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车市南北分化的区域格局未来何去何从

车市南北分化的区域格局未来何去何从

时间:2024-11-02 08:19:23

我国乘用车区域市场可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2010年以来,乘用车区域市场长期维持向中西部下沉的发展态势,然而近两年,区域市场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持续向中西部下沉的发展态势出现放缓,甚至停滞;另一方面,南部和北部的区域差距开始加大,南部省份乘用车市场表现普遍好于北部省份,南北的区域差距开始大于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那么,未来这种态势是否会成为区域市场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从乘用车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等角度分析当前区域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并预测未来我国乘用车区域市场格局的发展态势。

一、区域市场格局的现状分析

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宏观经济是影响乘用车区域格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应经济区域,乘用车区域市场也可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各区域车市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乘用车千人保有水平高,市场发展阶段高,且需求规模大,占全国总体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千人保有水平低,发展阶段低,需求规模接近,约占全国的20%左右;东北需求规模小,经济持续衰退背景下,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1、区域市场格局的演化

(1)区域市场格局的整体态势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乘用车市场的不同发展特点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格局:长期维持向中西部下沉的态势,即中西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纵观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市场格局变化,中部份额从2010年的17.0%上涨到2018年上半年的22.9%,提升5.9个百分点;西部份额从2010年的20.2%上涨至2018年上半年的23.4%,提升3.2个百分点;东部份额从2010年的55.6%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48.4%,下降7.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已经不足全国总体的一半;东北份额从2010年的7.1%下滑到2018年上半年的5.4%,下降1.7个百分点。(见图1)中部和西部市场份额的上升得益于中部和西部需求增速持续领先,2011到2018年,中西部需求增速交替领跑,且基本各年份增速都快于全国增速,而东部和东北增速相对落后。(见图2)

(2)区域市场格局的新特征

然而,区域市场格局在长期维持向中西部下沉的发展态势的同时,近两年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区域市场向中西部下沉的趋势开始放缓,东部与中西部增速差距逐渐缩小。从各区域需求增速表现来看,2011-2015年中西部市场持续20%的高增长,平均比东部市场增速快10个百分点,市场呈现显著的下沉趋势;但是,从2016年开始,区域市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趋势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2016年中西部依然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但东部市场增速明显上升,与中西部增速差距缩小至不足5%;2017年,这种下沉趋势进一步减弱,东部与中西部增速差距缩小至1%,2018年上半年东部与中西部增速差距依然保持在1%。(见图2)从各大区份额变化来看,2017年,中部份额出现历年来首次零增长,西部市场份额小幅上升,东部份额降幅创新低,仅下降0.2%;2018年上半年,中部份额与2017年持平,西部份额继续上升,东部份额降幅再创新低,仅下降0.1%。(见图1)

分省的需求数据也进一步反映了这一现象,从2011-2015年全国各省平均增速表现来看,31个省份中增速前10名的省份全部是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除河北外,其余省份增速排名都处于后15名(见图3);然而,2016年,省份间增速的顺序开始出现变化,此前持续领跑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河南、重庆、甘肃、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增速明显下滑,相反,东部的海南、天津、福建、广东、河北、浙江增速相对水平有一定上升(见图4);这种逆转的趋势在2018年上半年更加显著,表现为天津、广东、浙江、海南、福建等东部省份增速继续赶超中西部省份(见图5)。

另一方面,区域市场的南北差距不断加大,南北差距逐渐大于东西的差距。如果将全国31个省份按南部和北部划分,2011-2015年,增速领先的省份既有南部省份,也有北部省份,南北差距并不是很大(见图6);2016-2017年,南北部省份增速表现与前5年表现相差不多,南北差距依然不大(见图7);然而,2018年,南北省份增速差距明显拉大,基本全部南部省份增速都快于全国增速,北部仅河南、陕西、天津三省增速快于全国,其他省份普遍落后(见图8)。此外,2016年以来西部市场份额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主要也是贵州、西藏、广西、云南等西南市场的带动,西北省份表现较差。

南北市场份额变化趋势也进一步反映了南北分化格局持续加大的情况,2018年北部省份市场份额降幅达到峰值,仅2018年上半年就下降了2个百分点,降幅超过2016-2017年两年降幅之和。目前,北部市场份额已经不足全国总体的40%,南部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见图9)。可见,南北市场在增速和规模上的差距都在拉大,甚至超越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

2、区域市场格局演化的原因分析

发展阶段、宏观经济支撑乘用车区域市场格局长期维持向中西部下沉的趋势;宏观调控思路转变是导致区域市场向中西部下沉趋势放缓以及南北差距逐渐加大的主因。

(1)发展阶段根据乘用车发展规律,东部市场千人保有量在150辆/千人以上,已处于乘用车普及阶段的后期,对应的乘用车潜在需求增速约为GDP增速的1倍左右;而中部和西部千人保有水平在100辆/千人左右,尚处于乘用车普及阶段的前期,对应的乘用车潜在需求增速约为GDP增速的1.2-1.5倍。因此,较低的千人保有水平是支撑乘用车区域市场长期向中西部下沉的主要因素之一。(见图10)

同时,西南地区在西部板块内部和全国各大区中千人保有量都处于最低水平,仅有86辆/千人,显著低于西北113辆/千人和全国119辆/千人的水平,那么西南地区较低的乘用车发展阶段支撑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车市潜在增速,这是导致在西部板块内部南北分化的原因之一。

