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广场舞具备文化传播的基础
除具备健身娱乐功能外,乡村广场舞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其原因在于“三个基础”,即群众基础、组织基础以及形式基础。广场舞通常由群众自发组织,每日集会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人数规模,这就为文化传播提供了群众基础;参与人员内部通常会有一个“意见领袖”担当着“领导”角色,她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促使独立的个体逐步凝聚成为一个社团,其成员由最初的兴趣爱好一致逐步发展为价值认同一致,这成为文化传播的组织基础;此外,再加上广场舞本身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化赋意的空间很大,这为文化传播奠定了形式基础。
二、树立“文化统领”的教学理念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传情达意,“以意领气,以气带力,以力促形”是教学所要遵循的规律。其中的“意”,即意念,属于意识范畴,“意先行”为“文化统领”的广场舞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化统领”教学理念是将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以肢体动作承载道德内涵,最终实现自由舞动与道德内化的身心合一。
三、“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文化统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包括动作切片、动作赋意、情感启动、动作固化、文化功能动态释放等五个阶段。
(一)动作切片
动作切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对一套完整操舞的动作元素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元素。制作切片时要考虑动作形态特点、结构、强度等因素,并对每一动作元素的意、气、力、形进行深入分析。其中,“意”是动作可以表达的意象、意境;“气”是舞者的情感与情绪;“力”是指运用到的肌肉群等;“形”是指身体的形态。例如笔者对《张灯结彩》整套动作共制作出12个“动作切片”(见表)。
(二)动作赋意
动作赋意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基于教学的德育目标,对动作切片进行意象设计。例如,《张灯结彩》是一套集合各种田间劳作动作的组合,教学的目标可以设定为树立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自信,展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怀着对美丽生活憧憬,鼓足干劲奔小康的精神风貌。以此赋意,动作意象设计为“康庄大道”“庆丰收”“硕果累累”“汗滴禾下土”等。动作本身可以赋意外,教师还可通过道具来进行动作赋意。例如,教学中,教师戴一顶草帽可以把学员引领到广袤田野的意境中。
(三)情感启动
情感启动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激活学员情绪,拉近师生距离,为文化导入做好情绪铺垫。以《张灯结彩》这组动作为例,主要启动三类情绪:
1.乐观自信。文化自信是新型职业农民首要的文化素养。在教授动作前,先来让学员学习“自信地笑”。从“露8颗牙”机械地笑到自信由衷地笑,学员需要克服胆怯、自卑等心理因素。教学中,教师通过“劳动者是美丽的”“劳动者是乡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等语言引导或设计个人展示环节来固化学员的自信。
2.快乐。通过活动设计或动作本身来启动快乐情绪。例如,借助轻快的跳跃很容易激活快乐的情感。
(四)动作学习
动作是文化的载体。在动作意象的引领下学习动作,就是他们身心合一、道德内化的过程。动作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示范、团队学员与观摩学习等,肌肉记忆、动觉记忆、意象记忆等过程,使文化不断向体内渗透。
(五)文化功能动态释放
学员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可以脱离教师的示范,自由地舞动起来,跳出了精、气、神,达到了神意形合一,文化最终内化于舞者的内心。
四、文化植根
如果说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文化播种的过程,那么为了确保文化种子落地生根,教师还要考虑文化植根,在当地找好种子的看护者,做好日常的维护。“种子”看护者的选择对于种子发育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三类人员对文化植根有重要影响,一是当地政府文教工作负责人;二是广场舞社团中的“意见领袖”;三是文化传播时最应该重视的弱势群体。
(一)当地政府文教工作负责人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政府决定着“文化种子”发育的土地、空气、水份等关键因素,决定了文化植根深度。培养一支群体文化骨干队伍不是最终目标,如何通过组织或设计各种活动,发挥文艺骨干的创造精神,将文艺与乡村文明建设有机融合,需要政府发挥管理智慧。笔者在房山区南窑乡教学中观察到,乡镇文教负责人对文化艺术工作热情很高,对“文化统领”教学理念非常认同,她亲自观摩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文化建设与艺术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效果。政府的参与引导为文化植根培肥了“地力”。
(二)广场舞社团中的“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决定着文化植根的辐射力。在房山区南窑乡教学时,七十多岁的冯大妈的一份学习笔记让我清晰地看到“意见领袖”在文化传播中可以发挥的能量。在当地广场舞社团中,冯大妈身兼首学者、传播者与组织者的三种角色。她把课堂上学习的每一组动作的意象、形态、拍数,作了详细的记录。这份笔记在晚间广场舞社团活动时,就成为了冯大妈的教案,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幸福地舞动起来。
(三)当地弱势群体
“文化传播一个都不能少。”文化普惠、文化公平是文化植根实现的标志。在南窑村村委会教学时,笔者偶遇“残疾人温馨家园”看护的一些智障人员,当音乐响起时,他们会随着音乐幸福地舞动起来,脸上绽放的笑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残障人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文化对于弱势群体关照,实质是对弱势家庭的关照。文化普惠是文化植根的重要指标。
笔者在结稿之际欣闻,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国家设立这个节日,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亿万农民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增强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由此可见,“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传播功能似大海之澎湃之力,而乡村广场舞是老百姓每日的聚会,其文化传播功能似溪流之涓涓渗透之力,统一于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