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定中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缅甸,从而切断了我国获取外援的最后一条通路——滇缅公路,使中国抗战形势日趋严峻,还将直接影响印缅战场上的盟军。中美两国政府从战略上考虑,决定开辟从印度至中国的空中航线。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机场,飞经缅甸的葡萄,进入我国,一路飞往四川省的泸州,即汀江—达姆达摩(印度)—葡萄—丽江—西昌—宜宾—泸州,全长1080千米;另一路则飞往昆明。汀江—昆明航线又分为南、北两条——南航线,汀江—达姆达摩—达奈河义(缅甸)—云龙—云南驿—昆明,全长851千米;北航线,汀江—达姆达摩—葡萄—程海—昆明,全长841千米。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山系,横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湍急江河,途中高山峡谷起伏连绵,很像是驼峰,因此被称为驼峰航线,空运也就成了驼峰空运。
驼峰空运从1942年5月开始,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担负空运的是美国陆军空运总队(下称空运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下称中航)。空运总队投入美国道格拉斯C-46、C-47和C-53飞机,有2100架左右,空勤人员先后有2000多人。而中国航空公司投入类似的飞机有100架,空勤人员先后有200多人,其中中国人有80余人,其余的为美国人、华裔,还有少数英国人、加拿大人。
由于受当时飞机性能限制,参加驼峰空运的几种飞机全载重飞行只能在4000米以下,而沿途高山海拔都在4000米至5500米之间,航路北边缘还有接近6000米的高山,飞行异常艰险。加之气候多变,途经地区人迹罕至,驼峰航线就成了一条“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