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培养全科职业农民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培养全科职业农民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时间:2024-11-04 01:39:48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导向,是解决当前农民职业属性不强、从业意愿不高、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职业缺乏吸引力等现实问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关键是要不断优化完善促进职业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目前,很多地方正在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重要实施省份,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存在认识持续发展、深化的过程,由此带来省级层面制度设计趋于更加精准、更为全面、更加切中要害的可喜变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培育工作。

一、从关注产业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认识持续深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实施之后,省农业厅积极争取支持,在全国较早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专门意见。工作思路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工作重点上提出了三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着力优选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多元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加强有序规范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三是构建扶持政策体系,重点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科技扶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健全农业保险政策、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专门意见,客观上对促进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囿于多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思维和当时的认识与基本条件,培育对象上,要求的是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规范管理上,未要求分级评级、分级管理。尤其是政策扶持上,基本局限于生产经营环节,关注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发展问题,基本社会保障未进行明确要求。

近期,新一届厅党组在原有探索基础上,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对如何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形成了新的认识,扩展到更深层次的探索,明确当前要抓好六个环节的工作:教育培训、资格准入、产业扶持、风险防控、社会保障、退休养老。基本方向是全省每个生产组要有一个农场主,农场主必须是职业农民,达到当年农校毕业生水平,实现“乡来乡去、村来村去、社来社去”。其中,在培育对象的选择上,明确提出要把现在的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愿意回乡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新农人培养认证为新型职业农民,包括今后村两委干部,要实现专业化、职业化,都要纳入培育对象,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当农民的制度安排。在教育培训目标上,提出要参考卫生系统全科医生培养思路,在职业农民队伍中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实行分级培养,加快培养全科职业农民。政策扶持上,从偏重于产业扶持,发展到涵盖风险防控、社会保障、退休养老问题在内的系列政策设计。核心就是力求解决事实上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弥补职业农民仍然游离于基本国民待遇政策之外的短板,站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关注职业农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让职业农民共享基本国民待遇,以此增强农民职业属性和职业吸引力,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真正解决好谁来种地、谁来养猪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培育工作

一是政策措施创新。职业农民成长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加强省级层面顶层设计,历来是四川的一项重点,也是成绩卓然之处。近年来,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两个重要意见,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方案,持续加强对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指导。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意见,系全国率先由省级政府出台的专门文件。农业厅相继配套出台两个实施意见,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暂行),正积极推动联合出台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0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万人,即“十三五”期间每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约19万人。近期,新一届厅党组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到2023年,全省50万个农村生产组都要有一名最低也要达到全科农业中专水平的职业农民。按照这一设想,不仅职业农民群体数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长,即从明年起,每年培养数量需达到5.4万人,而且对质量要求也更高。基本思路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成立全日制、全方位、全学科的职业农民学院和学校,学院培养高层次职业农民,学校培养初级职业农民和一线技术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方案,提出“1+10”的试点思路,即以成都市加其余市(州)10个县(市、区)为试点范围,力争通过两年时间试点,探索职业农民的制度安排,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梳理3个省级重要文件,规范管理上,更进一步,完善了退出机制,体现出分级评级、动态管理的思想。在扶持政策上,体现出更加完善、更为精细、更关注职业农民全面发展的趋向,尤其是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方案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意见,已经涵盖产业扶持、创业补贴、金融扶持、就业扶持、科技扶持、培训扶持以及社保扶持、社会荣誉激励8个方面。在社保扶持上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应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各地应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按规定落实参保缴费政府补助政策;在社会荣誉激励方面提出,每年评定一批“优秀职业农民”,鼓励优先推荐一定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省级政府文件的引领下,成都、绵阳、广元、雅安4市,广汉、江安、蓬溪等县相继出台专门政策文件,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响应格局。

二是培育对象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被称为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关键少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之后,全省积极借鉴发端于崇州市,并在成都市全域推广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模式,认真开展试点工作,省政府专门召开培育现场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专门意见,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今年已确定由省农广校和四川农业大学承担省级示范培训任务,探索培育模式,以资各地借鉴。其中,省农广校承担100人省级示范培训任务。

三是机制创新。重点在4个方面创新,即创新培育机制,注重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创新培育模式,坚持推广普及“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创新培育内容,教材选用、教学实践活动,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创新培育手段,大力推广“云上智农”APP,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强化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运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指导

除持续出台政策措施外,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议事制度。早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试点阶段,省农业厅即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厅长任主任、分管厅长任副主任,同时建立了议事制度,厅属相关处、室、站、校作为成员单位,多次集中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研究,议事范围涵盖培育对象、认定管理、产业扶持政策等。

二是纳入全省重点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全面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行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等重点工作中。

三是重视规划先行。结合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并印发了《四川省“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目前,农业厅提出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划内容。

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农、财两厅坚持每年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进行安排部署。通过下发项目任务清单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农业农村部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延伸到项目县。

四、狠抓示范引领,强化带动作用

一是着力开展青年农场主省级调训。明确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广校3个培训基地持续承担调训任务,累计培育1276名现代青年农场主。

二是注重整市推进示范带动。成都、绵阳、广元3个整市推进市,2017年市级财政投入资金930万元用于培训工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586人,有效带动全省开展三种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五、夯实培育基础,构建培育体系

一是强化认定管理。农业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厘清了农业系统相关部门之间的事务关系,明确农广校为认定管理事务承办机构,为各级农广校夯实专门机构地位、争取公益性事业单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约4万人,统一颁发证书,其中,仅2017年即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000余人。

二是打造培育基地。全省已遴选758个培训基地,包括省农广校在内,4个基地入选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公布1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三是提升培育能力。农业厅专门发文在全省开展名师和精品课程推荐工作,师资资源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结构日趋合理的趋向,涵盖名校教授、推广一线专家、双创典型等。

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2017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两次就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二是加强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专题报道,尤其是今年4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四川:人才振兴激发农村新活力”为题,用4分多钟时间,专题报道四川推出一系列人才兴农、人才强农政策,外引内培双管齐下,打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做法,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典型不断涌现。仅2017年,就有1人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4人获得“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农业厅完成100名新型职业农民风采初审。

七、狠抓典型引路,强化作用发挥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作用明显。项目启动至今,四川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9万人,认定约4万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一大批人员奔赴农村,催生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更为可喜的是,职业农民队伍作用发挥日益明显,职业农民队伍成为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力,广汉市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面积达9.28万亩,占全市流转土地的80%,经营年产值达10亿元,占38.7%。今年小春生产,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小麦专业学员,自种地测产结果,参赛25名学员,亩产均在950斤以上,15人亩产1100斤以上,2人亩产1200斤以上,最高亩产1260斤,直逼该市历史最高单产记录。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农广校承担培育任务比例占全省60%,同时积极承担认定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以农广校和其他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元参与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不断拓展。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分布和区域特点,各地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带动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模式,成都市“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广元市“产业领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江油市“名师带学徒”模式、广汉市“农民导师制”模式、江安县“双三双四”模式等,相继不断涌现。

四是有力助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注重将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优先纳入培育对象,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精准扶贫互为促进、共同发展。计划到2020年,全省深度贫困县农业人才总量达11.5万,为支撑产业扶贫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