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师培养;智商;情商;能商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1-0046-0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12-03
修回日期:2017-12-10
Abstract:Focusedontheoperationandimplementationlinksoflandscapearchitecturetalentstraining,fromtheperspectiveofselflearningandself-cultiv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s,thegrowthpathofquality,knowledgeandabilityoflandscapearchitecturespecialtyisdiscussed.Thispaperexpoundsontheninewaysoftheprofessionalgrowthoflandscapearchitects,namelythe"ninepractices",andthe27branchesofthefocus.Itfurtherputsforwardthreeevaluationcriteriaforthegrowthoflandscapearchitects,namely,theconceptof"threequotients"ofprofessionalIQ,EQandAQ(abilityquotient),and9indicatorsforitsspecificdevelopment.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landscapearchitectureeducation;landscapearchitectcultivation;landscapearchitectureIQ;landscapearchitectureEQ;landscapearchitectureabilityquotient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才的培养与修行。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风景园林界面对的是国家生态发展的空前机遇与挑战,对此,中国风景园林界既有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经验可循,也有接轨全球的当代实践,继承与创新似乎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可是,我们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今天中国风景园林界最缺的是“人才”,并且,更缺少像孟兆祯先生这样的风景园林界的中流砥柱。虽然,历经数十年的办学积累,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之后,我们编制了专业教育的指导性规范[1],尽管,各大风景园林院系都有自己积淀多年的教学体系[2-3],但是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具体落实过程之中,在教学规范与专业个体的学习成长之间,却是一个需要更多时间的漫长而具体的培养成长过程,恰恰是这一过程,最终成就了风景园林每一个体的成长成就成功之路。纵观风景园林教育发展与风景园林师的自我修养过程实践,这是一个凭借以往经验而缺乏深入研究的“空白”地带,亟待问题的梳理、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培养规律的发现。为此,以孟先生等一批风景园林大师前辈为榜样,总结笔者30年来的教育工作与成长的经验教训,提出风景园林的“三商九行”,引发研讨,以期从专业教育的源头基础方面,正本清源,万众一心,全面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质量,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发展赋予风景园林的宏图伟任。
1风景园林师的“九行”
基于之前的思考[4-5],“九行”指风景园林师成长过程中九方面的培养、实践和修行。包括:口头表达、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身体动觉、自然感知、内省、人际交流、激情信念。
1.1口头表达
指传达、阐述、表现其自身认识、意愿、主张、思想等的能力与实践。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获取到自我意识表达,从学术思想交流到方案解说阐释,语言解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风景园林师必备的基本条件。风景园林专业听众的广泛性与规划的前瞻性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具备强大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社会公众性[6]和前瞻超越性[7],风景园林师必须是一位演说家、“布道”者。纵观目前的专业教学,风景园林教育的语言表达与文字能力培养亟待提升,其培养要求有三:真实准确、清晰易解;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富于感染和启发。实践途径:反复尝试、多说勤练;话从心出、想清楚再说;面向听众、察言观色。
1.2数学逻辑
指数学运算、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等的能力与实践。这是风景园林科学知识获取与应用实践的基本途径。与流行的观念正好相反,现代风景园林不仅是艺术的、感性的,而且更是科学的、理性的。风景园林学科构成的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特点,其要求的数学逻辑能力,特别是基于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是极高的,通常表现为专业问题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可是多年以来,如此关键方面的培养极为薄弱,许多专业学习的混乱意识,许多专业实践的误判误导正是由此产生。风景园林数学逻辑培养重点要求有三:精准的计算;多因素分门别类的识别;抽象的逻辑推理。实践途径:学习高等数学、理论物理,实践风景园林专业规划。
1.3视觉空间
指视觉空间感觉、感受、认知、想象、创造等能力与实践。对于风景园林等与设计紧密相关的专业,视觉空间既是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风景园林工程的重要载体。在风景园林物质形态的五官空间感受中,视觉占据着主导地位,风景园林视觉空间的专业重要性毋庸置疑。风景园林的视觉空间问题跨越科学与艺术,涉及理性分析与美感直觉,其能力培养首先应从空间感性做起,养成始终将风景园林与空间感受、空间尺度、尺寸联系在一起的专业习惯。视觉空间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和实践有3个方面:客观世界视觉空间的潜意识记忆;现实视觉空间在头脑中的量化还原;视觉空间在头脑中的重构。至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在平凡中发现美感的“眼界”等更为专业的视觉空间能力则是以三方面的反复实践训练为基础,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实践途径:美术、摄影训练、学习工程测量、实践专业设计。
1.4音乐韵律
