:
一是KPI绩效管理。KPI即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的缩写,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主要遵循管理学上的“二八原理”,在一个行为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80%的价值效益,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人员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故找准20%的关键行为,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目前国际上更多是应用于中、大型企业或跨国战略集团企业,通过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建立并量化权重指标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业绩衡量指标,以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效益的线性增长。
二是外部导向管理。外部导向管理也称标杆基准管理(Benchmarking),即以某个特定结果或效果为目标,以同行业或市场竞争最优效益为参照基准进行考核评价与类比,并建立可持续改进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基于这种原理下的绩效管理,关键在于确立规范的标杆和实现基准化。
三是综合平衡管理。综合平衡管理是通过利用平衡记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将项目绩效与部门、单位组织整体绩效相联系,使项目实施各环节工作流程与方向同项目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无缝衔接。平衡记分卡的框架体系包括四部分:1.组织学习与成长性;2.项目运作过程;3.受众满意度;4.项目资金结果。该类体系设计的核心是通过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与因果联系,展现项目实施与组织轨迹,实现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项目实施与设计目标的总体协调性。平衡记分卡指标的确定必须包含资金使用合理性和项目过程运作等,因此称为“平衡计分”,更强调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管控。由于该考核体系是建立在以资金规范使用为结果性的指标管理,过程运作成为了决定结果的驱动指标,加之两类指标均源自于项目本身,故形成了绩效考核与改进的双循环。
四是360°绩效管理。360°绩效考核,即全方位反馈评价或多源反馈评价,是由与项目组织实施有密切关系的横向单位、实施环节单位、项目主体进行匿名评价,一般采用问卷、走访、抽样等调查方法,属开放式考核。该类考核方法,能从绩效、能力、前景三个不同维度,以及内、外在组织形式两个不同的层面对项目实施方进行全面评估,并给项目执行者提供涵盖各方面信息的综合决策参考。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计
(一)关键绩效研究
为弄清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尤其是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理清体系结构与绩效指标间、绩效指标与项目目标、项目实施、实施成效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设计一套体系完备、结构严谨、标准统一、尺度均衡、操作规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课题组采取了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来自2013—2014年度宜昌市夷陵区茶叶产业和柑橘产业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个班,共计312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培训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受益评价三个方面,总计30个小项。课题组随后对回收上来的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按照反馈的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和分类,从统计的数据结构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培训过程反馈。92.1%学员认为培训应注重对职业农民精神素养、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三个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81.6%学员表示培训应该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教学,激发参训活力,同时应避免与农时农事季节的冲突和不衔接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99.6%学员希望培训应多提供参观交流的学习或实习机会,让他们多到现代农业发展较快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提升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这样培训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二是受训效果反馈。82.3%受访学员表示更看重训后对自身产业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培训能提升自己创业兴业的能力,扩大自身从事的农业产业规模,实现规划愿景;96.4%学员表示希望培训能够带来农业产业效益上的明显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农业支持政策、配套扶持资金、农业项目投入、农业技术支持直接带来的农业年产出、农业年收入增幅上的变化。
三是条件能力反馈。76.8%学员表示希望通过培训能结识一批知名农业技术专家;87.3%学员表示希望培训机构能有1~3个固定的教学实习场所,便于训后也能长期观摩学习和实践实训;另有56.1%学员表示对“报告式”、传统“填鸭式”教学反感,他们认为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有限,师资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授课方式方法陈旧,更多地暴露出培训机构“软”环境条件能力建设上不足,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这三类统计数据充分体现了农民学员对培训的期许和整体评价,而形成这些评价的观点就是培训的“关键因子”。将其剖离开来,就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这也为课题组尝试设计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设计思路由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建立专项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上述哪种原理与方法更适用,并无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实例可供借鉴。课题组试着借鉴湖北省多年来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中实施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参考政府项目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的前提下,从培训组织管理、培训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课堂建设、教材选择配套、规范培训实施、规范资金使用、规范教学档案等方面入手,尝试性设计和建立以“过程管控为手段,规范实施为目标,机制创新为导向,过程与质效并重”为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三)设计原则