(2)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区域格局是影响车市区域格局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向中西部下沉的区域格局支撑车市需求向中西部下沉。2010年-2014年,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GDP份额持续上升,中部GDP份额从2010年的19.7%上升到2014年的20.3%,西部份额从18.7%上升到20.2%,而东部份额持续下行,从53.1%下降至51.2%。然而,2015年起,东部地区经济份额企稳回升且持续上涨,到2018年上半年东部份额达到54.3%;对比东部份额的持续上升,中西部经济份额上升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滑,表现最明显的是西北地区。(见图11)

(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思路从“需求侧扩张”转向“供给侧调整”,是2015年前后宏观经济和车市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2015年以前,宏观政策围绕“稳增长”展开,经济增长以传统动能扩张为主,因此东部份额稳中有降,西北、西南、中部份额稳中有升;2015年以后,“调结构”超越“稳增长”成为宏观政策的首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伴随而来的是依靠传统产业和投资依赖度高的省份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如西北资源型省份,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少供给驱动供需平衡,PPI转正,原材料价格回升,不利于中部等制造业大省;相反,对投资依赖度低,新旧动能转换快的东部省份经济增长更快,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因此,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在导致经济向中西部下沉放缓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区域格局在南北上差距的加大,从而进一步导致车市区域格局南北差距加大。

2018年上半年南北省份经济和车市增速表现是宏观调控思路转变的具体体现,2018年上半年经济和车市表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分界线,南部省份经济和车市增速普遍集中在分界线以上,北部省份经济和车市增速普遍集中在分界线以下,南北省份界限清晰。(见图12)

(4)其他因素

限购因素对于2015年前后乘用车区域格局向中西部下沉及放缓起到促进的作用。2011-2015年是超大型城市限行限购政策密集出台的五年,且这些城市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北京、广州、天津、杭州、深圳在这五年中相继出台机动车保有量控制政策。限购政策出台之前,2010年,这五大城市需求规模占东部地区需求总量的比例约为28%,2015年,五大城市全部限购之后,需求规模占东部地区需求总量的比例下降至13%,因此限购政策对于东部地区市场需求增长具有较大的冲击。2016-2018年上半年限购步伐停滞,东部地区没有新增限购城市,一定程度上也利于东部份额的企稳回升。

环保治理对于南北分化格局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2016年国务院批准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开展环保督察试点,国家环保督察制度进入到实施层面,我国也进入最严环保治理时代。在这当中,京津及周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2+26”城市被列为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进行强化督查,相应城市停产限产大批工厂企业,对于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也抑制了车市需求的释放,拉大与南部省份的差距。

二、未来区域市场格局展望

2016-2018年区域市场格局的新特征更多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其中影响区域格局的诸多因素仍将延续。未来,乘用车区域市场格局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乘用车市场发展阶段、宏观经济以及人口因素。根据这三方面主要因素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乘用车区域市场将保持向中西部缓慢下沉的态势,但南北分化的格局将更加显著。

1、区域市场格局支撑因素

(1)发展阶段

根据乘用车发展规律,中部和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乘用车千人保有水平较低,处于乘用车普及阶段的前期,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支撑未来中西部乘用车市场保持更快速地增长。

从南北省份的千人保有水平来看,北部省份千人保有水平普遍较高,除黑龙江、甘肃两省千人保有低于100辆/千人,其他省份千人保有量都在100辆/千人以上,都已经步入乘用车市场普及阶段的后期,增速和增长弹性逐渐减小的阶段;南部省份除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福建五个省份千人保有量超过100辆/千人,其余省份千人保有量都低于100辆/千人,处于普及阶段的前期,增速和增长弹性较高的阶段。(见图13)因此,相对北部地区,南部乘用车市场需求具备更高的增长潜力。

(2)宏观经济

未来宏观经济的区域格局仍将是影响车市区域格局最关键的因素。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进入“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融合”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阶段,东部与中西部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预计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将保持这一态势,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具体来说,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略快于东部地区。从经济总量来看,经济增速最快的中西部份额将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南地区,东部份额稳中略降,东北份额下滑。(见图14)

未来宏观调控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具体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未来新型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将继续提升,互联网消费将更加强劲,以旅游、体育及文化等幸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也将持续增长,那么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从各省三产比重来看,东南沿海省份三产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被转换掉,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沿海省份以及中部偏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对资源依赖较小省份更据优势;而北部省份以传统产业为主,受去库存去产能等因素负面影响更大,南北经济差距将日益增大。预计未来南部GDP份额将持续增长,北部GDP份额将不断下降,支撑南部市场购买力水平的提升。(见图15)

(3)人口因素

长期来看,人口因素也将影响乘用车区域市场格局。预计未来人口依然保持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入的态势,但随着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经济减速带来的打工难,未来人口回流现象仍将持续。对比2016年和2010年的流动人口数量,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流动人口出现小幅下滑,而四川、重庆、湖北等中西部省份流动人口数量出现上升。(见图16)

从南北区域的人口变化趋势来看,南部地区经济增速快,创新因素多,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强,预计未来人口将保持向南部地区集中的趋势,支撑南部地区乘用车市场需求更快速的增长。(见图17)

2、未来区域市场格局展望

综合考虑乘用车发展阶段、宏观经济、人口因素,预计未来乘用车市场区域格局将延续向中西部缓慢下沉的态势,同时,南北分化的格局将更加显著。具体来说,预计未来五年,南部省份需求规模将持续上升,有望接近全国总体市场的三分之二,北部省份需求规模将下降到全国总体市场的三分之一,南北差距持续加大。(见图18)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