指听觉、听觉感受、韵律感的能力与实践。与视觉空间相互补充,以音乐为载体的听觉在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活动中同样至关重要。不同于口语,音乐是从现实世界的声音中经过选择加工的人为声音。即时而在,失时而去,音乐随时间顺序而存在的本质,其所表达、展现、暗示的正是自然界万物生命的演进流动及其规律。因为特有的自然生命性及其衍生而来的时间性,风景园林与音乐艺术产生了共鸣。作为有形的视觉空间的补充,听觉作为无形的时间存在是风景园林感受的另一重要途径。在艺术层面,音乐直接表达了人的情感,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感情的直接载体,与绘画、建筑、艺术设计等门类相比,音乐的形态就是感情的状态,是较为主观的[8]。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了解掌握自然生命体的时间存在与变化节奏,学会时间思维[9],能够体会的生命转化为时间艺术的美感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其中的秘诀在于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提升。借助音乐韵律,时间状态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可细分为三方面:声音感知的敏锐度、音乐与场景的联想力、音乐引发情感的丰富度。实践途径:聆听自然与人文之声、培养音乐爱好、学会一门乐器等。
1.5身体动觉
指身体动态感觉、感受、认知、改变外界。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进而改变环境的能力与实践。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与之相比,风景园林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作为需要绘图、施工、建造、最终实际操作建成的专业,风景园林更是工程性的专业,是科学、艺术、工程三结合的专业。因此,同样需要这种能力,俗称“动手能力”。任何一项风景园林作品的实现都是从动脑到动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创意创新并非只在设计,而是蕴含于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的每一环节。作为心脑思维一个组成部分,身体动觉强调的身体四肢作为五官之一的认知世界的能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习与实践,以身体动觉为标志的动手能力是重要的培养实践环节。重视设计,轻视建造;重视脑力,轻视体力;重“意”轻“笔”;或是反其道而行之,都不可取。风景园林专业的模型制作、实验操作、考察实习都是典型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形式。“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可分为三方面:健康的身体素质;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现场调查与分析到工程施工建造的能力。实践训练途径:培养体育爱好;精通一门运动项目;参加工程实践。
1.6自然感知
指对于自然的感觉、感受、认知、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虽然有着如此丰富的现代科技工具和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自然感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无论文明如何进化,人与生存环境的直接关系仍然取决于自然感知,更何况迄今为止,人与自然之间仍然存在着大量未解之谜而难以为各类“模拟”“中介”“大数据”等技术所替代。自然感知首先是人类生存于现世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个体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原始手段。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克隆复制技术多么先进,青山绿水、风花雪月、柳暗花明、鸟语花香等所有自然元素的感受始终不可替代而成为人类生存的首选。不论是自然知识的获取,还是自然感觉的创造,自然感知在当代风景园林中首当其冲的地位毋庸置疑。特别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从古至今都是以自然感知、自然的保护、修复、再造为宗旨的,即使是“人工”,也要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风景园林师倡导的尊重自然、人与天调重点不在说教,而是有感于中国山水形胜的造化,落实于日常生活的自然感知和响应,终得于心而化解为源。风景园林师尤其要有超越常人的自然感知能力,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自然价值回归提升的当代和未来,风景园林自然感知能力与自然思维习惯的培养与修行业已成为专业成长的方向路线问题。自然感知的培养要求有3条:对于自然的喜爱;超越常人的对于自然五官感知的敏锐度;从自然感受中领悟世事沧桑的能力。实践渠道:多处身自然环境,感受自然动植物;回避对于视觉、听觉等五官感受造成污染伤害的人工污染环境与破坏因素;游历天下名山胜境、领略自然旷野风光。
1.7内省(自我意识)
指冥想、感悟、领悟、豁然、超越自我的能力与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的就是“内省”的关键作用。风景园林专业的内省,一是将风景园林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社会、人文、习俗等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梳理、转化融入内心;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判断、修正的意识活动。无须外界指引,而由个体内心做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主张,这是自省的最高境界,其结果就是常说的“直觉”和“灵感”,这也正是专业规划设计上常说的“想法”,其往往来自于内省。对于有法无式、千变万化的风景园林创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实践,内省的能力和实践的有无至关重要,需要从一入门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内省需要“隔绝”干扰,避免“参考”,在当今专业信息“爆炸”“裂变”“聚合”的时代,在拷贝、克隆盛行而心浮气躁的当下,培养实践风景园林专业的内省尤其难能可贵,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内省能力的培养要求有三:保持童真的好奇心;以自我为思想中心;多因素分级排序的自我组织。实践途径:专注一点的集中注意力养成;对同一问题的持续关注训练;发散、跳跃、反复尝试的思考活动。
1.8人际交往
指与他人交流感觉、认知、思想、合作、共事,通常表现为融入群体和社会的能力与实践。现代风景园林的多学科专业综合性、多行业部门相关协调性、规划设计项目的综合性,决定了风景园林专业的人际交往的多关系性:多学科多专业人员之间;不同行业部门人员之间;规划设计项目中不同专业工种人员之间。除了待人接物的常规礼仪能力,风景园林专业的人际交往特别需要做到:掌握能为不同学科专业理解的跨专业语言;了解各个学科专业的诉求;与其他学科专业分享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理想、追求、理论、方法。为此,专业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侧重在三方面:掌握科学、艺术、工程三大门类的学科专业“语言”;了解各个学科专业的基本目标、原理;熟悉本学科专业的目标和基本原理与其他各专业的交叉点和重叠地带。实践途径:拜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师;学习多学科专业知识;参加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中。
1.9激情信念
指专业活力培养与专业追求的坚守。这是由笔者体会总结提出的第九“行”。风景园林是需要创作激情和信念坚守的专业,因为其多方面多因素创作需要高度的时空集聚,对未实现的前瞻性规划设计结果需要信念的坚守。激情与信念需要持续的动力,其来自源源不断、不断发展壮大的个人专业志趣、希望和目标,需要基于每人的个体特点、积累和阅历练就养成,表现为特有的“专业情怀”。为大众服务的“社会公共性”,以保护自然为宗旨的“自然生命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时空前瞻性”,现代风景园林的三大特性决定了风景园林师必须具有这种执着的“专业情怀”。激情信念、专业情怀的培养与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3个方面的感觉、感情、感受培养尤为重要:响应新时代生态建设的国家发展的责任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的服务社会的职业感;继承与创新中国风景园林的使命感。实践途径:把自己命运与国家发展相连;把自己专业成长与服务社会相关;把自己当作中国风景园林的一分子。