一是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科学制定考评办法,量化考核绩效,规范评估程序和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地衡量项目工作绩效。
二是先易后难、简便易行。选取能衡量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指标,且具有权威性、容易获取,评估的方法和程序较为人性化,易于操作。
三是统筹兼顾、综合评价。既关注当前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又反映训后中长期培育的可持续性,既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成效,又反映对行业、产业或领域的促进作用。
四是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明确考核评估指标量化标准,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指标进行量化或赋予相应的权重,突出项目推进实效,对项目绩效做出综合评价。
(四)成果实例
基于上述思路和设计原则,在坚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注重“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基本原则框架下,课题组以湖北省为实例,设计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及内容详见附表。该体系结构共分为组织评价、过程评价、能力评价、效能评价、创先争优、一票否决等6个部分,其中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58个,总计120分:
1.评估计分方式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质量达到360°全方位评估目标,综合考量上述几种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方法的差别和优势,评估方式采取加权计分的办法,即各项总分乘以权重系数求和后得出总评分,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绩效考评总分=(组织评价分+过程评价分)×0.5+能力评价分×1.0+效能评价分×1.0+创先争优分×0.75
2.指标体系结构
组织评价部分(总分32分,权重系数0.5)。主要考核各县及培训机构训前的关键环节,采取KPI关键绩效考评方式。绩效关键指标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机构遴选、培训对象遴选三个训前主要工作,共设立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过程评价部分(总分63分,权重系数0.5)。主要考核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真实性、针对性,资金开支与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重点是通过量化考评,衡量培训过程的规范化操作结果,是一种标杆式考评。共设立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能力评价部分(总分17.5分,权重系数1.0)。主要考核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条件能力建设情况,从内外两个重要条件建设衡量教育培训承载能力。两个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固定、田间、空中、流动四大课堂一体化建设,采取综合平衡管理考评方式,共设立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效能评价部分(总分25分,权重系数1.0)。主要考核受训学员1~2年后产生的培训效果,采取KPI关键绩效与360°多元反馈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关键绩效为学员满意度、教师反馈评价、资格认定通过率、创业兴业能力提升、继续教育意愿等几个方面,需要采取匿名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一定的回访调查,并将有关信息数据及资料反馈给考评方后进行综合测评并赋分。该项指标考核内容是整个考评体系的核心,共设立3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线性量化,评估出培训取得的实质效能,其得分量多寡决定了培训成败。
创先争优部分(总分40分,权重系数0.75)。主要考核教育培训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突出亮点,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或重大突破,培训模式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及主要工作做法受到上级领导、单位的重视或肯定,在省内外予以推广。该项是对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补充,共设立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3.综合评定结果考核完成后,应按照总分进行综合排名和评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并按综合排名进行排序,便于形成延伸绩效管理。
三、设计研究小结
一是实施绩效管理意义重大。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举措,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就是要便于及时掌控工作进展、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有关情况,客观评价项目实施成效、绩效目标完成程度,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运行机制,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改善培育环境,持续提升培训质效,提出切实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
二是指标体系建立标准要科学。绩效考核指标与体系结构是绩效管理考核的关键,由一些既相互联系且能够正确、清晰、完整表达项目管理目标、运行机制、完成质效等内容的考核指标构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随着近几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深化推进,全国探索出了一批以创业兴业为载体的武汉市东西湖区“54321”模式、陕西凤翔“五位一体”、四川崇州“双培训”、湖南隆平高科政企合作等十大模式为代表的培育成功模式,而作为先行地位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更是亮点纷呈,实现了“由培训到培育,办班向育人,从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的整体快速转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探究指标设定与项目绩效、培训教学、培训质效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改善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三是绩效管理工作机制要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应是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不应只含有培训管理方、实施方和承担方,更应纳入地方政府的职能考核范围,以体现教育培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性。更要逐步配套和完善项目绩效考核结果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间的落实衔接,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并实行动态管理、黄线预警和末位淘汰机制,才能达到“以规促训、以评促教、管训结合、重在质效”的绩效管理目标。
附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