作为“九行”的终极,一方面,激情与信念的专业情怀来源于以上八“行”,没有八“行”的支撑积累,专业情怀无法持续,另一方面,缺乏专业情怀的指引激励,“八行”也缺少了实施的动力。
如表1所示,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中,“九行”得到了顺理成章的全面需求和水到渠成的全方位训练,进而使风景园林师在自然、人生、审美、哲学等高深领域的悟性大大提升,从而抵达至“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风景园林师的“三商”
风景园林师的“三商”指专业上应该具备的“智商”“情商”和“能商”。风景园林师的专业智商IQ,即专业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系个人专业方面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专业方面智力高低的标准。专业智商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智慧:外化于行动、内化于内心的风景园林自然感应;融会贯通的多学科专业知识;综合全面的风景园林“背景”调查分析能力。风景园林师的专业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主要是指风景园林师在专业领域中的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风景园林师的专业情商EQ,即专业情感商数,系个人专业方面情感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专业方面情感丰富多寡的标准。专业情商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风景园林的人文情怀;触类旁通的艺术气质和品味;深入人心的风景园林“活动”规律了解掌握。
风景园林师专业的能商,即专业能力商数AQ(AbilityQuotient),系个人专业方面能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专业方面能力高低的标准。专业能力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执行实现设想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商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精准敏锐的时空感觉与想象力;面向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规划设计方案能力。
具有基本的专业道德素养、掌握起码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规划设计能力分别是风景园林专业情商、智商、能商的及格线,也是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底线。从初学入门到成为大师,每一位风景园林师的“三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九行”的实践,在终生学习的专业修养中不断积累而得到升华(图1)。
“三商九行”中“三商”是风景园林师成长的目标引领,“三商”及其内涵培养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的体现和深化,需要高屋建瓴的引导与感悟;“九行”则是风景园林师成长的基础性活动,是风景园林“三好”人才德、智、体培养的全面展开,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从学科专业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高度,借助“三商九行”的日积月累,风景园林师可以逐步树立起符合专业认识的“三观”:“自然观”“人文观”“时空观”;养成符合专业方法论的“三性”:“科学理性”“艺术感性”“工程现实性”;具备满足专业实践的“三力”:“背景调查”能力、“活动人文”能力、“营造实践”能力。从而在风景园林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3个层面得以心领神会,从风景园林的必然王国走向风景园林的自由王国。图1风景园林“三商九行”互动关系示意(作者绘)3结论
以“三观”“三性”“三力”为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三商”与“九行”联系的纽带,可以“量身定制”,为每一位风景园林师建构起一个“个体培养菜单”。这一“菜单”既可以作为现行风景园林教育教学体系操作层面的“施工图”,更是风景园林师从专业入门到终生学习、自我修养的“建造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风景园林师教育培养从“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逐步走上了一条“知识存储”“批量生产”“重理轻情”的道路。随着“知识爆炸”“复制克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的到来,面对未来,面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这种教育目标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对于充满生命、思想的人类,特别是充满人类情感创造和需要多方协作而得以生态实现的风景园林学科,对于个体,获取情感与创造力的知识能力培养,才是未来专业培养基本和真谛。对此,“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复制克隆”更不可取,所有的现代理论、方法、技术无非是辅助人类感觉、思维、思想延伸的工具,都不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首要培养的是专业上独立思想与创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具体实施着力的应是“知、行、果”三元相应的培养过程,为此,提出风景园林师的“三商九行”正是朝着这一方向的初步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2):31-35.
[3]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15(10):20-23.
[4]刘滨谊.学科质性分析与发展体系建构: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思考[J].中国园林,2017(1):7-12.
[5]杰伊·迈克丹尼尔著,吴伟斌译.超越四十二个学科:关于跨学科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10-15(11).
[6]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08(1):12-15.
[7]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的三种思维与存在问题[J].南方建筑,2016(4):60-63.
[8]音乐的本质[EB/OL].https://www.douban/group/topic/1012901.
[9]刘滨谊.风景园林的时间思维及其教育培养[J].中国园林,2015(5):5-7.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刘滨谊
1957年生/男/辽宁法库人/博士/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务院、教育部、人事部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景观视觉评价、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设计/本刊副主编(上海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